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杨涛著 社科文献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杨涛著 社科文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涛,程炼 著
图书标签:
  • 支付清算
  • 金融科技
  • 金融发展
  • 中国经济
  • 金融改革
  • 金融政策
  • 金融市场
  • 社科文献
  • 杨涛
  • 2018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7400
商品编码:28681681565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的第六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支付清算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充分把握国内外支付清算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深入发掘支付清算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动态跟踪国内外支付清算研究的理论前沿。报告将致力于为支付清算行业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支付清算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材料,为支付清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自2013年出版首期报告之后,连续五本都引起了政策层、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简介

杨涛 男,1974年生,山东淄博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与财政政策、金融市场、产业金融、政策性金融、支付清算等。

程炼 男,1976年生,江西德兴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评论》编辑部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金融地理与金融监管、支付清算等。

目录

目录

总报告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含义

第一章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的建设与运行001

一2017年基本情况及特点002

二2017年子系统运行情况004

三2017年重要事件015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17

五完善思路020


第二章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的建设与运行024

一2017年基本情况及特点024

二2017年监管环境分析029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37

四发展趋势及前景040


第三章证券清算结算体系的建设与运行045

一2017年基本情况及特点045

二2017年重要进展056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058

四完善思路059


第四章支付清算体系与宏观经济运行061

一支付清算业务总体发展态势061

二支付清算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联系070


第五章支付清算体系运行、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078

一各地区资金流动规模078

二地区间资金流动情况080


第六章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与金融系统稳定088

一支付清算指标与宏观经济稳定088

二银行间资金流动与金融体系稳定性091


第七章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与货币政策097

一2017年货币政策实施概况097

二支付系统发展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实证研究103

专题报告支付清算体系热点考察、比较

分析及文献综述第八章金融监管升级下的银行卡市场发展107

一银行卡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107

二银行卡市场规模的增长113

三银行卡市场发展的结构分析120

四2018年银行卡市场发展趋势122第九章全球主要国家支付清算体系最新进展125

一全球支付市场发展概况126

二主要国家支付清算体系进展130

三全球支付清算体系监管新趋势179

四结论与展望182


第十章国内外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清算发展比较研究185

一引言185

二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清算的基本概念187

三国外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清算发展概况190

四我国债券市场中央对手清算发展概况195

五我国银行间债券中央对手清算发展的制约因素202

六我国债券中央对手清算发展展望203


第十一章国家快速支付体系: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

市场结构分析207

一引言207

二相关经济学理论208

三市场结构分析213

四市场结构对公共政策目标的影响214

五结语223


第十二章网联平台的建设与运行225

一市场和监管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网联平台225

二2017年建设运行情况227

三服务职能的延展234

四网联平台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237

五2018年展望239第十三章央行数字货币:相关基础性问题探讨241

一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242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央行数字货币248

三央行数字货币如何改变金融体系255

四结论261


第十四章金融科技与支付创新:文献综述264

一引言264

二国外文献概览265

三国内文献概览270


第十五章“以商户为中心”的支付创新与普惠金融探索274

一小微商户的机遇274

二接近数字化生态体系的临界点280

三普惠金融在中国的探索283


探寻全球支付清算体系的脉络与未来:一部关于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解读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全球支付清算体系前沿发展、深刻剖析其演进逻辑、挑战与机遇的著作。它并非简单罗列数据或陈述事实,而是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支付清算体系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如何深刻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个体经济活动的便捷以及社会整体的普惠金融进程。 第一部分: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石与演变 在信息爆炸和技术飞速迭代的时代,支付清算体系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血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部分将从支付清算体系的定义、功能与分类入手,深入阐释其在宏观经济调控、微观交易实现、金融市场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我们将追溯支付清算体系的千年演变史,从最早的物物交换、贝币流通,到纸币的出现、早期银行系统的建立,再到现代电子支付、跨境结算网络的形成,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重点将放在对现代支付清算体系关键要素的深入解析,包括: 支付工具的革新: 从传统的现金、支票,到信用卡、借记卡,再到如今的电子钱包、移动支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我们将探讨不同支付工具的优劣势,其对消费者行为、商家经营以及金融机构模式的影响。 支付渠道的拓展: 银行柜台、ATM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OS终端、扫码支付等,支付渠道的多样化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便捷性。我们将分析不同渠道的适用场景,以及技术进步如何推动渠道的融合与升级。 支付清算模式的演进: 从实时的全额结算(RTGS)到净额结算,从国内的单一清算系统到跨国的互联互通。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清算模式的风险管理机制、效率考量以及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支付基础设施的支撑: 支付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网络、法律法规等,共同构成了支付清算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础。我们将分析这些基础设施在保障支付安全、效率和稳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技术升级对基础设施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部分: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下的支付清算变革 金融科技(FinTech)的兴起是近二十年来对支付清算体系影响最深远的变革力量。本部分将聚焦FinTech如何重塑支付清算领域的格局,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支付与移动支付的颠覆性影响: 探讨二维码支付、NFC支付、生物识别支付等技术如何降低支付门槛,提升用户体验,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技术在不同经济体中的普及程度、应用场景及其对传统支付机构的冲击。 区块链技术与分布式账本的潜力: 尽管区块链在支付领域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为跨境支付、证券结算、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本书将深入探讨区块链在支付清算中的潜在应用模式,如智能合约、数字资产的发行与流转,以及其对现有清算模式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在支付领域的应用: AI和大数据技术在风险控制(如反欺诈、信用评估)、客户服务(如智能客服)、营销推广以及优化支付流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分析AI算法如何提升支付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大数据分析如何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开放银行(Open Banking)与API经济: 开放银行模式允许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访问银行的支付和账户信息,从而催生了丰富的创新应用,如聚合支付、账单管理、理财服务等。本书将分析开放银行对支付生态系统的重塑,以及其如何促进金融服务的边界拓展和创新。 新兴支付技术与模式的探索: 除了上述主流技术,我们将触及一些正在兴起或具有潜在颠覆性的支付技术,如物联网支付(IoT Payments)、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支付等,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与金融稳定:支付清算体系的生命线 支付清算体系的稳定运行是金融稳定的基石。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支付清算体系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 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支付清算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或被攻击,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本书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系统性风险,如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网络安全风险,并探讨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如何协同应对。 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 随着支付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也日益严峻。我们将探讨支付清算系统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制度和法律手段加强数据隐私保护。 反洗钱(AML)与反恐怖融资(CFT): 支付清算活动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本书将分析支付机构在AML/CFT方面的法律责任与合规要求,以及如何在保障交易便捷性的同时,有效遏制金融犯罪。 支付系统的弹性与韧性建设: 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大规模网络攻击)或重大经济冲击,支付清算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弹性和韧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冗余设计、灾备系统、应急预案等措施,提升支付系统的持续运营能力。 监管框架的演进与挑战: 随着支付清算技术和模式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管框架面临挑战。本书将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支付清算监管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建立适应FinTech时代需求的、有效的监管框架,以平衡创新与风险。 第四部分:普惠金融与社会效益:支付清算体系的使命与未来 支付清算体系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平与包容。本部分将聚焦支付清算体系在推动普惠金融、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普惠金融的驱动力: 支付清算体系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服务能够帮助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农村地区等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群体,更便捷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获得信贷、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 数字支付与社会参与: 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仅改变了消费习惯,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务缴费到公益捐款,从零工经济到农村电商,数字支付正在赋能社会参与,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跨境支付的便利化与全球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跨境支付的需求日益增长。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协调,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人文交流。 支付清算体系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支付清算体系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无感化、个性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探讨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可能影响,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支付清算体系在构建数字经济新格局中的关键角色。 总结 本书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支付清算体系的全面、深刻、前瞻性的视角。它不仅是金融从业者、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也能够帮助每一个关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生活便利化的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支付清算体系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金融科技的脉搏,理解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并最终认识到,一个高效、安全、普惠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构建一个更公平、更繁荣的社会至关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所承载的“报告”二字,这让我联想到它可能并非一本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对过去一年支付清算领域发展状况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与评估。我最为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如何定义和衡量“发展”的。它会从哪些维度来展开分析?比如,交易量的增长、效率的提升、安全性的加强、普惠性的拓展,还是创新技术的应用?2018年,中国在支付清算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从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到跨境支付的不断优化,再到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与探索,这些都无疑是报告中应该浓墨重彩描绘的部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这些发展趋势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未来走向的审慎预测。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图景,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当下,也为未来的观察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评分

阅读《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支付清算系统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的罗列,更希望能够窥见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战略意图。作为一名对金融科技发展有着长期关注的读者,2018年无疑是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加速转型的一年,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传统的金融业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理解科技创新是如何驱动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又对中国的金融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会重点分析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的应用,还是会探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前沿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报告能够对这些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梳理和评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深刻的洞察,从而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中的定位与未来走向。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信息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杨涛教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专家,在金融领域的深耕细作早已为人称道。我曾接触过他的一些其他学术文章,对他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深度印象深刻。因此,当得知他著有《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我尤其关注的是,作为一名权威学者,他将如何梳理2018年中国支付清算领域的核心议题。这本书会不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示出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技术革新以及政策导向?是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战略分析,例如国家在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上的长远规划,还是会深入到微观层面,探讨具体的支付产品、服务模式以及创新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解读,帮助我理解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在科技赋能下的演进逻辑,以及其对整个金融生态和实体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期待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见解。

评分

坦白说,我购入这本《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并非出于直接的学术研究目的,更多的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好奇心驱动。2018年,我正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亲身感受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数字货币的萌芽,以及金融科技对传统支付方式带来的颠覆性冲击。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有一个更宏观、更系统性的视角来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它会不会像一本教科书一样,将支付清算的概念、历史、关键参与者、技术演进以及监管政策一一梳理清楚?或者,它更侧重于分析2018年这一年内,中国支付清算系统在技术创新、市场格局、风险防范以及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发展和亮点?我对书中所提及的“发展报告”这一定位非常感兴趣,这意味着它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且能够反映出过去一年中,行业内的主要动态和趋势。读完之后,我希望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清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如何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关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稳的气息,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透露出专业与权威。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质感,翻阅起来有一种庄重感。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它所覆盖的领域——中国的支付清算系统,这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内部的运作,更是连接着经济脉搏的动脉。尤其是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全球金融格局变动,国内经济也在经历深刻调整,支付清算体系无疑是观察这些变化的重要窗口。我对于这个主题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想了解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是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并且不断创新的。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杨涛著”的署名,让我对内容的学术严谨性和前瞻性充满了期待,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出品也更是质量的保证,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具备了成为一本深入研究中国金融领域重要参考书的潜质,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它来深入理解中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希望能从中获得具有启发性的洞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