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

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逆向思考
  • 寓言故事
  • 语文学习
  • 中华文化
  • 台湾教育
  • 亲子阅读
  • 思维训练
  • 儿童文学
  • 教育方法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纳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5602
商品编码:26885125371
丛书名: 逆向思考读寓言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定价:29.80元

作者:高诗佳 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68056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来建设日常生活
■上一堂有情怀的语文课,培养真正具备理解、表达、思考能力的完整行为能力人
■用文化的、自由的、传承的台湾语文教育,重塑孩子的独立人格
■给现行语文教育的一剂“补”
■让孩子学到的东西,在考试结束之后仍然对人生有着重要价值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多位教育界人士强力推荐

目录


目录
1. 橘逾淮为枳 001
2. 楚王好细腰 005
3. 苛政猛于虎 009
4. 杞人忧天 013
5. 向氏学盗 017
6. 狙公养猴 021
7. 鲍氏之子 025
8. 韩娥善歌 029
9. 不龟手之 033
. 西施病心 037
11. 坎井之蛙 041
12. 邯郸学步 045
13. 匠石运斤 049
14. 涸辙之鲋 053
15. 鲁人徙越 057
16. 滥竽充数 061
17. 买椟还珠 065
18. 自相矛盾 069
19. 守株待兔 073
20. 画蛇添足 077
21. 狐假虎威 081
22. 惊弓之鸟 085
23. 南辕北辙 089
24. 螳臂当车 093
25. 塞翁失马 097
26. 景公善听 1
27. 叶公好龙 5
28. 对牛弹琴 9
. 西施病心 037
11. 坎井之蛙 041
12. 邯郸学步 045
13. 匠石运斤 049
14. 涸辙之鲋 053
15. 鲁人徙越 057
16. 滥竽充数 061
17. 买椟还珠 065
18. 自相矛盾 069
19. 守株待兔 073
20. 画蛇添足 077
21. 狐假虎威 081
22. 惊弓之鸟 085
23. 南辕北辙 089
24. 螳臂当车 093
25. 塞翁失马 097
26. 景公善听 1
27. 叶公好龙 5
28. 对牛弹琴 9
49. 焚鼠毁庐 194
50. 变易是 198
51. 蟾蜍与蚵蚾 202
52. 猕猴 206
53. 越车 2
54. 越巫 214
55. 中山狼传 219
56. 医驼 224
57. 黑齿白牙 228
58. 选择 232
59. 公主 236
 

内容提要


台湾语文教师高诗佳,用新鲜的方式教传统的文化,把时代悠远的寓言变成孩子容易接受的故事,并通过寓言教导孩子逆向思考,在阅读中学会树立自己的想法,反对被洗脑。高诗佳老师从经典寓言中挑选了59篇进行小说式的铺叙与改写,帮助孩子在了解传统解读之外,更能跳脱框架,在对寓言的阅读中培养出真正的自主思考力。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高诗佳
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台湾创意语文名师、作文师资培训专业讲师、语文教育书籍畅销作家、《国语日报周刊》专栏执笔、《幼狮文艺》“学测作文轻松学”专栏执笔、“新汇流基金会”网络专栏“诗佳老师的绘本阅读”执笔、《未来少年》“高诗佳创意作文”专栏执笔。为帮助学生们更自由轻松地读经、读诗与写作,高诗佳老师所研发出系列作文与阅读学习法,已在台湾广受台湾老师、家长及学生的肯定。


逆向思考读寓言:中华智慧浸润童年,语文素养拔节生长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当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教会孩子如何“跟上”时代,还是帮助他们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在任何时代都能从容应对?本书《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本引导孩子深度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启迪思维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古老故事,而是以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逆向思考”,带领读者,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孩子们,重新走进那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从中挖掘出超越时空的智慧,构建一套适合当下中国儿童的语文学习与人生教育体系。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逆向思考”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直接阐释寓言的道德意义,告诉孩子“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而本书则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孩子们从故事的“反面”去审视,去质疑,去探究故事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逻辑和人生哲学。例如,对于“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我们往往会简单地批评其愚蠢。然而,本书会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求剑”的方式可以被“刻舟”的方式所替代,那么,是否在某些情况下,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反而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这种“反向提问”并非为了推翻经典,而是为了激发孩子主动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构建理解的探索者。通过这种方式,寓言不再是僵化的道德说教,而是鲜活的人生启示,让孩子们在看似“不合常理”的思考中,逐渐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 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将中华传统智慧的建设性力量,与中国孩子现实的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台湾的教育环境,与大陆有着相似的文化根基,但又融合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作者凭借其在台湾深耕语文教育多年的丰富经验,深刻洞察到中国大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教育困境和价值迷失。本书并非照搬台湾的教学模式,而是精挑细选那些最能触及中国孩子心灵、最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人生观的寓言故事。它强调的是,中华智慧并非只存在于书本的字里行间,更应融入到孩子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往之中。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语文教材,更是一本“人生教科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看似古老而遥远的故事,还原到当代孩子可能遇到的具体情境中。比如,当讲到“拔苗助长”时,不会仅仅停留在批评其急功近利,而是会引导孩子思考: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求快”与“求稳”?如何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在与同学合作时,如何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过度干预,而是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引导?这种将抽象智慧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引导,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孩子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们学会将寓言的启示,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 本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作者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辅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将复杂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那些被现代社会生活所“遗忘”的经典寓言,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光彩,仿佛就发生在孩子身边。例如,“亡羊补牢”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要及时改正错误,更会引导他们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建立起“风险意识”?当问题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去“弥补”,而不是一味地沮丧或逃避?“守株待兔”则会引发孩子对“机遇”的思考,以及如何区分“被动等待”和“积极创造”之间的区别。 本书强调的“建设日常生活”,不仅仅是生活的琐碎,更是指孩子们如何通过中华智慧,建立起一套积极、健康、可持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鼓励孩子在学习中,学会“知行合一”,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和“灵活变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品质,也是帮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的基石。 例如,在“狐假虎威”的故事中,孩子们可能会从“狐狸”的角度去思考:当我们没有强大的实力时,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去化解危机?而从“老虎”的角度,则可以探讨“盲目自信”和“被表象迷惑”的危害。这种多角度的解读,能够极大地拓展孩子的思维边界,让他们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它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语文教学和亲子教育范本。作者分享的教学方法,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源于一线教学的真实经验,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家长和老师可以借鉴本书的理念和方法,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思考,将寓言的智慧自然地融入到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更能促进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书对于“语文课”的理解,也超越了传统的“字词句篇”的学习。它将语文理解的深度,延伸至对文化、对哲学、对人生的理解。通过寓言故事,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理解篇章所要传达的深刻哲理。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真正爱上中文,爱上阅读,爱上思考。 总而言之,《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是一本融合了创新教学理念、深刻文化洞察、以及贴近儿童生活的优秀读物。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宝贵智慧,悄然植入中国孩子的童年。通过“逆向思考”的独特视角,引导孩子们在古老寓言的现代解读中,构建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并最终学会用中华智慧,去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本书,将为中国孩子的语文学习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而有力的精神底色。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生、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给我的震撼,与其说来自其内容的“新”,不如说来自其“深”。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深入到中国传统寓言的肌理之中,挖掘出那些被日常化、符号化甚至被遗忘的深层含义。我之前读寓言,大多停留在“寓意”层面,知道“守株待兔”是说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守株待兔”背后,可能是一种对稳定与安全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策略?作者将这种“逆向”的解读,嫁接到对当下孩子教育的思考上,显得尤为有价值。她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教孩子什么,而是通过生动的课堂互动,展示了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思考。书中所提到的“同理心”教育,以及如何让孩子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是我非常欣赏的部分。她分享了如何利用“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们体会“信任”的建立与破坏,以及“信任危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种将抽象的道德品质,通过具体的故事场景落地,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老师对话,她循循善诱,总能点拨到我意想不到的知识盲区。

评分

初读《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我以为它会是一本相对严肃的学术探讨,但读下去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位教育者和一位智者,用散文的笔调,娓娓道来一段关于语文、关于教育、关于人生的深刻旅程。作者在书中不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强调“体验”和“内化”。她认为,真正的语文学习,不应止于字词句篇,更应是思维方式的启迪和生活智慧的养成。书中对“塞翁失马”的解读,更是让我拍案叫绝。我一直认为这句是讲“福祸相依”,但作者却引申出了“概率思维”和“长远视角”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警惕短期的“得”与“失”带来的情绪波动,而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评估事件的影响。这种将古老寓言与现代科学思维相结合的尝试,在教育领域无疑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她将台湾的教学实践融入其中,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华智慧是如何被鲜活地传承和发展的。书中的“为孩子建构‘意义’的学习空间”,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提醒我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和外在的评价。

评分

《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我一直认为寓言故事只是小孩子听的睡前读物,充满了简单粗暴的道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解构”的姿态,将每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都变成了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多变的世事和深刻的哲学。我尤其惊叹于她对“愚公移山”的解读,不再是单纯强调“坚持不懈”,而是深入分析了愚公的“动机”和“方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由此引申出“创新”与“协作”在克服困难中的关键作用。这种“逆向”的审视,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书中分享的在台湾课堂上,如何引导孩子们讨论“狐假虎威”中“虎”的“权利认知”和“狐”的“生存策略”,这种将儿童心理和权利意识融入其中的教学设计,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深度和温度。她教会孩子的不只是“辨是非”,更是“辨情境”,以及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并用智慧去化解矛盾。

评分

读完《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且富有启发的语文教学视角。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梳理了寓言故事,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导读者去“逆向思考”。这种逆向思考并非是简单的反叛或唱反调,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辩证的理解。例如,在解读“刻舟求剑”时,作者并没有仅仅批评主人公的愚蠢,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思维模式形成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根源,进而引申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身认知,避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这种对经典故事的“解构”与“重塑”,让我对很多习以为常的道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从寓言中提炼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智慧,这一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分享了许多在台湾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生动有趣,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她关于“寓言中的‘慢’与‘快’”的讨论,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追求效率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宝贵,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审慎思考,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语文教学的参考书,更是一本人生的智慧指南,它教会我如何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更灵活地应对挑战。

评分

在阅读《逆向思考读寓言—我在台湾教语文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的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中国传统寓言中蕴含的丰富中华智慧,转化为一套切实可行、适用于当下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非常欣赏她对于“拔苗助长”的剖析,她没有止步于批评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而是进一步探讨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平衡“引导”与“尊重”的边界。这种细腻的思考,让我对许多教育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关于如何利用“井底之蛙”的故事,引导孩子认识“认知局限”并鼓励他们“拓展视野”,这种教学设计充满了智慧和艺术性。她强调的“用中华智慧建设日常生活”,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她引导孩子如何理解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培养积极心态等方方面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能够应对复杂世界的内在操作系统,而寓言,正是这套操作系统的宝贵源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