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辑录附版本考(全二册)
:360.00元
作者:陈先行、郭立暄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32650408
字数:1000000
页码:52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将2013年出版的《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蹟》进行全面识读点校,排印成上下两册。并于文稿末附上作者十余年来在版本目录上的研究成果,辑成《版本考》,纠正了《中国善本总目》及《真蹟》本身的一些讹误,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上海图书馆藏是国内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目录
前言
凡例
經部
總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禮類
樂類
春秋類
孝經類
四書類
群經總義類
小學類
史部
紀傳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史抄類
史評類
地理類
職官類
政書類
目録類
金石類
子部
總類
儒家類
兵家類
法家類
農家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藝術類
譜録類
雜家類
小説家類
類書類
釋家類
道家類
新學類
集部
楚辭類
漢魏六朝别集類
唐五代别集類
宋别集類
金别集類
元别集類
明别集類
清别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類
曲類
叢部
版本考
书名索引
题跋著者索引
室名别号索引
作者介绍
陈先行,祖籍江苏溧水。自1973年起师从顾廷龙、潘景郑两先生习版本目录学、金石学。长期从事图书馆古籍、碑帖考订与编目工作,先后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中国丛书综录》修订,并主持编纂上海图书馆普通古籍目录。著有《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现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郭立暄,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版本考证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尤其关注“附版本考”这部分的质量。版本学研究最怕的就是一家之言或者信息冗余。《辑录附版本考》这个组合,暗示了编者们试图将感性的题跋信息与理性的版本学分析相结合,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做法。我期待看到的是,那些模糊不清的批语是如何被对勘、被印证,最终形成一个可靠的版本序列。好的版本考证,能够帮助读者分辨哪些是善本,哪些是伪作,哪些又是流传中的重要节点。如果能看到严谨的校勘对比,比如某个朝代的刻印特征与题跋中的描述相互印证,那将是阅读体验中最令人兴奋的时刻。这种将考据落地、实证化的努力,使得全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摆脱了单纯资料汇编的局限。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主要被它“题跋辑录”这一核心概念所吸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世界里,那些藏书家的批注、题识,往往是洞察书籍流传轨迹和版本差异的关键线索。这本书汇聚的便是上海图书馆这些珍贵的“墨痕”,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藏书史和版本学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第一手资料。我设想,通过这些辑录,我们可以间接地窥见昔日文人墨客对经典的热爱与审视,体会他们隔着时空与古籍的对话。这些零散的文字,一旦被系统地汇集起来,其价值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它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构建起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框架。这种挖掘和整理工作,需要的耐心和细致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它考验的不仅是学识,更是对文献生命力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决定了它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读完的“闲书”。它更像是研究者案头必备的一部工具性参考书,需要不断地翻阅、比对和检索。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套如此重量级的辑录,其索引和检索系统的便利性就变得至关重要。我希望它在设计上能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在查找特定藏书家、特定年代或特定书名时的效率问题。如果能够建立起高效的交叉引用体系,那么它将大大缩短学者的前期资料搜集时间。这种对实用性的关注,体现了编撰者对学术研究流程的深刻理解。它不是放在书架上做装饰的,而是要被频繁地打开、被笔圈注、被引用于各种研究之中,这种“被使用”的状态,才是对如此浩大工程最好的致敬。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古籍整理领域的一件盛事。它不仅仅是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冰山一角展示,更是一种系统化的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它承载着对传统文化脉络的梳理和保护的重任。每一次阅读和查阅,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亲密接触,我们通过那些前人的笔触,得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一部典籍在时间长河中的漂泊轨迹。对于那些致力于传统文献学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研究基石,为后续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我能想象未来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都会引用到其中的珍贵发现,它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彰显,成为衡量相关领域研究深度的重要标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尘埃之中。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厚重感,这对于一本收录珍稀文献资料的汇编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装帧的工艺也体现了出版社对这套书的重视,即便是作为工具书,它也完全具备了收藏价值。我特别喜欢那种细致入微的排版风格,虽然内容是学术性的,但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各种题跋和版本考证的记录被梳理得井井有条,结构清晰,对于做古籍研究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份触手可及的宝藏。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团队在搜集和整理工作上付出的巨大心血,他们没有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罗列,而是力求呈现出一种体系化的研究成果。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水准,足以媲美那些顶级的文史丛书,让人在阅读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种审美上的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