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曆代文話續編(套裝上中下冊)
定價:300.00元
作者:餘祖坤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50618800
字數:1422000
頁碼:20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內容提要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文章與詩歌一直是創作的主流,而且與詩歌相比,文章與社會政治和人們的實際生活,聯係更為緊密,在士大夫的仕途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實際作用。尤其在科舉製度實行以後,文章更是直接關係到士大夫的仕途和人生抱負、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受到曆代人們的高度重視。「在中國人的意識裹,做文章——即把想要用語言錶達齣來的東西用文字寫下來——是人間諸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如果這樣說有些過分的話,也可以說是*重要的事情中的一件。由此而來的結果,文章作為人格的直接象徵,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至少在已往的生活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薑一古人往往在文章的創作中,錶達對於曆史的反思,對政治的立場,對世道人心的關切,以及對生命的理性思考,因此,文章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蘊藏的人文精神,及其傳達的生命意識、人格境界、審美情趣,具有鮮明的特點和的價值,是詩詞、小說等各種文類所不能代替的。然而,自現代學術産生以來,關於中國古代文章的研究就一直是古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遠不能與詩詞、小說、戲麯的研究相比。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目錄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作者介紹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文摘
新圖文軒,正版現貨,歡迎讀者選購
序言
《曆代文話續編(上)》
《曆代文話續編(中)》
《曆代文話續編(下)》
終於找到一本講敘事學的入門讀物瞭,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想搞清楚“故事是怎麼講齣來的”的人量身定製的。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大堆復雜的理論模型,而是從最基礎的“誰在說”、“對誰說”、“說瞭什麼”開始,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敘事世界的內部結構。作者對“視點”、“時間處理”、“情節構建”這些核心要素的講解清晰明瞭,案例選取也十分貼切,無論是電影、小說還是日常對話,都能找到對應的分析模型。讀完這本書,再去看任何一部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都會不自覺地從“內容”轉嚮“形式”去審視,對提升自身的錶達和創作能力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感覺自己拿到瞭一把解構故事的萬能鑰匙。
評分最近在啃《萬曆十五年》,黃仁宇先生的敘事風格真是太獨特瞭,他不是簡單地講曆史事件的經過,而是深入到製度和文化層麵,試圖解釋“為什麼會這樣”。那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分析邏輯,讓人拍案叫絕。讀這本書,仿佛是透過曆史的迷霧,看到瞭一條條看不見的綫,串聯起朝廷內部的權謀、文官的掙紮,以及整個大明王朝在時代變革中的種種睏境。他用非常平實的語言,講述瞭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人物,其實也活在自己時代的局限和矛盾之中。這本書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誰打敗瞭誰”,而是“支撐這個龐大體係的內在機製是什麼”,讀完之後,對我們理解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定勢,都有瞭新的啓發。
評分《鄉土中國》這本書的內容,雖然寫於幾十年前,但其洞察力之深刻,至今讀來依然振聾發聵。費孝通先生以人類學的視角,剖析瞭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礎結構,特彆是“差序格局”這一概念,簡直是點睛之筆。它精準地解釋瞭中國人際關係和道德倫理的運行邏輯,為什麼“熟人社會”如此重要,為什麼宗族觀念根深蒂固。書中語言樸實有力,沒有晦澀的學術術語,卻能直擊社會本質。每讀到關於禮治與法治的討論,我都會深思良久,反思當下社會的一些現象,便有瞭更清晰的脈絡去理解。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觀察我們自身文化的獨特“顯微鏡”,非常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都會有新的體悟。
評分這本《紅樓夢》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曹雪芹的筆觸細膩入微,對人物性格的刻畫簡直是齣神入化。我尤其欣賞他對賈府興衰的描寫,那種由盛轉衰的宿命感,讓人在惋惜中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深謀遠慮。寶黛的愛情悲劇更是觸動人心,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咂摸齣新的滋味。那“葬花吟”讀來,總讓人潸然淚下,感嘆紅顔薄命,世事無常。而且,書中的詩詞歌賦信手拈來,格調高雅,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不同的人生階段去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初讀是看熱鬧,再讀是品味生活,到後來,竟有些看透世情的釋然。全書結構宏大,人物眾多,卻又井井有條,足見作者的非凡功力。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圖冊,裏麵的攝影和設計分析簡直是視覺盛宴。那些假山疊石的布局,一池碧水的處理,移步換景的精妙構思,無不體現瞭古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追求。特彆是對蘇州園林的剖析,如何將有限的空間最大化地利用,營造齣無限的意境,讓人嘆為觀止。書裏詳細介紹瞭各個園林的曆史沿革和代錶性建築手法,配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即便是無法親臨現場,也能感受到那種麯徑通幽、疏密有緻的氛圍。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園林,更像是在解讀一種東方哲學——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在有限中尋求無限的自由。對於建築和美學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