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文话续编(套装上中下册)
定价:300.00元
作者:余祖坤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50618800
字数:1422000
页码:20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内容提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文章与诗歌一直是创作的主流,而且与诗歌相比,文章与社会政治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在士大夫的仕途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实际作用。尤其在科举制度实行以后,文章更是直接关系到士大夫的仕途和人生抱负、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受到历代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中国人的意识裹,做文章——即把想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用文字写下来——是人间诸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如果这样说有些过分的话,也可以说是*重要的事情中的一件。由此而来的结果,文章作为人格的直接象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至少在已往的生活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姜一古人往往在文章的创作中,表达对于历史的反思,对政治的立场,对世道人心的关切,以及对生命的理性思考,因此,文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蕴藏的人文精神,及其传达的生命意识、人格境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的价值,是诗词、小说等各种文类所不能代替的。然而,自现代学术产生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文章的研究就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远不能与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相比。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目录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作者介绍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历代文话续编(上)》
《历代文话续编(中)》
《历代文话续编(下)》
这本《红楼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曹雪芹的笔触细腻入微,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简直是出神入化。我尤其欣赏他对贾府兴衰的描写,那种由盛转衰的宿命感,让人在惋惜中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深谋远虑。宝黛的爱情悲剧更是触动人心,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咂摸出新的滋味。那“葬花吟”读来,总让人潸然泪下,感叹红颜薄命,世事无常。而且,书中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格调高雅,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初读是看热闹,再读是品味生活,到后来,竟有些看透世情的释然。全书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却又井井有条,足见作者的非凡功力。
评分终于找到一本讲叙事学的入门读物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想搞清楚“故事是怎么讲出来的”的人量身定制的。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从最基础的“谁在说”、“对谁说”、“说了什么”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叙事世界的内部结构。作者对“视点”、“时间处理”、“情节构建”这些核心要素的讲解清晰明了,案例选取也十分贴切,无论是电影、小说还是日常对话,都能找到对应的分析模型。读完这本书,再去看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都会不自觉地从“内容”转向“形式”去审视,对提升自身的表达和创作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自己拿到了一把解构故事的万能钥匙。
评分《乡土中国》这本书的内容,虽然写于几十年前,但其洞察力之深刻,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费孝通先生以人类学的视角,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结构,特别是“差序格局”这一概念,简直是点睛之笔。它精准地解释了中国人际关系和道德伦理的运行逻辑,为什么“熟人社会”如此重要,为什么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书中语言朴实有力,没有晦涩的学术术语,却能直击社会本质。每读到关于礼治与法治的讨论,我都会深思良久,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便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去理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观察我们自身文化的独特“显微镜”,非常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最近在啃《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的叙事风格真是太独特了,他不是简单地讲历史事件的经过,而是深入到制度和文化层面,试图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逻辑,让人拍案叫绝。读这本书,仿佛是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到了一条条看不见的线,串联起朝廷内部的权谋、文官的挣扎,以及整个大明王朝在时代变革中的种种困境。他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人物,其实也活在自己时代的局限和矛盾之中。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谁打败了谁”,而是“支撑这个庞大体系的内在机制是什么”,读完之后,对我们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维定势,都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图册,里面的摄影和设计分析简直是视觉盛宴。那些假山叠石的布局,一池碧水的处理,移步换景的精妙构思,无不体现了古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追求。特别是对苏州园林的剖析,如何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地利用,营造出无限的意境,让人叹为观止。书里详细介绍了各个园林的历史沿革和代表性建筑手法,配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即便是无法亲临现场,也能感受到那种曲径通幽、疏密有致的氛围。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园林,更像是在解读一种东方哲学——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在有限中寻求无限的自由。对于建筑和美学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