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非理性繁荣(第三版)
定价:58.00元
作者:罗伯特·J·希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3002257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
这是一剂现实主义的良药。“非理性繁荣”一经提出,就几乎成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的代名词。即便罗伯特?J?希勒再三警告,投资者之间表现出的非理性繁荣迹象,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仍有增无减。
内容提要
这本书是《纽约时报》书《非理性繁荣》的*修订版。罗伯特?J?希勒教授(Robert J. Shiller)在书中警告说:投资者之间表现出的非理性繁荣迹象,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增无减。他曾经在版和第二版中对技术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做出警示,认为心理因素驱使下的波动性是所有资产市场的固有特性。随着美国股票和*价格的高涨,以及很多国家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后次贷繁荣”(Post Subprime Boom)很可能变成验证希勒教授这一具有影响力论断的又一个例子。
《非理性繁荣》远不止对市场现状的描述,它还进一步解释了驱使所有市场上下波动的力量。它说明了投资者的兴奋感如何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到一个令人晕眩且不可持续的高度,以及在其他时候,投资者的沮丧感又如何迫使价格下跌至令人恐慌的低谷。
之前的版本众所周知地预测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盘。第三版扩充到了*市场,所以本书现在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投资市场。新版本也包括了*的数据以及希勒2013年诺贝尔奖演讲稿。
除了诊断资产泡沫的成因,《非理性繁荣》还提出紧急政策应对的建议来减少泡沫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同时也提出了在下一次泡沫破裂前降低个人的应对办法。关注股票、房地产和*市场投资的人一定要阅读这本书。
目录
第1章 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 001
市盈率 008
其他高市盈率时期 010
对非理性繁荣的忧虑 012
第2章 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 017
利率和CAPE(周期性调整市盈率) 020
通货膨胀和利率 021
实际利率 023
第3章 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029
住房价格的历史长期走势 032
实际住房价格总体并未呈现长期上行趋势 041
实际住房价格没有强劲上升的原因 045
非理性繁荣的昨与今 048
贷款机构在房地产泡沫中扮演的角色 050
后文的研究路径 052
篇 结构因素
第4章 诱发因素:互联网、市场经济疾速发展以及其他事件 061
诱发1982—2000年千禧繁荣的12个因素 065
诱发2003—2007年次贷繁荣的因素 086
诱发2009年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因素 089
小 结 096
第5章 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 107
投资者信心的变化 108
对投资者信心的思考 113
关于预期的调查证据 117
对投资者预期和情绪的反思 119
公众对市场的关注 121
泡沫的反馈理论 124
投资者对反馈和泡沫的感知 128
蓬齐骗局:一种特殊的反馈模式和投机性泡沫 130
欺骗、操纵和善意的谎言 133
投机性泡沫的内在蓬齐本质 135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中的反馈与交叉反馈 136
非理性繁荣和反馈环:迄今为止的争议 139
第二篇 文化因素
第6章 新闻媒体 147
媒体在股市变化中发挥的铺垫作用 149
争议话题的媒体培养助推 151
对市场前景的报道 152
超载的纪录 153
重大新闻真会伴随着重大的股价变化吗 153
新闻的尾随效应 154
重大价格变化日新闻报道缺失 156
新闻是注意力连锁反应的诱因 157
1929年股市崩盘时的新闻 159
1987年股市崩盘时的新闻 164
媒体文化 170
新闻媒体在宣传投机性泡沫中所起的作用 171
第7章 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177
1901年的乐观主义:20世纪的 182
20世纪20年代的乐观主义 186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新时代思想 190
20世纪90年代牛市中的新时代思想 194
房地产市场繁荣中的新时代思想 197
新时代的终结 202
第8章 新时代与泡沫 215
近期内重大的股市事件 217
与大的价格变动相关的事件 220
新时代的终结和金融危机 226
上涨(下跌)的通常会下跌(上涨) 228
第三篇 心理因素
第9章 股市的心理锚定 235
股市的数量锚 238
股市的道德锚 239
过度自信和直觉判断 242
锚的脆弱性:提前考虑不确定的未来决策的困难 245
第10章 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 251
社会影响与信息
作者介绍
罗伯特?J?希勒(Robert J. Shiller),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书作家,《纽约时报》经济学视角专栏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有《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与乔治?阿克洛夫合著)、《次贷解决方案》和《金融新秩序》(均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来的思考,远远超出了我对经济学理论的期待。我原本以为会读到很多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但《非理性繁荣》更多的是在探讨一种“人”的因素。希勒教授用一种非常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为什么即使在信息相对充分的市场中,也会出现如此剧烈的、看似不合逻辑的繁荣和衰退。他强调的“叙事”在市场中的作用,让我耳目一新。的确,有时候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看似美好的愿景,就足以煽动起巨大的投资热情,让人们忽视潜在的风险。这种“集体性乐观”或者“集体性悲观”,才是真正推动市场巨浪的关键。我开始反思,在过去的一些投资经历中,自己是否也被这种“叙事”所裹挟,是否在群体狂热的浪潮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金融市场中,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人类情绪的力量,也不能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市场走向的潜在影响。它是一种对我们自身认知的挑战,也是对我们决策方式的深刻反思。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市场的角度更加开阔了,也更加谦逊了,因为我明白,市场并非一个冰冷的机器,而是由无数个拥有喜怒哀乐、易受感染的人组成的复杂系统。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让我对市场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感。罗伯特·希勒教授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揭示了那些光鲜亮丽的经济繁荣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脆弱性。他没有简单地将市场归结为供需或基本面的博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深层次的心理和社会动因。特别是他对“群体性恐慌”和“从众心理”的剖析,让我感同身受。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个体很容易被周围人的情绪所感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这种“羊群效应”,在金融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往往是导致危机爆发的重要推手。这本书让我明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人性中的弱点,而这些弱点,恰恰是市场不稳定性最根本的来源。我开始意识到,所谓的“理性繁荣”,或许只是一个短暂的幻象,而潜藏在其中的“非理性”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将其击碎。这种认识,让我对未来的投资决策多了一份谨慎,也多了一份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警惕。我不再仅仅关注市场的价格波动,而是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这些波动,以及我自身是否正受到这些力量的影响。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提醒我们在享受繁荣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可能到来的风暴。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非理性繁荣》,立刻就被它那种对市场现象的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对市场的理解过于简化,总是试图用一些僵化的理论去套用不断变化的现实。希勒教授却不然,他以一种更加宏观、更加人性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那些在我们眼中似乎是“突发”的市场泡沫,是如何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又是如何最终以令人措手不及的方式破灭的。他所提及的“非理性繁荣”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市场波动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类集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他对历史案例的引用,那些不同时期的金融泡沫,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其背后驱动的心理机制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跨时空的对比,让我看到了经济周期背后隐藏的普适性规律,也让我对人类在面对财富诱惑和恐惧时的本能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发现,很多时候,市场的繁荣并非完全基于价值的支撑,而是更多地建立在信心、预期和群体性的狂热之上。而当这种信心动摇,恐慌情绪蔓延时,市场的崩塌也就在所难免。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奉为圭臬的“理性”市场模型,开始思考,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非理性”的因素,因为它们往往才是市场真正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非理性繁荣》新修订版,说实话,我当初入手它,更多的是因为它的作者罗伯特·希勒的名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个光环太耀眼了,让人不自觉地就会对他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经济学领域的大家,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往往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背后的驱动因素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非理性的、难以解释的群体行为。这本书的书名“非理性繁荣”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暗示着市场并非总是理性运行的,而是会受到情绪、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这种颠覆性的观点,足以激起我深入探究的欲望。我期待着希勒教授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繁荣假象下的泡沫是如何吹大的,又是如何破灭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心理又是如何起伏变化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市场现象,甚至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更加审慎和明智。我尤其关心的是,在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之后,希勒教授是否对当年的理论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是否对新兴市场的崛起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毕竟,时代在进步,经济规律也可能在发展中呈现出新的面貌,所以我对这个“新修订”的版本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而非仅仅是对旧知识的重复。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没有那么高,觉得无非是又一本讲金融危机的书,但读完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罗伯特·希勒这位诺贝尔奖得主,他的思考方式真的很独特。他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描述市场下跌的原因,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繁荣”本身是如何孕育出“非理性”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动物精神”的论述,这是一种非常形象且贴切的表达,完美捕捉了市场参与者在集体情绪驱动下所表现出的非理性冲动。他让我们明白,很多时候,市场的涨跌并非仅仅由基本面决定,而是受到投资者心理、社会情绪、媒体宣传等多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他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往往伴随着一种集体性的非理性狂热,而这种狂热一旦达到顶峰,紧随而来的就是不可避免的崩盘。这本书让我对“理性投资”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告诉我,真正的理性,不仅是分析数据、估值公司,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并警惕自身以及他人心理上的盲点和非理性冲动。我发现,在面对巨额利润的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是多么的困难,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一种审视和反思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