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 艾振剛、宋春蕾、賈鳳芹、陳海芹 山東人民齣版社

趣味心理 艾振剛、宋春蕾、賈鳳芹、陳海芹 山東人民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趣味心理學
  • 大眾心理學
  • 行為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情感心理學
  • 人際關係
  • 自我認知
  • 生活心理學
  • 山東人民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煜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山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9082808
商品編碼:26875137066
叢書名: 趣味心理
齣版時間:2014-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趣味心理

:25元

作者:艾振剛、宋春蕾、賈鳳芹、陳海芹

齣版社:山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09082808

字數:210000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1.由上海古籍齣版社齣版,受中學生喜愛的係列圖書,此版是十年後修訂本。

2.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委、著名曆史學傢 葛劍雄作序推薦。

3.選擇心理學學科有趣的、容易引發中學生興趣的,也是有吸引力的故事和知識。

目錄


《趣味係列》修訂本序  葛劍雄


趣論心理


人的心理是什麼? 2

從“獸孩”的故事看人類心理的來源 5

望梅止渴是怎麼迴事? 8

感覺對我們有多重要? 10

奇妙的人體感受性 12

為什麼“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14

從暖色調和冷色調看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 16

有趣的視覺現象 ——視覺後像、顔色對比和色覺缺失18

烹調上為什麼要講究“色、香、味俱全”? 20

假如人沒有瞭痛覺 21

天使?魔鬼? 23

有趣的錯覺現象 25

夢的奧秘 27

你瞭解催眠嗎? 31

必須要睡覺嗎? 35

怎樣纔能遠離失眠? 38

人為什麼會視而不見? 41

可以一心二用嗎? 43

心理學傢眼裏的學習是什麼? 45

動物能否學習人類的語言 48

舌尖現象 51

學習中的乾擾現象 53

目擊證人的證詞可信嗎? 55

你知道測謊儀的理嗎? 57

肥胖是怎樣産生的 60

人為什麼會服從 63

印象整飾 65

孩子為什麼不願上學? 67

動機與成就 69

乩童真能通靈嗎? 72

趣談個性

野人的故事 76

性格的一般類型 80

A 型性格與壓力 83

人的三次誕生 —性徵與性度85

男子漢與娘娘腔 88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說明瞭什麼心理學現象? 91

創造者的人格特點 94

“殺雞給猴看”有用嗎? 96

心理防衛形式 98

你健康嗎? 101

從“男女搭配,乾活不纍”說起 104

少女性心理 106

少男性心理 110

認識你自己 114

認識代溝 116

教養方式與人格 119

為什麼會這樣 122

你想瞭解心理測驗嗎? 125

你有過高峰體驗嗎? 130

自我實現者的特點 132

人格測驗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135

你有考試焦慮嗎? 140

應對考試焦慮的關鍵 142


趣話人際


我們為什麼需要彆人? 146

為什麼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149

談話的藝術 152

如何留下好印象 154

贊美的藝術 156

孤獨為哪般 158

愛情的來嚮和去嚮 161

戀人與朋友 163

愛情的類型 166

網上訴衷腸 168

性格類型與傢庭危機 170

什麼是真愛 173

“三個臭皮匠抵一個諸葛亮”與“三個和尚沒水吃” 175

牛犢戀 178

你的心理不平衡嗎? 181

角色扮演法的妙用 184

流言愛“粘”誰? 187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 —談擁擠感 190

流行的心理因素 193

情商自測 196


趣說效應


距離産生美 —空間效應 200

投射效應 204

從眾效應 207

得寸進尺 —門檻效應 210

暈輪效應 214

首因效應 217

羅森塔爾效應 220

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 223

近因效應 226

旁觀者效應 229

安慰劑效應 232

過度理由效應 235

人群中的效應 238

定勢效應 241

定型化效應 —刻闆印象 244

遷移效應 247

齊加尼剋效應 251

多看效應 254

約翰·亨利效應 255

反饋效應 258

競爭優勢效應 260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 262

抱怨效應 265

馬太效應 267

南風效應 270

狄德羅效應 273

進尺得寸 —留麵子效應 275

空白效應 278

自己人效應 281

霍桑效應 284

培哥效應 286

後 記 287

內容提要


“興趣是的老師。”運用到心理學習中來,興趣便是幫助讀者朋友們探究心理世界的“指南針”。《趣味心理》便是這樣一本滿足中小學讀者朋友們探尋心理的、“有趣”的書。

  在《趣味心理》一書中,“趣論心理”部分介紹瞭心理現象的基本情況,比如“為什麼會望梅止渴”“為什麼‘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瞭解瞭普通心理狀況之後,“趣談個性”版塊則嚮讀者朋友們介紹瞭性格、心理防衛、認識自我、人格測驗等與中學生朋友日常交往息息相關的心理現象。“趣話人際”部分就又進一步用實例嚮我們展現瞭心理學知識在人際交往方麵的作用。後“趣說效應”則介紹瞭理論、應用心理學中為著名的效應,比如羅森塔爾效應、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霍桑效應等,能讓讀者朋友們對心理學有更深入的瞭解。

  《趣味心理》不趣,更能為即將邁入青春期的小讀者們提供很多人際交往、自我發展等方麵的建議。希望能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個積極嚮上的、樂觀開朗的健康心理,潛移默化地培養讀者朋友們的心理素養,提高文科成績。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艾振剛、宋春蕾、賈鳳芹、陳海芹,蘇州科技學院心理係教師。


《探索心靈的奧秘: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啓迪》 你是否曾好奇,為什麼有人會因為一句不經意的話而心情跌落榖底?為什麼我們會在某些特定場閤感到莫名的緊張?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人産生天然的好感,卻對另一些人敬而遠之?心理學,這門探索人類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學科,就如同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而是一扇通往奇妙心靈世界的窗口,旨在以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揭示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並優化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幸福感。我們相信,心理學並非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人人都能輕鬆觸及的智慧寶藏。 第一篇:洞察自我——認識你自己,從心開始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大的未知往往是我們自己。我們如何形成自己的性格?情緒為何會起伏不定?我們是如何做齣決策的?又為何會産生各種各樣的睏擾?這一篇,我們將帶領你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 性格的密碼:你的“我是誰”從何而來? 我們將從人格理論的視角,解構構成我們獨特個性的基本要素。無論是外嚮還是內斂,是理性還是感性,這些特質並非天生一成不變,而是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你將瞭解不同性格類型的影響,學會接納自己的特質,並認識到性格並非人生的定論,而是可以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會探討“大五人格模型”,深入分析開放性、盡責性、外傾性、宜人性以及神經質性這五大特質在日常生活中的錶現,以及它們如何塑造我們的行為模式。同時,也會觸及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讓你對內嚮/外嚮、感覺/直覺、思考/情感、判斷/知覺的組閤有更深的理解,並思考這些組閤對你在工作、社交和情感生活中的影響。 情緒的潮汐:駕馭內心的風暴。 情緒是人生的色彩,也是一把雙刃劍。理解情緒的來源,學會識彆和管理它們,是通往內心平靜的關鍵。本書將分析常見情緒(如喜悅、悲傷、憤怒、恐懼)的心理機製,並提供實用的情緒調節技巧。你將學會如何識彆負麵情緒的觸發因素,如何通過認知重構、放鬆訓練、正念練習等方法來平復內心的波瀾,如何在積極情緒的引導下,讓生活充滿陽光。我們會深入探討情緒智商(EQ)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提升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和關係管理來增強情緒的韌性。你還將學習到情緒的生理基礎,瞭解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和行為改變來改善情緒體驗。 思維的陷阱與智慧: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瞭我們如何理解和迴應世界。然而,思維並非總是那麼理性,各種認知偏差常常濛蔽我們的雙眼。本書將揭示常見的思維誤區,如確認偏差、錨定效應、可用性啓發式等,並教你如何識彆並糾正這些“思維陷阱”。你將學會用更客觀、更全麵的視角看待問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我們將探討“非理性信念”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並介紹“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核心理念,幫助你挑戰和改變那些阻礙你成長的消極思維模式。你還將學習到如何運用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來分析信息,避免被虛假信息和片麵觀點所誤導。 動機的驅動力:為什麼我們去做某件事? 驅動我們行動的背後,是各種各樣的動機。理解這些動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設定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去實現它們。本書將分析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的差異,以及如何培養持續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習、工作和生活充滿意義。我們將探討需求層次理論,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理解不同層級的需求如何驅動著我們的行為。你還將學習到如何利用“目標設定理論”來製定 SMART 原則的目標,並通過分解任務、奬勵機製來保持動力。同時,也會觸及“動機性歸因”的心理學概念,分析我們如何解釋成功和失敗,以及這些解釋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行為。 第二篇:人際的藝術——連接你我,和諧共處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一生都在與他人建立各種各樣的聯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我們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這一篇,我們將聚焦於如何理解他人,改善溝通,建立和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 非言語的語言:肢體動作的秘密。 除瞭語言,我們的肢體語言、麵部錶情、眼神交流等非言語信號,同樣傳遞著豐富的信息。學會解讀這些“潛颱詞”,能讓你在溝通中如魚得水,洞察對方的真實想法。本書將帶領你走進非言語溝通的世界,讓你成為一名更敏銳的“讀心者”。我們將深入分析麵部錶情的普遍性和文化差異,肢體語言的含義,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解讀要點。你將學習到如何通過觀察對方的微錶情、姿態、眼神來判斷其情緒狀態和真實意圖,並理解如何在自己的非言語錶達中傳遞更積極、更真誠的信息。 溝通的魔力:讓理解暢通無阻。 溝通是人際關係的命脈。一次成功的溝通,能化解矛盾,增進理解;一次失敗的溝通,則可能導緻誤會,甚至破裂。本書將分享高效溝通的秘訣,包括積極傾聽、同理心錶達、建設性反饋等技巧,幫助你建立更順暢、更有效的溝通模式。我們將探討“溝通的障礙”,如偏見、刻闆印象、信息過濾等,並提供剋服這些障礙的方法。你將學習到如何運用“同理心”來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通過“積極傾聽”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以及如何給齣“建設性反饋”來幫助對方成長,而非製造對抗。 吸引力的法則:為什麼我們喜歡某些人? 從初見時的“眼緣”,到長久相處的默契,吸引力是一個復雜而迷人的心理現象。本書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影響人際吸引力的各種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補性、接近性、外貌等,幫助你理解人與人之間為何會産生連接。我們將探討“暈輪效應”和“首因效應”等在初次印象形成中的作用。你還將學習到“互惠原則”如何在關係中發揮作用,以及“熟悉度效應”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強人際吸引力。我們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吸引力標準的變化,並探討如何在建立人際關係時,發揮積極的吸引力。 衝突的智慧:如何化解分歧,走嚮共贏。 衝突在人際關係中難以避免,但如何處理衝突,卻能決定關係的走嚮。本書將提供一套化解衝突的實用策略,幫助你在麵對分歧時,保持冷靜,尋找解決方案,最終實現雙贏。我們將分析衝突産生的根源,如資源競爭、價值觀差異、溝通不暢等。你將學習到“衝突管理”的不同策略,如迴避、遷就、競爭、妥協和閤作,並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哪種策略更為有效。你還將學習到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來錶達自己的需求,同時理解和尊重對方的需求,從而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第三篇:生活的智慧——應用心理學,活齣精彩 心理學的力量,不僅僅在於理解,更在於應用。將心理學的知識融入生活,能幫助我們更積極、更有效地應對挑戰,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一篇,我們將把心理學的智慧,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學習的秘密:點燃求知欲,提升學習效率。 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持續學習都是成長的關鍵。本書將揭示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機製,如動機、記憶、注意力等,並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你提高學習效率,享受學習的樂趣。我們將探討“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如何通過設置奬勵、培養興趣來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你還將學習到“艾賓浩斯遺忘麯綫”的規律,並掌握“間隔重復”和“主動迴憶”等記憶策略。我們會分析“注意力”的特點,並提供改善注意力的技巧,讓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 工作與職業:職場中的心理導航。 職場是展現自我、實現價值的重要平颱,但也充滿瞭各種挑戰。本書將為你提供職場心理學的洞察,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同事、上司和下屬,提升工作錶現,應對職場壓力。我們將探討“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心態來提升工作幸福感。你將學習到“壓力管理”的技巧,如時間管理、放鬆訓練、認知重構等,以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我們還會分析“團隊動力學”,幫助你理解團隊閤作的心理機製,並提升自己在團隊中的貢獻。 幸福的密碼:探尋人生的意義與滿足。 什麼是幸福?如何纔能獲得持久的幸福?本書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為你揭示幸福的真諦。你將學習到如何培養感恩之心,如何設定有意義的目標,如何活在當下,以及如何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從而構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將深入探討“幸福感”的構成要素,如積極情緒、投入、意義、成就等。你還將學習到“心流”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沉浸式體驗來提升生活的充實感。我們會分析“感恩練習”和“正念冥想”在提升幸福感方麵的作用,並鼓勵你探索個人價值和人生目標。 成長的力量:超越局限,活齣更好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持續的成長之旅。本書將激勵你勇敢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擁抱變化,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個人潛能。你將認識到,每一次的挫摺,都是成長的契機,而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策略,能幫助你變得更加堅韌和強大。我們將探討“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設定可實現的小目標來逐步增強自信心。你還將學習到“應對機製”的分類,並理解如何發展更健康的應對方式來處理生活中的睏難。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讓你成為一個更瞭解自己、更懂得生活、更能創造幸福的人。 《探索心靈的奧秘》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與內心的對話,一次與自我的和解,一次與世界的連接。無論你正麵臨何種睏惑,或是渴望更精彩的人生,相信這本書都能為你帶來啓發、力量與指引。讓我們一起,在這趟奇妙的心靈旅程中,發現生活的更多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色彩鮮明,很有活力,讓人一看就覺得“有趣”這個詞名副其實。我一直對心理學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但又擔心那些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的書籍會讓我望而卻步。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趣味心理》時,立刻就被它“趣味”二字勾住瞭。我尤其喜歡那種能夠將復雜的理論用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齣來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像打開一扇窗戶,讓我窺見人類內心深處的奧秘,瞭解人們為什麼會做齣某些行為,情感又是如何起伏變化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從而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質量。例如,關於情緒管理、溝通技巧、人際吸引力這些方麵,如果能有深入淺齣的講解和案例分析,那就再好不過瞭。另外,我也很好奇作者們是如何將這些心理學知識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觀察中,會不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或者讓你重新審視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現象。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既滿足我的求知欲,又不至於讓我感到枯燥乏味,能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獲得有價值的心理學啓示。

評分

讀完一本好書,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想要和彆人分享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在解讀人性方麵,有沒有觸及到一些我從未想過或者被忽略的角落。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看似矛盾的行為,或者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糾葛,究竟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理機製?這本書是否提供瞭一些新穎的視角,能夠幫助我撥開迷霧,看清事物的本質?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的章節,例如拖延癥的根源,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某些習慣不好,卻難以改變?又或者,在社交場閤中,我們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影響他人,或者被他人影響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那些潛藏在我們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力量,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模式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從而獲得改變的動力。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真正能夠落地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讓我們在閱讀之後,能夠立即在生活中進行嘗試,並感受到積極的變化。

評分

這本《趣味心理》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熱鬧的集市裏,我看到瞭各種各樣有趣的小玩意兒,每一個都充滿瞭新奇和吸引力。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那些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的答案。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一見鍾情?為什麼我們會在某些特定場閤感到緊張不安?又或者,在麵對選擇時,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進行權衡和決策的?我尤其對那些關於“動機”和“需求”的章節感到好奇,究竟是什麼在驅動著我們不斷前進,追求目標?是內在的成就感,還是外在的認可?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挖掘齣自己內心深處的動力源泉,那將是極大的收獲。此外,我也很期待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非語言溝通”的內容,比如肢體語言、麵部錶情傳遞的信息,這些往往比語言本身更能揭示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如果能學到一些解讀這些“沉默的語言”的技巧,那無疑會讓我在與人交流時更加遊刃有餘。

評分

我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很多誤解,很多摩擦,都源於我們對彼此內心世界的瞭解不夠。這本書的“趣味”二字,讓我看到瞭它試圖拉近心理學與普通讀者距離的努力。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解釋我們為什麼會有某些“怪癖”的心理學依據,或者說,那些看似不閤常理的行為,是否背後都有其深刻的心理邏輯。例如,我經常會對某些小事感到焦慮,不知道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焦慮根源的解釋,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疏導?另外,我也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幸福感”的來源,我們應該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實踐,從而提升整體的幸福指數。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本“心靈地圖”,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並找到通往內心平靜和幸福的路徑,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對人生意義的啓迪。

評分

我一直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病態”的,更是關於“正常”的,是關於我們每天都在經曆的喜怒哀樂,是關於我們如何與這個世界互動。這本書能夠以“趣味”為切入點,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挖掘齣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心理學寶藏。我好奇作者們是否能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電影情節、新聞事件,甚至我們身邊的朋友的故事,來生動地闡釋那些看似抽象的心理學概念。我特彆期待能夠讀到關於“認知偏差”的內容,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自動地對信息進行加工,有時候又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産生誤判?瞭解這些,是不是就能幫助我們做齣更理性的決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另外,我對“社會心理學”的部分也充滿期待,比如群體行為的形成,從眾心理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建立和維護健康的關係。如果這本書能夠教會我一些“讀心術”的技巧,哪怕隻是皮毛,也足以讓我對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動産生全新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