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 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大师 日式日本私家庭院花园寺庙神社设计

正版 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 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大师 日式日本私家庭院花园寺庙神社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枡野俊明 著
图书标签:
  • 禅意庭院
  • 枯山水
  • 日式庭院
  • 景观设计
  • 花园设计
  • 日本文化
  • 庭院设计
  • 枡野俊明
  • 神社寺庙
  • 私家庭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综合社
ISBN:9787553741468
商品编码:2730905973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4-01
页数:28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
定价 278.00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开本 16
作者 (日)枡野俊明
装帧
页数 280
字数
ISBN编码 9787553741468


作者介绍

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bao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作庭’对于我来说是把‘自己’放在不同空间进行表现的一种精神性很高的设计过程。它不仅仅是追求造型美,而且,被称为‘石立僧’的禅僧们是把庭园作为‘自己的表现’的场所,并把作庭过程视为每日修行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是一样,把作品的创造过程视为修行,到现在为止,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庭’在我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哲学给人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对于景观设计师和日本园林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媒体评论

作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枡野俊明先生的每一个作品都带着禅意。他曾经说过“每当为一座花园寻找合适的石头和其他材料时,我常常深入自然进行研究。在寻找石头和植物的过程中,我会带着感情画出各种草图。当开始立石和布置植物时,我完全沉浸在各种自然元素的对话中。我寻求一颗石头或一株草木所具备的某种精神从而确定其合适的位置。”正是这种认真与执着,让他的每一处作品都代表了禅意庭院的**水平。

拥有三十多年景观设计经验的枡野俊明,现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多国。1995年他因主持加拿大新渡户庭园改造设计工程荣获加拿大造园家协会“国际大奖”。作为枡野俊明先生亲自撰写并**授权国内出版的作品全集,《禅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收录了大师的全部作品,深入介绍了每个作品的设计手法和理念,不容错过。



目录

目录:

前言——003

作者简介——004

日式传统园林——008

凔晴园——010

银鳞庄——016

京都府公馆庭园——022

阿德雷克高尔夫球俱乐部——028

瀑松庭——034

龙门庭——040

普照庭——044

残心庭——050

高圆寺「参道」——056

无心庭——060

正受庭——070

听枫庭·水到渠成庭——072

梅花庭——082

月心庄庭园——086

听雪壶——092

听籁庭——096

莹山禅师转法lun之庭——104

寒川神社神苑——108

绍继路地——136

日式现代园林——140

驻日加拿大大使*庭园——142

首都大学新校区——146

风磨白炼庭——152

新潟县立近代美术馆——158

清风去来庭——164

青山绿水庭——168

闲坐庭——174

悠久苑——180

清风道行之庭——186

三贵庭——196

心清庭——202

日本境外作品——210

和敬之庭——212

融水苑——218

静寂之庭——226

三心庭——232

不二庭——242

三昧庭——252

和敬清寂庭——260

清闲庭——270

项目索引——274




在线试读

序言或前言

此次,能在中国出版我的作品集,感到非常荣幸。

我创作作品时,首先细心听取委托方的希望,*重要的是把握将要造访该作品的人,或者使用它的人的心情,从深入了解内心状态开始创作。所以说,我的设计不是从外形开始考虑,而是旨在设计一种与空间相符的氛围。在日本,闲寂、幽雅、幽静等词都不用来表示有形状的东西,而是表达一种气氛,因此日本的设计也与西方首先考虑形状的设计不同,从与这个场所相应的氛围开始创作。这是日本与西方空间设计*不同的地方。

我一直以「创作流传后世的作品」为理念,至今为止仍孜孜不倦地创作着。「创作流传后世的作品」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每天的专心研究必不可少,好的作品绝不可能是突然就能创造出来的。禅语中有这么一句: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宗镜录》),将空间创造成「毒」还是「乳」就看我的了。设计和建造庭园是项不能掉以轻心的工作。梦窗大师说过:以自然为首,万事皆为本分,季节的变迁正如同求道之心的修行。我将这句话铭记于心,今后也会把庭园设计作为自身的修行继续努力。



枯山水庭园的沉静与哲思:深度探析日式庭园的构建美学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位特定设计师的作品集,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日式枯山水庭园艺术的知识体系。我们深知,要真正理解枯山水庭园的魅力,必须超越对单一案例的欣赏,深入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渊源、哲学思辨以及精密的造园技艺。 第一部:根植于自然的哲学基石 枯山水,这一被誉为“凝固的水”的独特艺术形式,其魅力绝非简单的石块与砾石的堆砌。它的核心在于“空”与“无”的东方哲学表达。本部分将详尽阐述枯山水庭园如何作为一种介质,体现了佛教禅宗思想,特别是“侘寂”(Wabi-Sabi)的美学理念。 一、 禅宗与庭园精神的交融: 我们将追溯禅宗自中国传入日本后,如何与本土的自然崇拜和神道教信仰相互作用,最终在造园艺术中找到精神的栖所。庭园不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而是用于冥想、体悟生命无常与永恒的场所。我们将剖析“悟”的境界在庭园空间中的物质化尝试。 二、 象形与写意的辩证: 枯山水的精髓在于其高度的象征性。书中将细致区分“象形”的造园手法(如使用特定石组代表山峰或岛屿)与“写意”的抽象表达(如何利用苔藓的纹理、石组的疏密暗示广袤的海洋)。我们会系统梳理历史上不同流派对此二者的侧重与演变。例如,探究那些极简主义庭园中,如何仅凭沙砾的耙痕达到“大江东去”的视觉效果。 三、 物质的极简与精神的丰盈: 本章节将聚焦于“减法”的艺术。如何通过对素材的严格筛选和布局的极致简化,反而能引导观者将自身的想象力投射入景致之中,从而获得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满足。我们将对比传统日式庭园中植物的繁茂与枯山水中石头的肃穆,阐释这种反差如何深化了庭园的意境。 第二部:枯山水造园的技艺与要素解析 一个成功的枯山水庭园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本部分将放下虚无的哲学讨论,转而深入探讨构成枯山水最基础的物质要素——石、沙、苔——的选用标准、处理方法和空间布局规律。 一、 叠石的艺术——“石组”的语言学: 石头在枯山水中是骨架,是永恒的象征。我们将系统介绍日本庭园中对石头的选择标准,包括其形状、颜色、质地(如“雨成石”、“割肌石”等)。更重要的是,本书会剖析常见的石组类型,如“三尊石”、“五山石”等,解析它们在不同朝代和不同类型的庭园中所承载的象征意义和空间功能。如何通过“水盘石”与主石组的呼应,营造出动态平衡的视觉效果,是本节的重点。 二、 砂纹的律动——“水之形态”的塑造: 砾石(砂)构成了庭园的“海洋”或“河流”。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耙制的技法,从最常见的“直线波纹”(象征平静水面)到复杂的“涡流纹”、“涟漪纹”(象征水流冲击)。书中会提供关于不同粒度和颜色的砾石对光影效果的影响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耙痕的深浅,模拟水流的急缓与深度变化。 三、 苔藓的语汇——时间与生命的痕迹: 苔藓是时间的见证者,它为冰冷的石头和沙砾带来了生命的柔软和历史的厚重感。本部分将区分不同种类的苔藓(如“锦苔”、“蛇苔”)在庭园中的应用场景。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控制湿度、光照和土壤条件来培育健康的苔藓地被,以及苔藓如何用其细腻的质感来柔化石组的刚硬线条。 第三部:空间布局的序列与体验设计 枯山水庭园并非为全景式观赏而设计,而是引导体验者进行有序列的、渐进式的感知。本章将侧重于从设计者和体验者两个角度,解析庭园空间的序列构建。 一、 借景与框景的运用: 即使是封闭式的枯山水,也离不开对外部环境的整合。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巧妙地利用建筑的窗户、墙壁上的“洞窗”(Marumado)来“借入”远处的树木、天空,甚至邻近的元素,使其成为枯山水意境的延伸。框景的设置如何限定观赏的视角,并将视线聚焦于最核心的石组。 二、 动线设计与观赏点: 枯山水庭园的“动线”往往是无形的,它依赖于观者的移动和停留。书中会分析传统日式建筑(如书院造、数寄屋造)中,观赏枯山水的位置(如“缘侧”)与庭园布局的对应关系。如何设计一条能让观者在不同角度反复欣赏石组变化,并体会到“步移景异”的路径。 三、 枯山水的类型学与演变: 我们将回顾枯山水庭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案例和设计倾向。从平安时代的“寝殿造”庭园中的石景元素,到室町时代的侘寂美学高峰(如龙安寺),再到江户时代更趋向于写意和装饰性的发展,展现枯山水艺术如何适应社会变迁,但始终保持其精神核心的历程。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拘泥于任何单一风格的枯山水艺术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与精湛的造园技术。

用户评价

评分

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庭院”这两个字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枡野俊明不仅仅是建造美丽的景观,他更像是一位心灵的建筑师,用自然元素为人们打造心灵的栖息地。我一直以为庭院设计是关于植物的种类、石头的形状,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更重要的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意境的表达。他对于“道”的理解,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作品之中。那些简约的线条,巧妙的布局,都透露出一种顺应自然、顺应天道的哲学。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大师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我尤其着迷于他如何通过简单的景物,引发观者内心的联想,例如那片静静铺展的砂石,可以化为波涛汹涌的大海,也可以是宁静如镜的湖面。这种“以少胜多”的智慧,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加入这种“留白”的艺术,让生活多一些宁静与回味。

评分

我被这本书中的“节奏”深深吸引。枡野俊明的庭院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画面,而是蕴含着一种流动的生命力,一种与时间一同呼吸的韵律。他通过对光影、水流、植物生长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赋予了每一个庭院独特的生命节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是可以随着时间流转而展现出不同的美感的。春天,嫩绿的苔藓悄然生长;夏日,浓密的树荫投下斑驳的光影;秋季,红叶点缀着庭院的色彩;冬季,白雪覆盖下的枯枝,又呈现出别样的苍劲。这种四季轮回中的变化,正是大自然最迷人的魅力,而枡野俊明,正是将这种魅力融入到他的设计之中,让每一个庭院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图片,更是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凡之美,体验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悠远的生命境界。

评分

这本作品集,真是一次关于“留白”的视觉与精神盛宴。枡野俊明的庭院设计,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那些繁复的装饰,而是他对手中“空”的巧妙运用。那些看似空无一物的空间,却承载着无限的想象,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用石、砂、苔、水等最朴素的元素,讲述着东方禅宗的智慧。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寂”的理解,那种内敛、沉静的美,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张扬,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被各种信息和欲望裹挟前行。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剂温柔的良药,引导我放慢脚步,去感受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去聆听雨滴落在石板上的节奏。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精神享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景观设计本身,更在于它所传达的那种对自然、对生活、对内心的尊重与体悟。

评分

收到!我会以一个读者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和风格,为您创作五段不包含具体书籍内容的、详细且差异化的图书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一下子置身于一片宁静致远的东方禅意之中。枡野俊明的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景观设计,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对话。我一直对日本的枯山水情有独钟,那种极简主义的美学,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山川湖海的意境,总能让我沉思良久。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他对这种“无中生有”的艺术的极致追求,对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砂砾的摆放都倾注了心血,仿佛它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和故事。他所创造的庭院,不单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能够触动心灵的静谧空间。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被那种“静”的力量所吸引,它教会我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如何在细微之处发现生命的禅意。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虽然无法完全替代亲临现场的感受,但已足够让人神往,让我对未来能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大师之作充满期待。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庭院设计并非只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升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