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的濛古國考察,是一次以中國學者為主、多國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的濛古曆史考察之旅,曆時14天,行程2800公裏。考古學者羅豐以詳實豐贍的旅行筆記為基礎寫成此書,生動記述瞭一行人的甘苦和收獲。一路上作者筆不離手,不放過點滴的個人感受和生活細節,他追摩前輩科學探險學者的風範,悉心記錄遊牧生活特有的風土人情,壯麗蒼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來的鹿石、碑銘、遺址、墓葬等,配閤大量照片、手繪圖片,使這部紀行成為一部難得的科考筆記佳作。
□□□□
2006年我在哈佛訪問﹐不得不忍痛謝辭濛古國考察這一難得的機會。如今此書齣版,書中見聞讓我感羨不已。羅豐不僅是一位考古學者﹐更是一位典型的知識人,淵博而不囿於學科﹐對周遭的人、事﹑物,認知十分敏銳﹐因而常有獨到創見,並時作驚人之語。這本綜閤記遊﹑學術﹑懷古﹑思今的旅行雜記﹐最能錶現我所認識的作者。同時,本書也能讓我們體認﹐“跨界旅行” 何以能夠産生巨大的思想激蕩與文化衝擊。
——王明珂
讀羅豐此書,仿佛多年前那個多雨的濛古之夏,那種白天坐車飛奔,晚間在草地紮帳篷的野外生活,猛然間都在眼前重現。伊德爾河邊飄著迷人藥香的艾蒿,金色落日下的烏裏雅蘇颱古城,末世般的火山熔岩景觀,以及我們藉助頭燈,一邊聽雨滴敲打帳篷,一邊寫考察筆記的那些草原之夜。往昔已是異鄉,因瞭這些文字,往昔都是美好。
——羅 新
##與羅新那本《曆史的高原遊牧》同為2006年濛古之行的記錄,相較之下,勝在詳密真實(可能也是考古人田野工作的習慣所緻),對考古的著墨多於曆史,可謂當行本色;對濛古人的日常生活細節也很留意,如濛古包的搭建方法、各部落的烙馬印等,饒有意味。最終,與其說是遊記,不如說更像考察報告。
評分##1.作為考古遊記 稍顯不專業 考古知識儲備不夠 在地理和曆史上沒有大的概括 2.吃喝行 有些記錄十分多餘 3.作為老法師 照片拍的也隨意
評分##迄今為止,鬍成和羅豐兩本書,題目都有一部分叫”濛古國紀行“。兩本書都不入我的眼。但羅豐這本,那肯定比鬍成的要強齣不可以道裏計。嗯,很瑣碎,視野相對羅新窄,文筆也不如羅,對所寫地區的瞭解更不可能和姚老師比。但畢竟還是專業內容啊。不打四星是因為書裏的手民,包括漢字的和濛文轉寫的,都太多。總之這書對不起快遞的銀子,但還算是不壞。姚老師的行紀太短不便齣版,簡直把人急哭!!!
評分##太流水賬瞭
評分##和羅新的《從大都到上都》對看,有很多微妙處。考古學傢的重點和能力與文獻史傢終究是有彆的。現場對於數字、圖像的重視,文獻與考古傢的直覺明顯不同。作為小開本,車途、床頭都是好讀物。文字略嚴肅瞭些,不過倒也閤羅豐老師的形象(雖然平日裏他的段子倒是也沒少講)。跨頁圖,是大敗筆。絕對的大敗筆。
評分##書做得很好,裝幀印刷排版,完美。內容也輕鬆,愉悅。科考筆記寫成這樣,可讀性很強瞭。
評分##編校錯誤有點多,內容雞肋,遠不如羅新那本。排版裝幀倒不錯。
評分今天買的書...後半段還不錯,但整體有一種中老年旅行團遊記的感覺,我覺得作者可以更純粹一點,隻寫寫相關曆史或者濛古觀感,誰會關心你飛機幾點起飛行李丟沒丟幾點吃的飯,婆婆媽媽的流水記事把整本書都弄糟糕瞭。
評分##1.作為考古遊記 稍顯不專業 考古知識儲備不夠 在地理和曆史上沒有大的概括 2.吃喝行 有些記錄十分多餘 3.作為老法師 照片拍的也隨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