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实务 |
| 作者 | 张劲松;求夏雨;沙涛 |
| 定价 | 7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215159 |
| 出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企业金融债务重组概述、方案确定与实施要点 金融债务重组概述 金融债务重组的准备 确定金融债务重组方案 实施金融债务重组方案 金融债务重组的完成和终止 ■ 真实企业金融债务重组案例解析 中国二重的债务重组案例 中钢集团的债务重组案例 中冶纸业的债务重组案例 大连佐源集团的债务重组案例 ■ 金融债务重组相关法律法规汇编 金融债务重组相关的法律政策文件,方便读者查阅 |
| 作者简介 | |
| 张劲松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副主任。参与起草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制定了非法处置工作方案;具体牵头组织了多家大型央企的金融债务重组工作,经验丰富。 求夏雨 中国农业银行大客户部经理。参与了多家大型央企的金融债务重组工作,专业经验丰富。 沙 涛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理。参与了多家大型央企的金融债务重组工作,专业经验丰富。 |
| 目录 | |
| 部分 理论与实务指引 章 当前企业的债务困境概述 节 企业债务困境现状与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债务困境现状 二、当前企业债务困境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企业摆脱债务困境的方式 第三节 债务重组——中国企业的再生之路 第二章 金融债务重组概述 节 金融债务重组在中国的实践历程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二、债务重组的历史之路 第二节 金融债务重组在国外的实践历程 一、国外债务重组的模式 二、债务重组的基本原则 三、债权银行主导债务重组的流程 第三节 金融债务重组的必要性 一、债务重组有利于解决债务危机 二、债务重组符合国家各项政策的要求 第四节 企业金融债务重组的实践 一、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可能采取的路径 二、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应把握的关键要点 三、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企业金融债务重组一般应经历的阶段 第三章 金融债务重组的准备 节 金融债务重组的提出 一、适用债务重组的企业范围 二、提出债务重组的主体 第二节 金融债务重组的启动 一、启动债务重组的时机 二、启动债务重组的方式 三、相关主体在企业金融债务重组中的作用 第三节 债委会的组建 一、债委会制度的产生 二、债委会的筹备 三、债委会的成立 四、债委会的运行 五、我国的债委会制度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六、国外债委会的运行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债权人协议 一、债权人协议的法律地位 二、债权人协议的条款 三、债权人协议的签署方式 四、债权人协议参考模板 第五节 中介机构参与金融债务重组的作用 一、聘请中介机构的必要性 二、中介机构的工作 三、中介机构的委托方 第四章 确定金融债务重组方案 节 金融债务重组方案安排 一、以现金清偿债务 二、调整债务结构 三、转移债务 四、以资抵债 五、可转债 六、特殊债务重组方式——对“债权转股权”的探讨 七、综合运用债务重组的方法 第二节 开展尽职调查 一、开展尽职调查的主体 二、开展尽职调查的流程 三、《尽职调查报告》 第三节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必要性 二、债务重组中常用的现金流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的方法 三、偿债能力分析结论对于重组方案的影响 第四节 制定债务重组方案 一、债务重组方案的拟定 二、债务重组方案的商谈 三、债务重组方案的表决 四、债务重组方案的报告 五、债务重组方案的批准 第五章 实施金融债务重组方案 节 签署债务重组协议 一、债务重组协议的签署 二、庭外债务重组与司法重组的衔接 第二节 指导与协调 一、指导协调主体 二、监督内容 第三节 金融债务重组与企业其他重组方式的衔接 一、金融债务重组与非金融债务重组的衔接 二、金融债务重组与运营重组的衔接 第六章 金融债务重组的完成和终止 节 金融债务重组的完成 一、重组完成的概念 二、重组完成的效力 第二节 金融债务重组的失败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解析 第七章 中国二重的债务重组案例 一、背景介绍 二、债务重组的工作情况 三、司法重整的工作情况 四、中国二重债务重组可供借鉴的经验 五、中国二重债务重组的创新点 第八章 中钢集团的债务重组案例 一、中钢集团基本情况及重组的必要性 二、改革脱困工作情况 三、债务重组的工作情况 四、重组方案主要内容 五、中钢集团债务重组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九章 中冶纸业的债务重组案例 一、中冶纸业债务重组背景情况 二、中冶纸业债务重组方案 三、中冶纸业债务重组工作的主要收获 四、中冶纸业债务重组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十章 大连佐源集团的债务重组案例 一、大连佐源集团的背景 二、债务重组的原因及可行性 三、中景恒基投资集团对佐源集团的债务重组 四、大连佐源集团债务重组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三部分 法律法规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5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年修订)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有关工作的通知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 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香港企业财务困难处理守则 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开展破产案件审理积极稳妥推进破产企业救治和清算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 后记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 银监会中冶纸业、中国二重、中国中钢等央企金融债务重组工作的牵头组织者与相关银行、律所、资产管理公司、央企等的具体参与人员联手 ■ 全景式介绍和分析企业金融债务重组 ■ 参与金融债务重组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相关部门、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员应手的参考工具 ■ 对银行和企业开展债务重组的难点提出指导建议 ■ 解析真实企业债务重组案例 ■ 开展债务重组工作所需掌握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后感四: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高强度的商业“解剖”现场,亲眼见证了企业如何被分解、重组,然后重获生机。我一直对那些经历过重大危机的企业是如何“涅槃重生”的故事充满好奇,总觉得其中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奥秘。这本书以非常直观和详尽的方式,揭示了企业在面临财务困境时的各种应对策略。它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介绍,而是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和实操技巧,让我能够理解,在实际操作中,金融专业人士是如何进行资产评估、债务协商、股权调整、法律程序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强调,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极高的环境中做出最优决策。我之前总觉得,企业财务重组就是一场简单的“债务置换”,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包括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对企业管理团队的评估,甚至是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预测。它是一本能够让你在理解“为什么”的同时,也能掌握“怎么样”的实用性指南。
评分读后感一: 这本书确实打开了我对企业运营背后财务逻辑的全新认知,虽然书名看上去有些严肃,但内容却充满了实操性的智慧。我一直对那些在经济波动中逆势崛起、或是从困境中浴火重生的企业案例颇感兴趣,总觉得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籍”。这本书恰恰就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企业在面临财务困境时,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重组策略,化危机为转机的。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带我走进了一间“秘密工作室”,让我看到了那些金融专家们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一步步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与债权人进行艰难而又充满智慧的谈判,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重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债务的分析,以及针对每种情况所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让我体会到了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我一直以为财务重组只是一群西装革履的精英在会议室里做着枯燥的数字游戏,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博弈,是运用金融智慧进行战略布局的艺术。它让我对“破产”这个词的理解不再是终结,而是可能成为另一种新生。
评分读后感五: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面对经济风暴时。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化解巨大财务危机的企业和背后的金融专家们充满敬意,总觉得他们拥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智慧和能力。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金融魔法师”的宝箱,让我窥见了那些在危机中运用金融工具进行战略性重塑的精妙之处。它详细地阐述了在企业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各种策略的运用,比如如何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如何与债权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以及如何利用法律和财务的手段来达成最优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的深刻剖析,它让我明白,每一次重组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操性的指导,让我能够理解,在真实的商业世界里,金融专业人士是如何运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去拯救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帮助其实现新的增长。
评分读后感二: 这次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入企业“手术室”的观摩。我一直对那些“起死回生”的商业故事充满好奇,总觉得能够将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救活,绝对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以一种极其详尽的方式,展现了企业在面临债务危机时的真实状态,以及专业人士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经济学教科书,而是实打实地介绍了各种重组的手段和流程,比如如何进行资产剥离、债务置换、股权融资、债转股等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案例时,并没有回避其中的艰难和风险,而是真实地展现了谈判的复杂性,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微妙的利益博弈,以及每一个决策背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读到那些成功的重组案例,我仿佛能感受到企业在经历阵痛后重获新生的力量;而读到那些失败的案例,我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理解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企业金融债务重组并非简单的“拆东墙补西墙”,而是一门精密的科学,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非凡的沟通协调能力。
评分读后感三: 这本书让我对“金融”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报表,而是充满着博弈、策略和人性的角力。我一直觉得,金融专业人士在处理企业财务危机时,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需要精确地诊断病情,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本书恰恰就展示了这样的过程,它详细地介绍了在企业面临重组时,各种法律、财务和商业策略的应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债务,例如银行贷款、公司债券、租赁债务等的分析,以及针对不同债权人如何制定不同的沟通和谈判策略,这让我看到了金融操作的精细和复杂。我之前总以为,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就是一味地找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其中涉及到如何优化资产负债表,如何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如何与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甚至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巧妙的规避和应对。它像是一部企业“自救指南”,让我看到了在绝境中,通过专业的力量,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泥潭,重回正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