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在秾艳绮丽的外衣内,包裹着愤懑凄苦的内核,因此最为人所传诵。当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日渐式微时,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李商隐诗集》一书收录的就是他的诗歌作品,由朱鹤龄笺注。
##点校质量不高,还有明显的繁简转换不当。还把书名给改了……当然有个横排简体方便阅读还是好的
评分##李义山不用典的诗句当真清丽可喜,但用典一多,就总想把手伸到书中去敲他的头
评分##每天读几首,怀念一下那么热爱的小时候。
评分##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评分##底本为四库荟要本朱鹤龄诗集注,据柯草堂本补入集外诗27首。然四库本既删钱谦益序,凡提及钱氏均改窜之,不为善本;今又削去附录《旧唐·文苑传》《诸家诗评》《李义山诗谱》,整理方式欠妥。书末亦为荟要提要,而非殿本提要。
评分##爱义山绝句胜过律体。这个版本的注疏相当简炼,只对必要的字词用典做出说明而几乎不涉其他,只能说义山诗之不可解确实是有利有弊的,无定诂所带来的多义性给读者以广阔的诠释空间,但与此同时,创作背景的模糊及其所带来的下语用事不明使得读者丧失了进一步体悟义山诗情感内核的可能性,使得后世如我等不够聪慧的读者对义山诗更多的只能停留在对作品外在形式美的感知,正如他批评沈宋那样,很容易就落入“今日惟观对属能”的境地了。
评分##非常喜欢。
评分##朱注以釋典故為主,極少涉及對義山詩意的主觀詮解,較為簡明。「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傳」。個人來看,義山詩主要分為詠物、詠史、即事、感懷、酬贈五類。詠史與詠物應為義山最著力處,篇幅約佔全集的十分之七。詠物偏好柳、蝶、荷、雨,詠史則偏好南北朝事。就詠物詩而言,可謂極盡體物之能事,且舉幾例:「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柳)、「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杏花)、「遠恐芳塵斷,輕憂艷雪融」(蝶)。另,發現其詠史詩有一常用題材,即「好色誤國」,如「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滿宮學士皆顏色,江令當年只費才」「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大有「四兩撥千斤」之效。但若加入性別視角,此類對於亡國的歸因模式,在集中如此大篇幅出現,也頗有耐人尋味之處。
评分##诗自然是好的,注大多哗哗哗翻过去了(简体横排的好处!)所以不打分……注里大把的“见上卷”“见中卷”,谁找得到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