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纪行》是日本史学家松田寿男关于丝绸之路的一次文化之旅。敦煌、撒马尔罕、巴米扬、德黑兰……这部纪行文集,一边粗略地由东至西探寻丝绸之路上散布的绿洲城市,一边把握地域特性、贸易状况、拜火教、伊斯兰教等等的地方志、历史、和风俗。从综合描绘出亚洲史的历史学家独特的视点出发,栩栩如生地记述了中亚往昔的姿容。
##帮助很大。中亚及伊朗阿富汗等各地线路理得清晰简洁,帮助可以去读巴托尔德的《突厥斯坦》了。
评分##视野很大,尤其是最后一篇以饮食讲环境的不同的,感觉给我格局打开了
评分##和预想不太一样
评分##学术性游记的典范。
评分##撇开国界、政治,这就是干燥的亚洲大陆曾经发生过的民生,金晓宇翻译的不错,挺有意思的。作者从为了反抗西洋学者开始,占据了了解中文史籍的优势,把一个干燥沙漠一样的研究板块经年累月的研究了出来。和作者一样,我也喜欢在交通工具上看一地的变更和民生痕迹。尊重,钦佩。唯一一点,我喜欢叉叉掉一句话“难道不是么?”这句话真的好烦恼(我知道是学者的述说习惯,哈哈哈)
评分##“文化乘着骆驼背传播”,“干燥亚洲与湿润亚洲”,那个年代巴米扬大佛还存在于世……装帧设计很喜欢,翻译风格有点容易让人走神。
评分##同是一个题目,中国人往往只写自己境内;日本人一般一写就是从东到西~~作者走得动的那个年代,日本的东洋学中,赴中国大陆考察暂时不可能,于是大批学者将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结果导致一个不开心的笑话:作者此前唯一有简体字汉译本的作品,谈的却是他毕生未曾亲至的地区。这本游记也恰巧反映了那个年代。毕竟战前日本的古典伊斯兰研究底子,相较汉学差得太远,作者再补课也来不及。何况原作基本是即时报道,普及向,所以对西亚的叙述和评论,从现在日本,甚至中国的学术水平来看,都没什么深度。跟当年的西方或苏东学界比,大概也就是小学鸡。不过这都不算什么了。作者的中年转向和努力,是主要的钦佩点。此外,翻译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毕竟涉及众多,对译者要求高,也不好强求,九成左右专名翻译已经很准了。
评分##和预想不太一样
评分##日本历史学者松田寿男关于丝绸之路的旅行随记合集,充分发挥了日本学者治学精细的特点,富于各种生动形象的细节描绘,文笔也是优美动人。除此之外,本书跟其他同主题作品相比,在历史地理方面的分析和介绍上,内容尤其详尽,值得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