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的文人有一个喜欢看戏的传统,他们不单止看,更爱研究戏曲,当然也有一些人沉溺其中的,捧戏子的大有人在。到了三十年代,电影开始发展,由无声演变到了有声,从美国的荷里活影响到了中国。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冲击,看戏演戏都相应少了。原来喜欢看戏的人不一定改看电影,但是,许多以前不看戏的人,却被电影吸引住了。李欧梵著的《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可以说是一个老影痴的观影札记。
##作者集中表述自己的私人感受,偏向直觉,不是理论读物
评分##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 学者加影痴欧梵先生作品
评分##一流的学者、外行人的影评,当成书评看倒更有趣。
评分##略有学术趣味的观影札记,可惜片都太老了。
评分##略有学术趣味的观影札记,可惜片都太老了。
评分##居高临下地把一堆电影指指点点了一番,没有分析,没有原因。说空洞乏味有点过了,但确实没什么内涵。
评分##对于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与原著的关系,用“不必然的对等”来概括很准,我也从来不认为终于原著是必要的评价标准,因为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自身的艺术特点,甚至并非所有文学作品都要改编成作品的,但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常紧密,我也很感兴趣,只是还是要提高自己无论是对电影还是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李欧梵的书读起来很轻松,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即便未曾看过但至少不陌生,并且看这本书还能收获品评小说的技巧。要提一下的是许多作品名称和人名等专有名词翻译的不同,甚至很搞笑,伍迪·艾伦在书中是“活地·阿伦”,很好玩啊
评分##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 学者加影痴欧梵先生作品
评分##泛泛而谈,缺少深入的分析,观点也不新。比如一流电影往往改编自二三流小说,此观点并非一人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