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宇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管理制度设计学创始人,商业模式基因工程学创始人,经济学新范式创始人。
理学/工学双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的学习经历,私企、外企、政府、高校的任职阅历,使得戴氏管理学体系既清新又接地气。
已出版著作:《经济学:范式》等。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如同其名一样,充满了“无为”的智慧。与其说它是一本教你如何“管”企业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教你如何“放手”的书。书中反复强调的“设计”二字,让我深刻理解了制度的重要性。但它所说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规则,而是一种能够适应变化、具备生命力的系统。它让我看到,很多时候,企业之所以“不自动运行”,是因为我们设计的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我们过于强调“执行”,而忽略了“设计”的根本。书中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无为而治”的魅力。这些案例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真实的企业实践,展现了在看似“放任”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实现高效的运作。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信任”和“责任”的探讨印象深刻。它告诉我,真正的“无为”,是建立在高度的信任和清晰的责任划分之上。当员工被充分信任,并被赋予明确的责任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承担,去解决问题,而不需要管理者时刻在背后鞭策。这本书并没有给出详尽的“how-to”列表,但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思维框架,帮助我重新审视我的管理方式,并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驱动的企业。它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终于啃完了。坦白说,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无为而治”,听起来就充满哲学和智慧,仿佛能一下子点通经营企业的那些繁琐和痛苦。我带着一种“救世主”的心态来翻开它,希望能从中找到一条通往轻松高效管理的捷径。然而,现实是,书中的内容虽然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视角,但它并非提供现成的“药方”,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引导。它让我开始反思,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作为”,是否真的必要,是否是效率的阻碍。书中对“制度”的探讨,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而是更倾向于一种企业文化和价值导向的塑造,一种让员工发自内心认同并愿意去执行的“准则”。它强调的“设计”过程,也并非简单的表格填写,而是需要深入洞察人性,理解组织动力学,并运用系统性思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反馈机制”和“授权体系”的章节,它没有直接给出如何搭建的具体框架,而是通过案例和理论分析,让我自己去思考,在我的企业里,哪些环节是可以被优化的,如何才能让信息流动更顺畅,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本书更像是给创业者和管理者的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身上那些“有为”的盲点,引导我们去探索“无为”的可能性。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能立刻看到结果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反复咀嚼、实践、思考的书。
评分《无为而治:设计自动运行的企业制度》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我之前一直认为,管理者就是要事必躬亲,要时刻盯紧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它告诉我,真正的“高手”,是懂得如何通过设计精妙的制度,让企业“自己跑起来”。书中关于“系统”的论述,让我对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部门和个人,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而“无为而治”的设计,就是要优化这个系统,让它能够自发地产生能量,实现可持续的增长。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书中的观点,反思我自己的管理实践。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的“作为”,反而是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我过度干预,导致员工缺乏主动性;我设置了过多的审批流程,导致效率低下。这本书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但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它让我明白,要实现“自动运行”,关键在于“设计”,在于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纠偏、自我优化的组织。它鼓励我将目光从“执行”转移到“设计”,从“控制”转移到“赋能”。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深入体会的书,它将极大地改变你对企业管理的看法。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挑战了传统管理的“硬核”逻辑,引入了更加“软性”的哲学思考。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无为而治”这个概念感到有些怀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现实的商业竞争中是否可行,我曾有疑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提出的观点所折服。它没有提供那些陈词滥调的管理技巧,而是深入探讨了“制度”的本质。它告诉我们,制度并非简单的规则,而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一个真正“无为而治”的企业,其制度一定是能够激发员工内在驱动力,让他们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书中的“自动运行”并非意味着“不管”,而是指通过巧妙的设计,让企业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需要管理者具备一种“大局观”和“系统思维”,去理解企业运作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的优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权力下放”和“责任明确”的论述,它清晰地解释了如何在“放手”的同时,确保企业仍然能够有序运转。这本书是一本需要你主动去思考、去实践的书。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但它会引导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每次读完,我都会感觉自己对企业的理解又进了一层。
评分老实说,初读《无为而治:设计自动运行的企业制度》,我曾一度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书中的语言风格比较跳跃,有时候像是在进行一场哲学辩论,有时候又突然插入一些非常具体的管理场景,这种反差让我有些难以适应。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比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怎么做”这样的清晰指令,但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为什么”和“是什么”。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写一份KPI,也没有告诉你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绩效评估。它更多地是在挑战我们固有的管理观念,用一种非常规的视角来审视企业运作的本质。它提出,很多时候,我们的“管理”行为,恰恰扼杀了企业的活力。那些精心设计的流程、严格的考核,反而制造了僵化和低效。书中的“自动运行”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制度设计,最终目标应该是让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来运转,而不是依赖管理者无休止的干预和调整。这需要一种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去构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有机体。尽管阅读过程有些曲折,但每次合上书本,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思绪被拨动,一些被我忽视的问题开始浮现在脑海中。它迫使我去思考,我的企业是否真的在“管理”,还是只是在“被管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