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

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卞策著 著
图书标签:
  • IFRS9
  • 金融资产
  • 减值
  • 估值
  • 会计准则
  • 金融工具
  • 风险管理
  • 会计实务
  • 财务报表
  • 投资
  • 会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20802819
商品编码:29011282686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卞策 著 定  价:58 出 版 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页  数:295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802819 引言
第1章 概论
1.1 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概述
1.1.1 金融资产减值的含义
1.1.2 金融资产估值的含义
1.1.3 减值与估值的联系与区别
1.2 目标和意义
1.3 主要应用
1.4 新会计准则下的新问题
1.4.1 新会计准则制定和出台的背景
1.4.2 金融资产会计政策的主要变化
1.4.3 金融资产计量政策的主要变化
1.4.4 新准则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2章 财会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财务会计报告
2.1.2 资产减值
2.1.3 公允价值
2.2 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与会计计量
2.3 新会计准则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卞策著的《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主要介绍了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基本理论、主要方法和核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和金融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并对一些具体问题和关键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靠前会计准则于2018年起正式实施,中国财政部要求靠前相关机构在2021年之前分批施行。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靠前部分为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与金融资产减值和估值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含义、目标、意义、应用,靠前新会计准则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相关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以及与减值估值(主要是估值)相关的金融经济学经典理论。第二部分为金融资产减值,主要介绍靠前新会计准则下减值计量的理念、要求和实务中的问题,以及新准则减值模型方法。第三部分为金融资产估值,主要介等
卞策 著 卞策,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硕士毕业,长期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方面经验丰富,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工作经历,包括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压力测试、金融资产减值、风险审查、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分类、经济资本、行业研究、不良贷款管控等。曾牵头负责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IFRS9)减值实施工作,对新准则及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图书名称: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策略深度解析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当代金融市场中至关重要的“微观结构”理论及其在实战交易策略构建中的应用。我们聚焦于市场订单流的形成、执行机制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底层结构如何影响资产定价与交易成本,从而为专业投资者、量化分析师以及金融工程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精细化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奠定理解市场运作的理论基础。我们将从定义和演化历程入手,系统梳理不同类型的交易场所(如集中交易所、暗池、电子通信网络ECN)的结构特征。核心内容包括对不同做市机制的详尽考察,例如固定价格做市商制(Specialist System)、竞争性做市商制(Competitive Market Making)以及现代交易所的混合模式。我们将深入探讨订单簿模型,从传统的有限深度订单簿(LOB)到更复杂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模型。 重点章节将详细阐述信息对价格形成的影响。我们将引入“信息抵达率”(Information Arrival Rate)与“流动性供给”(Liquidity Provision)之间的动态权衡关系。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将被充分讨论,包括信息交易者(Informed Traders)、流动性寻求者(Liquidity Seekers)和纯粹的做市商(Market Makers),分析他们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和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 第二部分:交易成本的量化与分解 交易成本是衡量执行效率和策略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本书将超越简单的佣金和印花税概念,深入探讨内在交易成本(Intrinsic Transaction Costs)和外在交易成本(Extrinsic Transaction Costs)的精确计量方法。 内在成本,即对价格的冲击成本,将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包括基于订单大小与市场深度比率的模型(如Amihud度量),以及更先进的基于高频数据的路径依赖模型。我们还将分析流动性指标的构建,如有效广度(Effective Spread)、订单簿倾斜度(Order Book Imbalance)及其在预测短期价格波动中的效用。 外在成本的讨论将聚焦于滑点(Slippage)的成因。本书将详细解析“预交易滑点”和“后交易滑点”的区别,并引入先进的执行算法(如VWAP, TWAP, 订单分割算法)对这些成本的控制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建模。 第三部分:高频交易与订单流分析 高频交易(HFT)已成为现代市场结构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将从数据和算法层面剖析HFT的策略逻辑与市场影响。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处理和清洗高频时间序列数据,包括Tick-by-Tick数据、Quote Data和Trade Data的处理规范。 订单流分析(Order Flow Analysis)是本部分的核心。我们将介绍利用订单到达的顺序和频率来推断市场参与者意图的技术。关键技术包括: 1. 有效订单流重建(Effective Order Flow Reconstruction): 如何通过买卖报价的变动来估计真实的未执行需求。 2. 信息溢出效应(Information Spillover): 分析特定交易行为(如大额限价单的撤销或执行)对后续市场价格和波动性的短期影响。 3. 延迟与竞价优势(Latency and Queue Position): 探讨在毫秒甚至微秒级别竞争中,速度优势如何转化为利润,并分析交易所延迟机制的公平性问题。 第四部分:市场不当行为的识别与监管视角 理解市场微观结构也有助于识别和防范市场操纵和不当交易行为。本书将系统梳理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主要市场不当行为,并从结构层面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检测方法。 内容包括: 幌骗(Spoofing)和层叠(Layering): 利用虚假报价在订单簿中制造错觉,并分析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采用的实时监测算法。 价格穿越(Quote Stuffing)和掠夺性做市(Predatory Market Making): 探讨这些行为如何利用延迟和信息不对称来获取超额收益。 市场公平性与效率的权衡: 从监管角度审视不同交易机制(如拍卖与持续竞价)的优劣,以及如何通过规则设计来提升市场的整体透明度和参与者信心。 第五部分:实证研究与策略构建案例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多个基于微观结构洞察的量化交易策略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如何利用订单簿不平衡、流动性冲击或做市商库存变化来预测短期价格走势,还强调了策略的稳健性和风险管理。 我们将讨论如何构建基于短期信息优势的套利策略,如何优化算法交易的执行路径以最小化冲击成本,以及如何将市场结构参数纳入风险价值(VaR)或压力测试模型中,以实现更精细化的风险敞口管理。每项策略都会附带详细的假设检验框架和性能评估标准,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这些策略背后的经济逻辑和统计有效性。 本书面向具有扎实金融理论基础和一定量化分析经验的读者,力求成为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和市场实战价值的参考指南。通过对市场“毛细血管”的细致观察,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资产的实时定价过程,并构建出更具竞争力的交易和风险管理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在我看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一个更普遍的视角,描绘了金融资产在现实世界中的流转和价值变迁。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估值”部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又不失灵活的逻辑。他没有把估值过程描绘成一成不变的公式推演,而是强调了不同类型金融资产的特性,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估值所需要考量的因素。 我虽然不直接接触金融产品,但平时也会关注一些房产市场的信息。书中的一些类比,比如房屋的折旧、市场行情的波动,让我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估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作者通过这些类比,向我解释了为什么金融资产的估值会如此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更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信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估值中的不确定性,而是坦诚地讨论了估值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这反而让我觉得更加可信。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潜移默化的启发。它并没有直接教授我如何去计算某个金融资产的具体价值,或者如何去套用IFRS9的某个具体条款,而是通过一种更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了“估值”和“减值”这两个概念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对“风险”的阐释,他并没有将风险描述得过于抽象,而是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我体会到风险是如何潜藏在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虽然我不是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能够感受到,一个健康、透明的金融市场,离不开对资产价值的准确评估和对潜在风险的审慎管理。这本书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拓宽了我理解金融世界的一些视角。我不再仅仅将金融产品看作是数字的跳动,而是开始思考它们背后所代表的资产、风险以及价值的变化。这种理解上的提升,对我来说,比记住几个专业术语更有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金融迷雾的探索之旅。虽然我并没有直接深入到IFRS9的具体条文细节中,但作者通过对“金融资产减值”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浅出解读,让我对其中的逻辑和影响有了初步的认知。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计算模型,而是侧重于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减值测试,以及“减值”一旦发生,会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产生怎样的冲击。我特别欣赏他对于风险的描述,不仅仅是列举风险类型,更是分析了这些风险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联想到平时接触到的新闻,比如某个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上升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或者某个投资项目因为市场变化而巨额亏损。这本书的解读,让我能够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清晰的图景。它让我意识到,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离不开对资产价值的审慎评估和风险的有效控制。尽管我无法完全理解IFRS9的所有技术细节,但通过作者的引导,我至少能够抓住“减值”这个核心,理解它的重要性,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风险管理理念。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金融世界运作逻辑的初步窥探。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一套操作指南,让我能够立刻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分析师,但它却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金融领域的一些核心概念和运作机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金融资产”这一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致和全面。他并没有将所有金融资产混为一谈,而是区分了不同类型资产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估值和减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 这种细致的区分,让我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明白,即使是看似相似的金融产品,在估值和风险管理上,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我理解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会计准则,以及这些准则的背后,是为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我虽然无法掌握所有技术细节,但至少能够理解,金融资产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审慎地进行评估和管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实在是太专业了,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还在想,这和我平时看的那些小说、散文会有多大的区别?毕竟,“新会计准则(IFRS9)”、“金融资产减值”、“估值”这些词汇,听起来就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我从事的是一个跟金融行业几乎毫无关系的工作,平时顶多也就是看看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一下基金的净值波动。所以,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只是出于一种模糊的好奇心,想知道这些专业术语背后到底代表着什么。 然而,这本书的开头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上来就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晦涩难懂的条文。相反,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切入,阐述了为什么金融资产的减值和估值会如此重要,以及新的会计准则(IFRS9)的出台,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我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他试图打破专业壁垒,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其中的逻辑。他用了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房屋的价值波动,股票的涨跌,来类比金融资产可能面临的风险。虽然这些例子本身并不直接涉及IFRS9,但它们却巧妙地为理解“减值”和“估值”这两个概念打下了基础。我发现,原来看似枯燥的财务概念,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