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史”傳統

中國“詩史”傳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暉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引言
第1章 “詩史”說的最初形態:重讀《本事詩》
第一節 李白故事與“詩史”概念的産生
第二節 孟棨“詩史”說的理論背景:《春鞦》義理與“緣情”
第2章 以詮釋杜詩為中心的宋代“詩史”說
第一節 宋代“詩史”說的曆史分期
第二節 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間“詩史”概念的內涵
第三節 徽宗、欽宗朝(1101-1127)“詩史”概念的內涵
第四節 南宋至元初(1127-1286)“詩史”概念的內涵
第五節 宋末元初“詩史”概念的運用
第3章 走齣杜詩:明代“詩史”理論的建構
第一節 明初至前七子對杜詩敘事的看法
第二節 明中後期復古詩論對“詩史”概念的討論
第三節 復古詩論對“詩史”概念起源的考證
第4章 “情景交融”理論中的王夫之“詩史”說
第一節 “詩不可以史為”
第二節 “詩史”的標準
第三節 “情景事閤成一片”:王夫之“詩史”說的理論基礎
第5章 明清之際“以詩為史”觀念的確立
第一節 詩本於史:錢謙益、黃宗羲等人的“詩史”說
第二節 詩之用“有大於史者”:施閏章、屈大均、方中履等人的“詩史”說
第三節 籠罩在“以詩證史”觀念下的清初“詩史”說
附:詩與史的交涉——錢澄之《所知錄》“以詩為史”的書寫樣態
第6章 清代“詩史”說舉隅
第一節 “比興”說
第二節 闡發舊說的“詩史”說
第7章 “詩史”說的理論意義
第一節 “詩史”的主要內涵和理論意義
第二節 “詩史”說與中國抒情傳統論述的關係
第三節 對明清以降“以詩為史”傳統的反省
附錄一 “詩史”的發現與闡釋——“詩史”問題的現代研究(1934-2010)
附錄二 “詩史”問題研究知見書目
附錄三 曆代冠以“詩史”稱號的詩人名錄
徵引文獻
代後記:從《詩史》到《中國“詩史”傳統》 (徐雁平)
修訂說明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從《本事詩》開始,往下搜羅瞭兩宋到明清重要的“詩史”論述,完整地勾畫齣中國文學批評史與“言誌”的抒情傳統並立的另一個以“詩史”標目的紀實傳統。全書徵引文獻豐富,分析透徹,在對《本事詩》、明代復古詩論及清初王夫之、錢謙益“詩史”觀念的討論中均提齣饒有新意的結論。

用戶評價

評分

##論文寫作所需,文獻非常紮實,作者底子厚,但在寫法上比起同類型著作有點中規中矩瞭

評分

##論文寫作所需,文獻非常紮實,作者底子厚,但在寫法上比起同類型著作有點中規中矩瞭

評分

##著眼於“詩史”這一傳統士人的公共話題,典型的關鍵詞研究。對“詩史”的概念離析和脈絡勾稽,精要明晰,古典文學批評史的當行本色。但對於曆時性之“影響”的分析,令人生疑,散亂的論述是否都如此體係化呢。感覺也太沉溺於概念辨析,沒有知識史視野中的概念生成與流變,讓“詩史”變得單薄瞭。

評分

##2017.6.30 晴 1977—2013 社科院 傢藏

評分

##非常精彩,問題意識卓絕,史料解讀獨具慧心。惜乎斯人長逝,韆古文章未盡纔!

評分

##意外地過度剋製的寫法

評分

##概念考據。

評分

##全書是對“詩史”一詞的曆時梳理,走的完全是文獻學的路子,搜羅很紮實,但我始終對一事持懷疑態度:正如作者所引嚴誌雄的譯本,錢謙益的“詩史”可以理解為Poet-historian或Poetry-history兩種完全不同的內涵,在缺乏邏輯論證的古代(乃至近代)中國,我們難道僅僅通過一些玄而又玄的“詩話”或者日記中的隻言片語就可以總結齣一個人對一個概念的定義嗎?李慈銘恐怕也很難認同他對“詩史”的定義就是“記載‘忠孝節義之事’的詩歌”。

評分

##盡管對文學批評實在提不起興趣,單看每個年代不同學者之間的論辯、各年代的不同學者對前人的闡釋和理解(或麯解)還挺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