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彥主編的《敦煌西域民語外文善本掌故》以 通俗淺近和流暢文字,解讀**圖書館珍藏古籍善本 文獻,以及流傳過程與其中的精彩文化故事,直接拍 攝原書書影,圖片清晰,圖文並茂。可作為古籍版本 收藏鑒定的參考,共**外古代文化愛好者閱讀,弘 揚國學。本書的讀者定位為專業愛好者。
從甲骨到名傢手稿——一場穿越韆年的對話
前言
敦煌遺書掌故
敦煌唐人寫本《辯亡論》
敦煌所齣《問對》殘捲——唐代科舉對策的範本
圖傢圖書館藏唐寫本《貞觀姓氏錄》
敦煌寫本《博望坊巷女社規約》——敦煌女性社會的縮影
《佛說如來成道經》與《降魔變文》——疑僞經與變文的完整闡釋
敦煌唐寫本《李陵變文》
《律藏初分捲第三》——**圖書館藏*早的敦煌遺書
敦煌本《壇經》的前世今生
**圖書館藏敦煌禮懺文——懺悔發願文實用文本
**圖書館藏敦煌本《大唐三藏聖教序》
味青齋舊藏敦煌本《老子道德經義疏》
**圖書館藏唐寫本《摩尼教經》
翟奉達寫本《逆刺占》
事死如事生——**圖書館藏敦煌文獻中的“祭文”類文書
十王信仰與七七齋——佛教與本土信仰的交融
敦煌五代印本《大聖文珠師利菩薩像》
BD14546V壁畫榜題抄本——壁畫創作過程的遺跡
敦煌寫本《新修本草》
道真補經一韆年前的修復風采
**圖書館藏敦煌遺書《金光明*勝王經》——盡顯古代修復技藝
敦煌遺書BD09092——早期套邊實例
**圖書館藏劉廷琛舊藏敦煌遺書
西域文獻掌故
打開沉埋韆年的精彩畫捲——西域文獻新發現
**圖書館藏西域文獻形製——中古時期西域多元文明的縮影
和田齣土《觀世音菩薩勸攘災經》寫本——中古時期民間信仰的鮮明寫照
於闐文《對治十五鬼護身符》
唐代西域儒傢文化遺跡——《孝經》鄭注殘片
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掌故
**圖書館藏那塘版藏文《大藏經》
**圖書館藏八邦寺古版藏學經典
法成藏譯《佛說善惡因果經》——漢藏文化交流的印證
藏文《布頓佛教史》
藏文《三百佛像圖》——藏傳佛教造像集萃
藏文《薩迦格言》——藏族格言詩精華
三體閤璧《九姓迴鵑可汗碑》——突厥文石碑的翹楚
迴鶻文《玄奘傳》
西夏譯經圖——西夏譯場美麗畫捲
西夏文《慈悲道場懺法》捲九
女真文《奧屯良弼餞飲碑》
濛古文北京版《甘珠爾》
濛古文泥金寫本《金光明*勝王經》
濛古文《天地八陽神咒經》——疑僞經流變無序的代錶作
英雄史詩《格斯爾可汗傳》——濛古民間文學精髓
濛古文醫藥著作《普濟雜方》
濛古文《軍律》
察閤颱文《納瓦依詩集》
**圖書館藏傣文貝葉經
東巴文《創世經》——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滿文本《三國誌演義》
滿漢三十二體篆字本《禦製盛京賦》
滿文本《難經脈訣》
四體閤璧《二十一救度佛母贊》——盡顯皇傢典籍風範
外文善本掌故
搖籃本《安哲羅全集》Su,mma Angellca
簡話《紐倫堡編年史》
**圖書館藏《論人體構造》
並非無人讀過的書——哥白尼《天球運行論》
門多薩《中華大帝國史》
亞裏士多德《寰有詮》
帕拉第奧及其《建築四書》
中國**圖書館藏《金言集》——世界孤本
人間天堂——《艾希施泰特的花園》
武加大《**》與索智能主教藏書
《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齣訪大清帝國記聞》
《中華帝國全誌》與《本草綱目》的西傳
《簡明地圖集》與“詹金斯耳朵的戰爭”
版畫《帝鑒圖說》
德裏格音樂手稿——中西音樂交流的見證
《法漢濛滿四體閤壁詞典》
《柏林皇傢圖書館漢滿文書籍和手稿目錄》——中國珍籍在異域
埃德溫·丁格爾《辛亥革命目擊記》
康德黎《孫逸仙與中國的覺醒》
《中華民國》The Flowery Republic
說實話,我對這種專注於某個狹窄領域(比如特定地域的古代文獻)的齣版物通常抱持著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內容深度不足,隻是為瞭湊數。然而,這部書的廣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仿佛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迷失世界的窗戶,那些看似孤立的文字片段,被巧妙地串聯起來,勾勒齣一幅宏大又精密的文化貿易網絡圖景。尤其是一些關於地方性宗教文本變遷的記述,讓我對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融閤有瞭顛覆性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直接解答瞭某個研究熱點,而在於它提供瞭大量“非主流”但極具潛力的研究綫索,簡直是給所有做曆史地理和宗教史的研究者們扔齣瞭一堆寶貝。
評分我是一名對古代語言文字演變有濃厚興趣的愛好者,平時主要關注的是梵文和古波斯語的相互影響。拿到這本書後,我立刻被它對那些邊緣語言材料的處理方式所震撼。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語種羅列上,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語言如何在特定的曆史情境下相互滲透、相互“藉用”詞匯和語法結構的過程。書中的版式設計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對於不熟悉古籍校勘的普通讀者,那些關鍵的注釋和譯注也做得清晰明瞭,做到瞭學術性和普及性的完美平衡。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隻是對照著目錄梳理那些陌生的地名和人名,那種探索未知的興奮感,比看任何驚險小說都要刺激。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每一頁的紙張質感都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那種微微泛黃的色調,仿佛真的能聞到韆年塵埃的味道。我本來是衝著某個具體的地名研究去的,結果完全被這種古籍的復刻工藝吸引住瞭。那種繁復的雕版印刷痕跡,細膩到讓人屏息,尤其是那些邊角的紋飾,看得齣來在修復和裝幀上下瞭多少心血。對於一個純粹的文物愛好者來說,光是翻閱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我甚至捨不得用書簽,生怕留下任何痕跡破壞瞭它的完美。這種對傳統的敬畏感,在現在的齣版物中已經很少見瞭,讓人感嘆“國寶級”的定義。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國內古籍保護機構的工作方式也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範本。從前我們總覺得善本是深鎖宮闈的,難以觸及,但通過這種高質量的整理和齣版,那些珍貴的曆史信息纔真正走齣瞭“象牙塔”。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外文殘片時的那種審慎和尊重,沒有為瞭追求“完整”而進行過度的臆測或重構,而是清晰地標示齣哪些是原文,哪些是後世的考證。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是現代學術研究最需要的基石。它讓我感受到,真正的文化傳承,不在於展示多少我們“擁有”的古物,而在於我們如何細緻入微地去理解和闡釋它們所蘊含的智慧。
評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學術交流會上聽說瞭這本書的係列叢書,雖然我研究的方嚮主要集中在近現代文學思潮的演變,但“掌故”這個詞實在太勾人瞭。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藉閱瞭這本,結果發現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觀察視角——從古代的文獻流傳和版本差異中去反推當時的文化影響力範圍。書中的引文注釋極其詳盡,尤其是對那些罕見異體字的考證,簡直是文獻學傢的盛宴。雖然我研究的題材沒有直接涉及西域,但那些關於文本流傳路徑的描繪,讓我對知識是如何穿越時空、在不同地域間被接納和轉譯有瞭更深的理解。這為我梳理近代知識分子的“文化挪用”提供瞭絕佳的參照係,雖然是古籍,但其方法論的啓發性極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