正版现货 2018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块化应试指南 兰定筠 编著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

正版现货 2018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块化应试指南 兰定筠 编著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兰定筠 著
图书标签:
  • 注册结构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结构工程
  • 考试指南
  • 应试
  • 兰定筠
  • 2018年
  • 专业考试
  • 模块化
  • 现货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朵朵象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17755
商品编码:26349199071
出版时间:2018-03-09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2018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模块化应试指南
ISBN:  9787112217755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3月
 装帧:  
作者:  兰定筠
定价:  120.00

依据2011年以来命题专家的命题思路和考试真题,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 试大纲和现行规范,结合作者十多年来对命题思路和规范内容的深入研究进行编写。本书 包括六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与木结构,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结构、高耸 结构与横向作用,桥梁结构。本书涵盖了2011年以来的一级考试真题,同时补充完善了 未考知识点的案例题目和相关知识,总结归纳了30多页考试*的常用表格。

*章 混凝土结构 1
*节 《荷规》 1
一、荷载分类和荷载组合 1
二、*荷载和楼面屋面活荷载 5
三、吊车荷载 8
四、雪荷载 8
五、风荷载 9
六、温度作用 10
七、偶然荷载 10
第二节 《分类标准》 10
一、抗震设防类别 10
二、抗震设防标准 11
第三节 《抗规》 13
一、基本规定 13
二、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8
三、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26
四、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26
五、非结构构件 28
六、地下建筑 29
第四节 《混规》 30
一、总则和基本设计规定 30
二、材料和结构分析 32
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32
四、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五、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0
六、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5
七、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7
八、偏压和偏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9
九、剪力墙和连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0
十、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50
十一、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54
十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6
4
十三、疲劳验算 57
十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8
十五、构造规定 66
十六、板和梁 68
十七、柱、梁柱节点与牛腿 71
十八、墙与连梁 72
十九、叠合构件 73
二十、装配式结构 75
二十一、预埋件与连接件 75
二十二、深受弯构件 77
二十三、素混凝土结构构件 78
第五节 《抗规》、《混规》抗震设计 79
一、一般规定 79
二、框架梁 82
三、框架柱 88
四、框架梁柱节点 101
五、剪力墙结构 104
六、板柱节点 111
七、铰接排架柱 111
八、框架�布袅η浇峁沟绕渌�结构体系 112
第六节 《混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112
一、非抗震设计 112
二、抗震设计 115
第七节 《异形柱规》 116
一、基本规定 116
二、结构计算分析 117
三、轴压比与截面设计 118
四、结构构造 119
第八节 《混验规》 120
一、基本规定 120
二、模板分项工程 121
三、钢筋分项工程 121
四、预应力分项工程 121
五、混凝土分项工程 121
六、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122
七、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122
第九节 《组合规范》 122
第十节 结构静力计算 122
5
目 录
第二章 钢结构 124
*节 《钢规》基本设计规定 124
一、总则和术语 124
二、设计原则 125
三、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125
四、材料选用 125
五、设计指标 126
六、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126
第二节 《钢规》受弯构件 128
一、强度 128
二、整体稳定 132
三、局部稳定 136
四、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137
第三节 《钢规》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 137
一、桁架 137
二、框架柱和排架柱 139
第四节 《钢规》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 145
一、轴心受力构件 145
二、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148
三、实腹式单向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149
四、格构式压弯构件的稳定性 152
五、实腹式双向压弯构件的稳定性 155
六、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性 157
第五节 《钢规》疲劳计算 159
一、一般规定 159
二、疲劳计算 160
第六节 《钢规》连接计算和构造要求 161
一、焊缝连接 161
二、螺栓连接 167
三、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 173
四、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174
五、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174
六、支座 175
七、构造要求的一般规定 176
八、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 176
九、吊车梁和吊车桁架的构造要求 176
十、其他的构造要求 177
第七节 《钢规》塑性设计 177
6
目 录
一、一般规定 177
二、构件的计算和容许长细比 178
第八节 《钢规》钢管结构 179
一、一般规定和构造要求 179
二、杆件和节点承载力 179
第九节 《钢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80
一、一般规定 180
二、组合梁设计 182
三、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183
四、挠度计算 184
五、构造要求 184
第十节 《钢规》中力学计算题目 185
第十一节 《抗规》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187
一、一般规定 187
二、计算要点 187
三、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92
四、钢框架�仓行闹С沤峁沟目拐鸸乖齑胧� 193
五、钢框架�财�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93
第十二节 《抗规》单层钢结构厂房 195
一、一般规定 195
二、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195
第十三节 《网格规程》 200
一、基本规定 200
二、结构计算 201
三、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 201
第十四节 《高钢规》 201
第三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 202
*节 《砌规》基本设计规定 202
一、总则 202
二、材料 203
三、设计原则 205
四、房屋静力计算规定 207
五、耐久性 209
第二节 《砌规》无筋砌体构件 209
一、受压构件 209
二、局部受压 214
三、轴心受拉构件 221
四、受弯构件 222
7
目 录
五、受剪构件 225
第三节 《砌规》构造要求 225
一、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225
二、一般构造要求 230
三、框架填充墙 231
四、夹心墙 231
五、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 231
第四节 《砌规》圈梁、过梁、墙梁和挑梁 232
一、圈梁 232
二、过梁 232
三、墙梁 234
四、挑梁 237
第五节 《砌规》配筋砖砌体结构 239
一、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 239
二、组合砌体构件 241
三、组合墙 244
第六节 《砌规》配筋砌块砌体构件 246
一、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246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48
第七节 《砌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250
一、一般规定 250
二、砖砌体构件 252
三、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256
第八节 《抗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257
一、一般规定 257
二、多层砌体结构的计算要点 258
三、构件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 262
四、抗震构造措施 264
第九节 《抗规》《砌规》底部框架�部拐鹎狡鎏宸课� 269
一、一般规定 269
二、抗震计算 271
三、抗震构造措施 277
第十节 《抗规》《砌规》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 279
一、一般规定 279
二、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承载力计算 281
三、连梁 283
第十一节 《木规》材料和基本设计规定 283
一、总则和材料 283
二、设计原则 284
8
目 录
三、设计指标和允许值 284
第十二节 《木规》构件计算 286
一、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 286
二、受弯构件 288
三、拉弯和压弯构件 291
第十三节 《木规》连接计算 291
一、齿连接 291
二、螺栓连接和钉连接 292
第十四节 《木规》其他设计规定 294
一、普通木结构 294
二、胶合木结构 295
三、轻型木结构 295
四、木结构防火与防护 295
五、《抗规》木结构房屋 296
第四章 地基与基础 297
*节 《地规》基本规定 297
一、总则 297
二、术语 298
三、基本规定 298
第二节 《地规》地基岩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指标 300
一、岩土的分类 300
二、工程特性指标 303
第三节 《地规》地基计算 304
一、基础埋置深度 304
二、地基承载力计算 305
三、地基变形计算 314
四、稳定性计算 324
第四节 《地规》山区地基 326
一、一般规定 326
二、土岩组合地基 326
三、填土地基 327
四、滑坡防治 328
五、岩石地基 328
六、岩溶与土洞 329
七、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 330
八、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 339
第五节 《地规》软弱地基 339
一、一般规定 339
9
目 录
二、利用与处理 339
三、建筑措施和结构措施 340
四、大面积地面荷载 340
第六节 《地规》浅基础 342
一、无筋扩展基础 342
二、扩展基础 344
三、柱下条形基础 356
四、联合基础 357
五、岩石锚杆基础 359
第七节 《地规》筏形基础 360
一、一般规定 360
二、平板式筏基 362
三、梁板式筏基 370
四、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 374
五、抗震设计时筏形基础设计 374
第八节 《地规》桩基础和基坑工程 374
一、一般规定 374
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374
三、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和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375
四、桩基的承载力计算 377
五、桩基的沉降计算 378
六、桩基的承台计算 379
七、基坑工程 379
第九节 《桩规》 381
一、总则和术语 381
二、基本设计规定 381
三、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382
四、耐久性 382
五、桩基构造 383
六、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383
七、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389
八、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397
九、桩基的沉降计算 402
十、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408
十一、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409
十二、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412
十三、承台计算 415
十四、桩和承台施工 427
第十节 《地处规》 428
10
目 录
一、总则和基本规定 428
二、换填垫层 428
三、预压地基 428
四、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429
五、复合地基的一般规定 430
六、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430
七、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430
八、旋喷桩复合地基 432
九、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433
十、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433
十一、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433
十二、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433
十三、多桩型复合地基 433
十四、注浆加固 434
十五、微型桩加固 434
十六、检验与监测 434
第十一节 《抗规》中地基基础 434
一、场地 434
二、天然地基和基础 435
三、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435
四、桩基 437
第十二节 《既有地规》 438
一、基本规定 438
二、地基基础鉴定 438
三、地基基础计算 438
四、增层改造 439
五、加固 439
六、事故预防与补救 439
七、加固方法 439
八、检验与监测 439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 440
*节 《荷规》风荷载 440
一、顺风向风荷载 440
二、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 446
三、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 448
四、风荷载组合工况 449
五、舒适度验算 450
第二节 《高规》地震作用 451
11
目 录
一、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 451
二、底部剪力法 452
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54
四、楼层*小地震剪力 456
五、竖向地震作用 457
六、时程分析法 459
第三节 《高规》基本规定 461
一、总则和一般规定 461
二、房屋适用高度与高宽比 461
三、结构规则性 461
四、楼盖结构 468
五、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 469
六、构件承载力设计 472
七、抗震等级 472
八、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476
九、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476
十、抗连续倒塌设计 481
第四节 《高规》结构计算分析 481
一、一般规定 481
二、计算参数 482
三、计算简图处理 483
四、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性 485
五、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488
六、结构弹塑性分析与弹塑性变形验算 490
七、地下室与基础设计 490
第五节 《高规》框架结构 492
一、一般规定 492
二、框架梁 492
三、框架柱 497
四、框架梁柱节点 503
五、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503
第六节 《高规》剪力墙结构 503
一、一般规定 503
二、墙肢截面设计 506
三、连梁 517
第七节 《高规》框架�布袅η浇峁� 521
一、一般规定 521
二、截面设计与构造 527
第八节 《高规》板柱�布袅η浇峁� 528
12
目 录
一、一般规定 528
二、计算规定 528
三、截面设计与构造 529
第九节 《高规》筒体结构 531
一、一般规定 531
二、框架�埠诵耐步峁� 533
三、筒中筒结构 537
第十节 《高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538
一、一般规定 538
二、结构布置 539
三、转换层上下结构的侧向刚度比 540
四、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和抗震等级 543
五、内力调整 546
六、转换梁 549
七、转换柱 551
八、转换梁柱的节点核心区 554
九、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554
十、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楼板 560
十一、箱形、厚板和空腹桁架转换结构 561
第十一节 《高规》其他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561
一、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 561
二、错层结构 563
三、连体结构 564
四、多塔结构、竖向体型收进与悬挑结构 565
第十二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内力调整 569
一、框架结构的内力调整 569
二、其他结构的框架内力调整 570
三、普通高层结构的剪力墙的内力调整 570
四、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内力调整 571
第十三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构造措施 572
一、框架梁的构造措施 572
二、框架柱的构造措施 575
三、普通剪力墙结构的构造措施 577
四、框架�布袅η浇峁购桶逯��布袅η浇峁沟墓乖齑胧� 578
五、筒体结构的核心筒和内筒的构造措施 579
六、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构造措施 580
七、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 582
八、普通连梁的构造措施 583
第十四节 《高规》混合结构 584
13
目 录
一、一般规定 584
二、型钢混凝土梁 588
三、型钢混凝土柱 589
四、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590
五、钢筋混凝土筒体墙 591
六、圆形钢管混凝土柱 592
七、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594
八、构件连接 594
第十五节 《高规》地下室基础设计和高层建筑施工 594
一、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594
二、高层建筑施工 595
第十六节 《烟规》 595
一、总则和基本规定 595
二、风荷载 596
三、地震作用 599
四、其他荷载和作用 601
五、烟囱设计与构造 601
第十七节 《高规》中力学计算题目 602
第六章 桥梁结构 604
*节 《公桥通规》 604
一、总则 604
二、术语 605
三、设计要求 605
四、作用分类、代表值和作用组合 607
五、*作用 611
六、汽车荷载和汽车冲击力 611
七、汽车离心力和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 616
八、汽车制动力 617
九、人群荷载 618
十、其他荷载 618
十一、偶然荷载 618
第二节 《公桥混规》 618
一、总则 618
二、材料 618
三、板的计算 619
四、梁的计算 621
五、拱的计算 622
六、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22
14
目 录
七、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624
八、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计算 626
九、构件计算的规定 628
十、构造规定 631
第三节 《城市桥规》 633
一、总则和基本规定 633
二、桥位选择和桥面净空 633
三、桥梁的平面、横断面设计和引道引桥 633
四、立交、高架道路桥梁和地下通道 633
五、桥梁细部构造及附属设施 633
六、桥梁上的作用 634
第四节 《城桥震规》 636
一、总则和术语 636
二、基本要求 636
三、场地、地基与基础 637
四、地震作用 637
五、抗震分析 637
六、抗震验算 638
七、抗震构造细节设计 638
八、抗震措施 639
第五节 《桥梁抗震细则》 639
一、总则和基本要求 639
二、场地和地基 640
三、地震作用 640
四、抗震分析 640
五、强度与变形验算 640
六、延性构造细节设计 640
七、抗震措施 641
第六节 《天桥规范》 642
一、一般规定 642
二、天桥设计 642
三、地道设计 642
第七节 影响线和柔性墩 643
一、影响线 643
二、柔性墩 644
三、汽车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647
四、弯桥 651
附录一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各科题量、分值与时间分配 653
15
目 录
附录二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所用的规范、标准 654
附录三 常用截面的几何特性 655
附录四 活荷载在梁上不利的布置方法 657
附录五 梁的内力与变形 658
附录六 常用表格 671
参考文献 676
增值服务说明

本书可供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人员复习备考使用。
 

考试动态与备考策略:精准把握2018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脉搏 2018年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作为一项对结构工程师专业能力进行权威评判的国家级资格认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广大有志于此的考生而言,深入理解考试的最新动态、把握备考的科学策略,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本指南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旨在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解析考试的深度与广度,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化的高效备考方案。 一、 考试前沿洞察:紧随政策与技术变革的步伐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更新、行业技术标准的迭代以及工程实践的最新发展而进行适时的调整。因此,深入了解这些前沿信息,是制定复习计划的第一步。 政策法规更新的关注点: 近年来,国家对于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等,极有可能成为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例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消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的变化,都需要考生予以高度关注。往年的考试大纲虽然具有参考价值,但切不可刻舟求舟,务必对照最新发布的相关规定进行复习。 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演进: 结构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例如,高性能混凝土、钢结构连接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等,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重要的技术规程的发布,往往预示着新的考试方向。考生需要积极查阅和学习这些最新标准,理解其核心内容和应用要求。 工程实践的最新导向: 实际工程案例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对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量,也在考试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在某些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安全评估方面,可能会出现与前沿工程实践相关的题目。考生可以通过研读近几年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案例,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二、 考试内容精析:模块化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覆盖的知识面非常广阔,涵盖了结构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设计、安全鉴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个维度。采用模块化思维来梳理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考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的碎片化。 模块一:结构力学与材料力学基础 本模块是结构工程师的基石。内容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应变、变形、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与计算。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杆件在轴力、剪力、弯矩、扭矩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与应力计算;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及其测试方法;截面特性(面积矩、惯性矩、截面模量等)的计算;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 应试策略:系统梳理各类构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杆件的内力图绘制;强化基本公式的应用,并通过大量练习巩固计算能力。 模块二:结构荷载与荷载组合 本模块涉及结构的外部作用,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前提。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各类荷载的取值原则与计算方法(依据最新规范);不同荷载组合下的最不利情况分析;特殊荷载(如温度作用、施工荷载、机器振动荷载等)的考量。 应试策略:熟悉各类荷载的规范取值方法,特别是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解不同荷载组合的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最不利荷载组合;关注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关于荷载取值和组合的最新变化。 模块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这是结构工程师最常接触的结构形式之一,考查内容非常丰富。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的受力分析与承载力计算;配筋原则、配筋量的确定;裂缝控制、变形验算;耐久性设计;构件的连接与构造要求;抗震设计中的构造措施。 应试策略: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熟练掌握钢筋的配置原则和钢筋量计算;关注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构造要求,如箍筋加密、锚固长度等。 模块四:钢结构设计 钢结构因其高强度、轻质、施工便捷等特点,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各种型钢的力学性能;梁、柱、桁架、连接(焊缝、螺栓连接)的承载力计算;节点设计;连接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钢结构的连接与构造要求;钢结构抗震设计。 应试策略:掌握钢结构构件(如受拉、受压、受弯、受剪构件)的设计方法;重点理解钢结构节点的设计要点,这是钢结构设计的难点和关键;熟悉钢结构抗震设计的特殊要求,如延性设计、连接的延性等。 模块五:砌体结构与木结构设计 尽管在大型工程中应用较少,但砌体结构和木结构在某些建筑类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砌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砌体结构的强度计算;配筋砌体结构的设计;木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木结构的连接与设计。 应试策略:掌握砌体结构和木结构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常用构件的设计方法;了解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模块六:地基与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是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土的力学性质与地基承载力计算;浅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基础的整体稳定性与抗倾覆验算;基础的沉降计算。 应试策略: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基础的设计流程和计算要点;关注基础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模块七:结构抗震设计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结构抗震设计是结构工程师的核心职责之一。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地震作用的形成与特征;抗震设防烈度与地震基本烈度;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振动理论、振型分析);抗震设计方法(力法、振动台模型法等);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框架、剪力墙、斜撑等抗震体系的设计;液态结构(如隔震、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 应试策略:深入理解抗震设计的目的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重点掌握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抗震设计的构造措施,这是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模块八:结构动力学与振动 涉及结构的动态响应,如风振、地震振动等。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单自由度与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特性;结构的自振频率与自振周期;外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应试策略:理解动力学基本概念,掌握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方法;关注结构在风、地震等动力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模块九:结构检测与鉴定 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进行评估。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结构检测的方法与技术(无损检测、有损检测);结构材料性能检测;结构承载力鉴定;结构损伤评估;危房鉴定标准。 应试策略:了解常见的结构检测手段及其原理;掌握结构安全鉴定的基本流程和评定标准。 模块十:建筑结构相关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注册工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职业操守。 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师的执业责任与义务;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职业道德规范。 应试策略:熟悉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理解注册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关注职业道德的最新要求。 三、 模块化备考策略:高效提升应试能力 针对以上模块化知识体系,本指南将提供一套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备考策略: 1. 全面梳理,建立框架: 在复习初期,不必拘泥于细节,而是要通过阅读考试大纲、相关教材的目录,以及过往的考试真题,对考试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根据上述模块划分,为自己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 2. 精读教材,吃透原理: 选择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籍,逐章逐节地深入学习。理解每一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每一个概念的内涵以及每一个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笔记、绘制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 3. 强化计算,熟练应用: 结构工程师考试有大量的计算题,因此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针对每个模块,精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反复练习。从简单的题目入手,逐步挑战更复杂的题目。 特别注意计算过程的规范性,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有依据,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4. 真题演练,剖析考点: 历年考试真题是了解考试趋势、把握出题规律的最佳途径。 在掌握一定知识基础后,开始进行真题的模拟练习。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答题速度。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出知识盲点或思维误区,并及时进行巩固。 5. 错题集与知识点整理: 建立个人错题集,将做错的题目、易混淆的概念、重要的公式等记录下来。 定期回顾错题集,加深对薄弱环节的印象,防止再次犯错。 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方便查阅和记忆。 6. 模拟考试,强化应变: 在考前一段时间,进行几次完整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包括考试时间、答题方式等。 通过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整体应试能力,找出时间分配上的问题,培养考试的心理素质。 7. 关注细节,提升准确率: 考试题目往往存在一些“陷阱”或“细节”考点,需要考生具备高度的警惕性。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限定条件。 对于多项选择题,要仔细辨别选项,确保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 8. 保持良好心态,合理安排休息: 备考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适当的放松和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2018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是对考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本指南所提供的模块化知识解析与备考策略,旨在帮助考生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进行复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专业资格。成功源于扎实的准备和科学的方法,愿每一位考生都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职业生涯的新飞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我对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细节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我一直都很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最清晰、最直接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复杂晦涩的专业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从目录的编排上就能看出来,作者在结构化知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模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单元,但又彼此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在理论讲解之后,往往会附带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这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时,看书看到一半,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自己对某些原理的理解比之前深入了很多。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很接地气,没有太多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结合考试要求,直击重点。我还在慢慢消化吸收,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帮助,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个在结构工程领域工作了几年的工程师,一直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考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证书。在选择备考资料时,我非常谨慎,毕竟考试的难度和含金量都摆在那里。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它的标题和作者的名字让我觉得非常有权威性。翻开书后,我被它扎实的专业内容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这本书的内容覆盖了考试的各个重要模块,并且在讲解原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工程实践的应用。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工程案例时,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关键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这让我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更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帮助我复习知识,更是在提升我的专业素养。我已经开始按照书中的章节进行系统复习,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对考试的信心也大大增强。

评分

老实说,在买这本书之前,我浏览了很多关于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辅导书的评价,但这本书的评价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提到了知识点的全面性,更强调了其“应试”的特点,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拿到书后,我翻看了目录,感觉非常系统化,每一个模块都对应着考试的一个重点方向。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上非常精准,能够抓住考试的核心,并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总结。我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会穿插一些“考点提示”或者“易错点分析”,这对于我这种备考经验不多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它直接点明了考试的“雷区”,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避免走弯路。而且,书中的排版也很舒服,重点内容会用粗体或者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方便我快速抓住核心信息。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已经感受到了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它就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考试地图,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让我觉得备考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摸索,而是有条不紊的攻克。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有些犹豫,毕竟考试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专业,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理论化,或者不够深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深入到更复杂的知识点。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考虑得非常周全,每一个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同时又与其他章节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复杂理论时,能够用非常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并且会辅以图表和实例,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他会耐心地解答你的疑惑,并引导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研读,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顺利通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专业考试。

评分

对于我来说,考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不仅仅是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资料,但总是感觉差了点什么。直到我遇到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精巧,就像是在为我量身定制一样。它将庞杂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模块,每个模块的学习都像是在完成一项小小的挑战,每完成一项,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作者在内容的处理上,非常注重考点和难点的突破。我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理论时,会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让我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堆砌,它还穿插了很多实际工程中的例子,让我能看到理论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应用的。这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我已经将这本书作为我备考的核心资料,并且坚信它一定会带领我走向成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