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宋元話本/國學入門叢書 | 作者 | 程毅中 |
| 定價 | 9.00元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ISBN | 9787101036206 | 齣版日期 | 2003-04-01 |
| 字數 | 85000 | 頁碼 | 147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商品重量 | 0.118Kg | |
| 內容簡介 | |
| “說話”是古代一種生動的藝術形式,相當於現代的說書。話本是說話的記錄,它把說話人的口頭創作,經過寫定,加以刻印,成為一種新型小說,是中國通俗小說的起源,宋元時代特彆發達。 該書對宋元話本的産生與流傳、題材和體製作瞭要言不煩的介紹,並對它的藝術特色與文學地位進行瞭精當的評析。作者程毅中先生是位學識淵博、著述頗豐的中國文學史專傢。該書行文曉暢,引例豐富,夾敘夾議,是一本十分耐讀的古典文學的入門讀物。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章 說話和話本 節 說話的淵源 第二節 宋元的說話 第三節 話本的編寫和流傳 第二章 講史 節 講史的名目、體製和題材 第二節 講史的主題思想 第三節 講史的曆史真實和藝術真實 第三章 小說 節 小說的題材和篇目 第二節 小說的本製 第三節 小說的思想性 第四節 小說的藝術性 第四章 說經及其他 節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與《西遊記平話》 第二節 說諢話與《問答錄》 第五章 宋元話本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節 話本的曆史意義 第二節 話本在小說發展中的作用 第三節 話本對其他文學作品的影響 改版附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與其他同類讀物相比,這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它對於“口頭傳統”的尊重和再現上。它不僅僅是對文字的收集,更像是一次對古代民間說書藝術的田野考察記錄。從故事的結構、人物的典型化處理,到語言風格的俚俗生動,都體現瞭其區彆於文人創作的鮮明特點。我感受到瞭市井百姓最真實的生活狀態、最樸素的道德觀念以及他們對善惡是非的樸素判斷。這種“煙火氣”是高堂之上的雅文學難以比擬的。閱讀這些故事,就像是偶然闖入瞭一間古代的茶館酒肆,聽著老先生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發生在鄰裏之間的奇聞異事,那種鮮活的生命力,讓人對曆史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有溫度的、可感知的民間智慧的結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感覺物有所值。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印刷的字體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批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古韻,恰到好處地融閤瞭傳統與現代的審美,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內頁的排版,結構清晰,章節劃分邏輯性強,使得復雜的內容也能被很好地組織起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舒適度。不得不提的是,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書頁裝訂緊密,可以平穩地攤開放在桌麵上,這對於需要經常查閱和做筆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足見齣版方在內容呈現上的用心良苦,也為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增添瞭不少分數。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讓人在閱讀之餘,也能享受到視覺上的愉悅。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帶給我一種沉靜而專注的感覺,仿佛被一種古老的韻律所牽引。我尤其喜歡它所營造的那種“慢讀”的氛圍。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太習慣於快速瀏覽和碎片化吸收知識,但麵對這些精緻的古代敘事片段時,不得不放慢節奏,去體會字裏行間蘊含的節奏感和口頭文學的獨特魅力。它不像快餐文化那樣即時滿足,而是需要你投入心神去咀嚼、去迴味。比如,某些場景的描寫,寥寥數語卻能勾勒齣極其生動的畫麵,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錶達方式,在當代文學中已屬罕見。它讓我重新體會到,好的故事,無論載體如何變遷,其核心的感染力是永恒的,而這本書,恰恰是這些感染力的絕佳載體。
評分我對這本涉及古代文學選本的評價,必須從其文本選擇的獨到眼光談起。作者在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精選齣的這些篇目,無疑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反復推敲的。每一篇選文都像是一顆被精心打磨過的寶石,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而鮮活的古代敘事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編排上的匠心,沒有采用簡單的年代順序或主題歸類,而是似乎遵循著一種內在的敘事脈絡,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瞭解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的民間故事風貌。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能感受到那些久遠的聲音穿越時空,鮮活地跳躍在紙麵上,那種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和質樸情感,是其他過於學術化的選集所不具備的。這套選本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讓“古人”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刻闆形象,而是有血有肉的講述者。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和普及易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很多國學入門讀物往往要麼過於晦澀,充斥著不必要的專業術語,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要麼則流於錶麵,缺乏深度和係統的梳理。然而,這本選集卻巧妙地避開瞭這些陷阱。它的導讀部分簡練扼要,直指核心,沒有冗長的鋪墊,能夠迅速幫助讀者建立起對所選篇章的曆史背景和藝術特徵的基本認知。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關鍵語句後的注釋和白話翻譯處理得非常得當,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和精確性,又確保瞭現代讀者能夠順暢理解其深層含義。這種恰到好處的“攙扶”,使得學習過程既有挑戰性,又充滿瞭成就感,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探索更深層次文獻的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