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玫瑰 但斌 金融大改革财富新逻辑 剖析中国资本市场大趋势 明辨投资风向 中信 投资理财金融经济

时间的玫瑰 但斌 金融大改革财富新逻辑 剖析中国资本市场大趋势 明辨投资风向 中信 投资理财金融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投资理财
  • 金融经济
  • 资本市场
  • 中国经济
  • 股市
  • 财富管理
  • 但斌
  • 金融改革
  • 投资策略
  • 中信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慧雅丰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
ISBN:9787508688640
商品编码:28866195797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512
字数:36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

1、价值投资者但斌的财富哲学

成功投资茅台、腾讯、网易等企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如何看对行业选对股,到如何穿越周期、穿越企业、穿越历史,逐一分析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2、亲身经历,自述价值投资的必要性

但斌回顾了自己的投资成长历程,以切身惨痛的实践教训来说明,自己从技术分析坚定地走上了价值投资之路。

3、预判大势,剖析未来更多行业机会

阐述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A股加入MSCI指数后,价值投资会是主要趋势。未来会看好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无人驾驶等领域。

4、全面修订升级,新内容,更精彩

新增对未来资本市场的趋势研判,2017年总结与2018年展望,以及对近10年来特斯拉、Facebook、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新兴企业的深度分析。


内容简介

投机和短线交易为什么常常会失败?

腾讯和茅台高速成长的逻辑是什么?

中国资本市场蓝筹时代正在到来?

跨过银行、地产,未来哪些行业更有机会?

一买就跌,一抛就涨?靠消息短线投机?希望通过他人接盘进行低买高卖,是个零和博弈,多数人会亏损。怎样才能发挥时间和复利的力量,实现财富增长?什么才是正确的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者但斌在《时间的玫瑰》中,回顾了自己的投资成长历程,他吸取了切身惨痛的实践教训,从技术分析坚定地转向了价值投资之路。

他融合了26年的投资经验,阐述价值投资的核心与内在逻辑,主张坚持共赢,避免零和游戏。但斌认为,*伟大的投资家也会随岁月消逝,但某些投资的原则却亘古不变。

他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如何看对行业选对股,到如何穿越周期、穿越企业、穿越历史,逐一分析投资的基本原则,这些是投资者实现价值投资和财富增长的重要参考和纲领。


作者简介

但斌,中国价值投资践行者,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1992年开始从事证券工作。

拥有26年投资经验,海外投资超过13年。

2004年成立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因其对腾讯和茅台等企业的成功投资,迅速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也使得价值投资理论为更多人所接受。

2017年,但斌获得“金长江奖”年度私募基金经理;东方港湾海外基金(Oriental Harbor Investment Fund)在基金媒体Eurekahedge亚洲区排名榜上,位列第六。


精彩书评

他身上有很多的标签,诸如理想主义、爱国、价值投资、中国巴菲特等等。在我看来,他能跻身这个少数人圈子,无他,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堪称的价值投资践行者。

——陈守红 格隆汇首席执行官

很有意思,但斌先生《时间的玫瑰》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朵时间的玫瑰! 2007 年初版问世时,在当时的投资界引起轰动,并且深深地影响了一代投资人。

——林利军 汇添富基金、正心谷创新资本创始人

宏大的视野使他能够专注于重大的机会抉择,过滤平庸的选择,忽略次要的枝节,专注于长期*大化,而非局部*优,这也正是《时间的玫瑰》隐喻所指,也使他能够穿越由市场环境大幅震荡带来的人心的重重疑惧,坚定自己的选择。

——周明波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目录

|序 一|价值投资的践行者 陈守红 |XI

|序 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间的玫瑰 林利军 |XIX

|序 三|投资比拼的是穿越重重迷雾看到未来的能力 周明波 |XXIII

|再版序|致所有读者|XXV

|自 序|用心灵歌唱|XXIX

|篇|时间的玫瑰|

中国私人财富管理 003

时间的玫瑰 016

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021

|第二篇|投资札记|

投资札记之一:偶然的投资人生 049

偶然的投资人生 049

早期四次重要挫折 051

冬天播下的种子静待春天发芽

—投资经历的重要转折期2000—2003年 053

走上真正的投资之路—选好的企业 057

东方港湾成立以来遇到的三次挫折 059

东方港湾的投资准则 064

投资札记之二:选股没有秘密 074

选股没有独门绝技 074

招商银行的未来 079

参加平安保险2007年中期业绩公布及分析师午餐会引起的联想 085

关于茅台事件的理解 091

怎样评估茅台的价值? 094

感受格力电器股东大会 100

押斗胜的鸡王 103

中国核心城市的房价有可能世界 106

新的投资想法来自哪里? 115

企业的生命周期 117

焦虑的中国 121

股东大会感慨 124

明年春色倍繁荣—腾讯股东大会随感 129

路遥知马力 133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6

茅台的长期价值 136

一场生存与荣华的竞赛 142

腾讯公司为什么能够持续创造? 146

贝佐斯思维推动成长 154

我这样理解新零售 157

Facebook为什么没有像腾讯那样业务扩张 164

人工智能芯片的垄断者 167

微软的王者归来 170

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企业 173

向达?芬奇致敬 176

从量变到质变,成长中的商超龙头 179

“纸牌屋”背后的Netflix 183

清洁能源生活方式的潮流 185

投资札记之三:投资难的是什么 192

坚守的回报 192

投资难的是什么? 195

穿越周期 穿越企业 穿越历史 197

投资其实是追求小概率中的大概率事件 201

1000股万科的故事 202

司机给基金经理上投资课 204

估值的艰难与挑战 205

投资的难题 210

价值、安全边际与长期投资 212

忧虑、希望和梦想 218

高估、坚持与商业模式的选择随想 223

难以复制的沃伦?巴菲特 226

基金管理人的华发 229

追求真理 231

投资札记之四:给新股民的建议 233

请善待自己的财富 233

投资改变命运—致那些愿意尝试改变的朋友 234

投资成功的七种性格 237

相信常识 238

买好的企业,莫要投机 239

一个美国人所走过的人生历程 241

偶遇港股两次大跌 243

钱被“上帝”拿走了 245

血汗钱怎么成了沉没成本 247

投资札记之五:股市知与行 250

投资像孤独的乌龟与时间竞赛 250

投资像种树 251

要为长期而买进 251

和时间抗衡 252

致10亿年后的投资家 253

三百年一幅画 254

让股票市场自由运动 257

庄家背后是什么 258

灯下“黑” 260

你居然不知道证监会副主席是谁 262

投资需要开放的心胸 264

“小人”也能帮助我们成长 264

股票投资的“义”与“不义” 266

“关系投资”是害人至深的游戏 268

与伟大企业共成长—东方港湾2017年报 269

投资札记之六:资本的重担 280

资本的重担 280

巴菲特的小屋 282

以世界的眼光看行业,以婴儿的眼光看世界 284

农民?贵族? 287

衡量成就的尺度 289

唯有思想更久远—《查理?芒格传》序 290

向罗杰斯先生学什么? 294

|第三篇|投资可以看得久远|

投资可以看得久远 299

从技术分析坚定地转向价值投资 300

坚持价值投资不需要任何借口 306

实地调研与投资细节 312

天真和质朴体现出企业的透明度 316

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318

坚持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324

坚持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324

选择7只股票投资 329

巴菲特、芒格和林奇 331

关于万科、招商银行和茅台的讨论 333

买了不动就是经典 339

价值投资的内在逻辑 342

价值投资的优势在于共赢 342

好股票卖了难回头 345

谁也不能阻挡13亿人追求幸福 348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351

关于中国股市 351

关于价值投资 359

关于贵州茅台和相关行业、企业 371

关于美股、港股、商品 374

关于伟大的时代 376

关于私募基金行业 380

关于《时间的玫瑰》 381

|第四篇|找寻巴菲特的足迹—带一双眼睛去美国|

纽约上空自由飞翔的鸽子 387

伟大国家的象征—华盛顿 395

英灵的长眠地—阿灵顿国家公墓 400

寻找巴菲特的家 404

巴菲特常去的牛排店 409

奥马哈今夜星光灿烂 413

璀璨的洛杉矶 421

|第五篇|绽放我们的生命|

新的人生篇章 437

所有的星星都将离我们远去 439

我为是河南人而骄傲 442

蔚蓝美丽的星球为什么会有战争? 445

绽放我们的生命 447

残酷是生活的一部分 450

持续努力奋斗,希望就会永存 452

就这么孤独地想下去 454

您希望这张礼券上写的是什么? 456

在太行山上歌唱 458

舷窗下的中国 461

但斌诗五首 463

延续一个民族的骄傲和传统 469

致天予 472

太太写给女儿17岁生日的信 476

查尔斯河畔 478


精彩书摘

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我是 25 岁从业,现在到了 50 岁,25 岁、30 岁、35 岁、40 岁、45 岁、50 岁,我觉得每隔 5 年我对投资的理解都非常不一样。


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谁敢重仓、能坚持

我们做投资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知道你现在 站在世界的哪一个位置。这个看法为什么很重要?因为投资就是 比谁看得远、看得准,谁敢重仓、能坚持。这都是源于对未来的 展望。大家差不多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还是不错的。

但是在过去,比方说 2007 年,我在读中欧 EMBA(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时候,有一个很的教授给我们上课,罗列了一堆经济数据后,给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当时我向这个教授提问:“教授,按您的分析和逻辑,中国有没有未来?”他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如果一个很的教授,在2007 年的时候告诉你中国没有未来,我们班 90% 是做企业的,那我们是不 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卖掉,把房子卖掉,移民?如果那时你卖掉企业和房子,离开中国,十年后的你是否会非常遗憾?

在难的时候,你对国运的看法很重要。

大家可以看下图 3,虚线开始的地方是 2008 年,我们知道 2008 年发生过两件大事,一件事是北京奥运会,另一件事就是席 卷的金融危机。很多人担心,2018 年,10 年过去了,是不是 又到了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刻?你在 2008 年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对

中国是什么样的看法,决定了你未来很长时期的道路。在 2008 年 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温总理说,2008 年是中国经济有史以来难 的一年。2009 年他又说,中国经济是本世纪以来艰难的一年。 每年都很难,但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我们回过头 来看,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黄金的一段时光。你在2007 年、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在难的时候,对中国的 看法很重要。所有的投资都取决于你的眼光。

美国从 1970 年起到 2008 年的 38 年中,GDP 增长的值长期稳居,但中国在 2008 年超过了美国,这一反转的趋势在2008 年后更为显著。

现在中国的人均 GDP 是 9000 多美元,相当于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的水平。在现在这个大背景下,预计中国到 2035 年会成为 中等强国,到 2050 年会成为发达国家。比较中美两国 GDP,到 2025 年中国会成为全世界大的经济体,到 2050 年中国经济规模会是美国的两倍。而且在有记载的历史当中,中国 90% 的时间都 是全世界大的经济体。我们看到中国长期向上,你是不是有坚 定的信念,相信这个结果呢?投资事后看都容易,但事中、事前 都非常难。我们看美国从 1820—1990 年,以及“9?11”事件之后 发生的变迁。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1913 年在美国经济表现出 强劲的一个上升势头时,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摩根用一己之 力拯救了美国。那时摩根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做空美国会破产 的!这跟我们在 2008 年经历的非常像,在预示中国真正崛起的时 刻也发生了经济危机。

你对中国和世界长远未来的看法决定了你长期的收益。实 际上我们中国甚至全世界投资人面临的时代,比巴菲特刚开 始投资的时代要和平得多、繁荣得多。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 价值观,是很难获得长期成功的。做投资是很难的。我们中国是 有光明的未来的,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是摩根和巴菲特,应 该是横跨了他们两人的时代,甚至将迎接第三个新时代。巴菲特 1956 年刚刚开始管理私募基金的时候,处在美国经济占全世界的 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但是现在是一个下降过程。如果能做类 比的话,我们这一代中国投资人面临着摩根和巴菲特两个时代, 到 2049 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会成为发达国家,我们面临的是比他们更好的时代。资本市场本身都是充满起伏的,包括巴菲特时代。很多人说如果自己在巴菲特开始投资的年代投资,也能 成为巴菲特,这其实是很难的。

巴菲特开始管理私募基金不久就遇到了越战(1955—1975 年)。其间还经历了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1963 年肯尼迪总统遇 刺,1965 年约翰逊政府直接派军队参战。1975 年,美国在蒙受超 过 5.8 万人丧生、30 多万人受伤、耗资 4000 多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后撤出越南。还有长达 17 年的美国滞胀期和两次石油危机。道琼斯工业指数:1964 年 12 月 31 日,874.12 点;1981 年 12 月 31 日,875.00 点。17 年美股只涨了一个点不到,中间还经历过几次非常 大的起伏,所以说投资本身并不容易。

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 75 岁时拥有 450 亿美元的财富, 而在于他很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道理,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 坚守。如果中国经济是长期上升的话,我们会看到有些中国公司 会表现非常出色。中国很多人都希望投资教育企业,龙头企业是 好未来,它是我们这几年投资组合中按比例对我们贡献收益多 的。中国能够承载这种社会财富的增长好、活跃的企业都因 为我们不是注册制,选择在美国或者中国香港上市,这是比较遗 憾的。如果中国借鉴美国崛起之路,中国的公司是有机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更快的成长的。

图 4 是 2017 年 9 月我在哈佛商学院学习的时候,曾任里根政 府国防部长特别顾问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格雷厄 姆?艾利森教授做的,他用这个图比较中美两国:为什么中国有未来?为什么的中国投资人很幸运?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在 2004年的时候美国是一个大球,中国是一个小球,2014 年中美两国经 济基本平衡了,但到 2024 年中国会变成大球,美国会变成小球。大家可以想象再过 10 年,如果中国有 6~8 艘航空母舰,有 200或 500 架歼 –20,有 2000 枚或 5000 枚核导弹,那就是真正崛起了。艾利森教授还谈了效率问题,哈佛旁有条河叫查尔斯河,上面有座桥已经维修了十几年了还没修好。教授跟我们说,你们明 年来的时候保证这座桥还是没有修好。我把这个例子跟一个 朋友聊,他说太对了,不仅是美国,欧洲也一样。他有个朋友是 德国人,家乡有一座桥,1970 年立项准备修,一直到 2001 年才修 好。艾利森教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北京三元桥的维 修,一共用了 48 个小时。在美国、欧洲,几十年修不好一座桥,在中国,复杂得多的桥 48 个小时就能修好,这就是中国的效率。如果中国这么有效率,历史天平会向中国倾斜的。


行业龙头会有所表现

如果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比美国还好,到底有哪些行业会受 益呢?

我们把时间拉长一点,比方说从 1978—2006 年,这个时期美 国发展不错的行业,估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应该也是不错的, 比如像化妆品、医药品、软饮料、烟草、软件、计算机等,现在 有不少人嫉妒、讽刺带挖苦地说,中国崛起要靠茅台吗?中国崛 起当然不能只靠茅台,我们还有华为、大疆、腾讯、等 企业,就像美国的崛起一样,一定是全面地崛起。

大家可以看菲利普?莫里斯,它生产万宝路香烟,股价涨了 60 多年,公司存续了 200 多年。美国的崛起不仅有 Google(谷 歌)、苹果、微软、、Facebook(脸谱网),还有可口可乐、 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菲利普?莫里斯等传统企业。

我记得我 1989 年次吃肯德基的时候感觉很幸福,但是现 在吃还感觉很幸福吗?我们年轻的时候吸万宝路香烟感觉很幸福, 现在不会了,现在吸中华。星巴克刚来中国的时候,女孩子坐在 星巴克里感觉很小资,但现在可能你觉得坐在茶馆里更舒服。

所以真正的崛起,肯定是全面的崛起,在崛起过程中,所有 的龙头行业都会有所表现,在美国是这样,我相信在中国也是一 样。我们中国有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企业,比如涪陵榨菜、海天味业、茅台,有人问我茅台能不能长久,我想说文化的东西是很

难改变的,风俗、宗教、文化的变化频率是 100~1000 年。这些代 表民族文化习性的东西,总的来说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表现。

实际上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的基金在 2008 年 金融危机时有一个很大的回撤。2009 年我选了一个行业投资,就 是化妆品行业。当时化妆品行业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家化。 买入上海家化帮助我们从 2008 年的泥潭中走了出来。我们应该投 资这些能够持续创造财富的公司和行业。

另外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更深层的东西,在中国改革开放39 年的过程当中,很多人并不认同摩根在 1913 年说过的那句话:

做空美国会破产。中国 39 年改革开放中,一代一代的富人很多赚 到钱后选择是移民,靠投资成为富豪的,代靠抽签表, 之后靠国债期货。我的一个朋友 1995 年靠国债期货赚了 2000 万, 就选择了移民,他在中国养成了投机习惯,在美国就继续投机, 结果失败了,前两年又回来了。他们为什么移民?

这些人有些担心,但我认为这些人的担心大概率情况下是多余的。真正决定一个国家长远未来的是风俗、习惯、传统、宗教 与文化,其变化周期是 100 年到 1000 年。

中国为什么有未来?下面这个图,是中国能突破中等收入陷 阱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核心点。

我是 1992 年 8 月到深圳的,那时股票发行风波事件刚刚过去一周。大家看到图片中这个女孩子吗?我觉得这个女孩子是中国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秘密,为什么?

如果一个女孩子走在街上,一个男士突然从后面抱住你,她 就会马上“啪”一个巴掌打过去,然后报警。但图片上这个女孩 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她抱着别人,别人紧紧地抱着她,而她 很痛苦地看着我们?女孩子身上体现的就是对财富的渴望。对财富的渴望是中国不断崛起的原因之一。这种东西是几千年的风俗习惯,是传统宗教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中国历史上战争很频繁, 但是只要有几十年的太平岁月,中国就会积聚起很多的财富。改 革开放到现在是 39 年,中国马上将美国成为全世界大的经济体,稳定 100 年甚至更长远的岁月,中国人创造出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在中国做投资和财富管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

2018年的市场环境

我认为 2018 年会继续 2017 年两极分化的情况,当然很多人现在寄希望于切换,从我们在海外投资 13 年的经验来看,海外投资者基本上围绕蓝筹股在交易,一般的机构都围绕着前 100 只股票交易。在美国,五大公司占了纳斯达克总市值的 42%。美 国从 2008 年到现在已经有 9 年牛市了,但是如果你没买这五大公 司,总的来说是非常难赚到钱的。

中国的 A 股市场已经 27 年了,应该到了分水岭,从供给关系 的角度来看,如果每年有 400 家企业上市,10 年就是 4000 家,加上已上市的 3000 多家,一共有 7000 多家,差不多等同于新三板。 我相信 A 股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的时候,这个市场会发生很大的变 化。2018 年确定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将加入 MSCI 指数,我们在 A 股市场的交易文化已经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今年,我相 信明年也一样。

现在 A 股市场总的来说是存量博弈,的变量是海外资金。 海外资金买的是中国核心的资产。从韩国、中国市场加入MSCI 指数的情况看,基本上都有三到五年的蓝筹股牛市。这些钱进入中国的时候,买的就是蓝筹股企业。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确实 是非常难的,前几年的疯狂炒作让大家失去了对好公司的洞察和 分享。

总的来说,2018 年蓝筹股还是会获得足够的关注度,而且这可能是的现象。

另外我们判断 2018 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1992 年,让中国政 治、经济、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变化,2018 年中国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要靠这些伟 大的企业,而且更重要的是,就全世界来看,不仅仅是中国,真 正的商业模式已经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财富源向大企业手里集 中。如果真的看好 AI、云计算、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未来谁拥 有数据谁就拥有未来。








前言/序言

再版序

致所有读者

40 年改革开放成就的城市灯光映衬着此刻戊戌年深圳的轮廓,几千年中国的历史轮回中,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变迁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历的苦难、彷徨、奋斗与辉煌……祝福我的祖国,希望这来之不易的,会永远持续下去,越来越好。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并且相遇,更庆幸你们给予了我们关注的眼光和足够的信任。为了这份关注、信任与责任,我们极力用遥远的目光关注未来,并细心聆听这片广袤土地上发生的人和事。我们极力将我们的思索付诸实践,并让自己坚定,希望这份远见、视野、信仰与执着也是你们需要的。

我们和我们的国家一样,从艰难的岁月中走来,生生不息的世界伴随着欢欣与泪水。艰苦的日子还会发生吗?一定会的,所有的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包括我们的投资。即便全世界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先生经营的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也曾遭受过数次严重打击。1973—1974 年经济衰退期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每股90 美元跌至每股40 美元;1987 年的股灾中,股票价格从每股大约4000 美元跌至3000 美元;1990—1991 年的海湾战争期间,伯克希尔的股价再次遭到重创,从每股8900 美元急剧跌至5500 美元;1998—2000 年期间,伯克希尔的股价从每股大约80000 美元跌至40800 美元。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拼命想要得到的一件礼物”的伯克希尔股票本身所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人能避免这发生?长长的岁月告诉我们,没有谁能像上帝一样在宇宙的星盘上拨弄星辰,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更愿意乐观地看待未来,清醒地认识危机的发生,并和我们的信念保持一致。

人类的本性具有追求自由、繁荣、安全与富足的愿望。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一定源自工业、商业与科学技术等领域艰苦卓绝的努力,与那些靠勤劳与智慧换取财富的强者一起,我们不仅能富足自己,也能缔造一个伟大国家的未来。在我们眼力所及的世界里,世界末日不会这么快降临,经济会萧条但不会崩溃。万物繁茂,周而复始。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与股票市场,远来看,总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这是我们长久生存与卓越回报的保证。

原来没想到过要出《时间的玫瑰》,只是一个出版界的朋友看到我写的“带一双眼睛去美国”有些感触,受其友情之邀,才将这些不成体系有些零散的投资札记集结成册。但这个过程也有点诚惶诚恐……后来想想,虽然算不上太成熟,但其内容毕竟也是自己学习思考的一个过程和阶段性成果。与众多逻辑严谨的投资类书比较,这种自由体随笔式的思考,少了些枯燥,它来源于具体的投资实践与生活感悟,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有它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在我而言,这也许是与他人分享的好方式。当然,这个过程也付出了许多辛苦和努力,为此,感谢我的妻子默默给予的爱和支持,感谢我的家人,她们给我带来了坚持和信念的力量。

岁月如流,《时间的玫瑰》初版问世十年,改变了一些人对投资的理解。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慷慨的,但它只善待那些拥有智慧和善于利用他人智慧的人。幸福有时候是会传递的……希望书中玫瑰更芬芳!

《时间的玫瑰》新版,我们保留了老版与各位分享的方式,感悟了更多企业和我个人十年以来发生的变化。本书内容并不构成买卖股票的建议。十年时间既长又短,人类还要存续很久远的岁月,而伴随其间的是我们的国家、整个世界以及许多企业的巨大变迁……我试图在一个节点将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对行业与企业的观察,还是对工作和生命的理解,都奉献给大家。我希望让《时间的玫瑰》随着时间静静流淌,也希望您能感受到她的魅力—投资考验的是我们思考的极限—一种蕴含在心灵深处的力量。

虽然诚惶诚恐,但还是庆幸通过《时间的玫瑰》认识了更多朋友,而很多人可能也仅仅是出于爱心而购买了。新版《时间的玫瑰》版税收入依然会捐赠给慈善机构。感谢你的阅读!谢谢!


《岁月的低语:一位老友的金融往事》 简介 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金融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充满高深理论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封长信,是作者在人生的长河中,回首凝望那些曾经激荡风云的金融岁月,与自己、与时代、与那些共同经历过潮起潮落的朋友们进行的一场深度对话。作者以一位亲历者的独特视角,用朴实而富有情感的笔触,勾勒出中国金融市场从懵懂走向成熟的漫长轨迹,那些在时代的浪潮中涌现的变革、涌现的人物,以及那些影响了无数人命运的决策,都在这里被温柔地拾起,细细讲述。 故事的开端,带着一丝怀旧的色彩,仿佛回到了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当时,金融市场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充满了未知与活力。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亲眼目睹了价格的双轨制如何逐渐瓦解,股票市场的萌芽如何破土而出,外资如何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这片陌生的土地。他没有去描绘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那些鲜活的个体,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抓住机遇,或是被浪潮吞噬的普通人。他回忆起自己当年如何在信息闭塞的环境下,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和不懈的探索,一点点积累经验,学习规则,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摸索前行。 书中的篇幅,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人。作者以一位老友般的姿态,讲述了那些在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他没有去神化他们,而是试图展现他们真实的一面:他们的智慧、他们的魄力,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局限和失误。他会提起某个深夜,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一个尚未成熟的金融产品,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丝的担忧。他会回忆起某位前辈,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为市场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些人物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注解,更是金融改革背后,无数普通人努力奋斗的缩影,是时代浪潮中,个体命运跌宕起伏的生动写照。 当然,书中也触及了金融市场的核心议题,但绝非生硬的理论灌输。作者更倾向于用故事和案例来解释复杂的金融逻辑。例如,在谈论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时,他不会直接引用经济学公式,而是会讲述一个因为某项政策的出台,而让许多家庭一夜之间财富翻倍,或者瞬间陷入困境的故事。他会用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是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他也会深入剖析中国资本市场的独特之处,那些源于历史、文化和体制的因素,是如何塑造了它与其他国家市场不同的运行逻辑。 书中特别强调了“风险”这个概念。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告诫读者,金融市场永远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获利的地方。他会讲述自己曾经因为一次判断失误而遭受的损失,以及从那段经历中获得的深刻教训。他会提醒读者,在追逐财富的同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敬畏市场,理解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客观规律。他反对那些鼓吹一夜暴富的神话,提倡一种稳健、理性、长期的投资理念。 在描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时,作者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不仅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也时常将中国的金融进程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审视。他会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入与流出,分析全球经济周期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他预测未来,不是基于那些冰冷的图表和模型,而是基于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未来社会趋势的敏锐洞察。他会谈到科技对金融的颠覆性影响,谈到绿色金融的兴起,谈到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日益增强的话语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充满人情味。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作者就像一位坐在你对面的长者,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你分享那些他所经历过的、所理解过的金融世界。他鼓励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金融的概念,更要从中体会到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面对不确定性时应有的心态。 《岁月的低语:一位老友的金融往事》,是一本献给所有对金融市场怀有好奇心,对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感兴趣的人的书。它或许不能直接告诉你“下一只牛股在哪里”,但它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更清晰地认识到投资的本质,更从容地面对财富的起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金融市场二十年来的光荣与梦想,映照出无数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选择。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金融,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塑造着我们的现在,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它是一次关于时间、关于财富、关于人生,最真挚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投资理财金融经济”——这几个关键词,精准地描绘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实际操作的指南。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投资理财”的具体策略,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其他金融产品,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指引。同时,“金融经济”的视角,也意味着这本书将从更宏观的层面来分析问题,帮助我们理解金融活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一套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理财观,让自己的财富之路更加稳健和光明。

评分

读到“但斌”这个名字,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与信任。他作为一位在投资界享有盛誉的操盘手,其过往的投资理念和实践,总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示。我深知,金融市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中前行。“金融大改革”这个词,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议题。我迫切想知道,在当前中国金融领域发生着哪些颠覆性的变革?这些改革究竟会给我们的财富管理带来怎样的新逻辑?作者是否能够从他多年的实战经验出发,为我们提供一套更加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投资理财思路?我尤其关注“财富新逻辑”这一部分,它意味着过往的经验可能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期待从中获得宝贵的智慧。

评分

“明辨投资风向”——这不仅是一个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智慧的升华。金融市场的风向变幻莫测,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能够“明辨”的人,则能在风雨飘摇中找到方向,在喧嚣的市场中保持冷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训练这种“明辨”的能力。它或许会教我如何识别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如何规避那些潜在的风险陷阱。尤其是在“中信”这样的金融巨头背景下,这本书所提供的分析和建议,可能会更加权威和贴近实际。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独到的分析方法,或者一些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市场的脉搏,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的浪漫,"时间的玫瑰",仿佛预示着一段穿越时光、探寻金融奥秘的旅程。我一直觉得,金融市场并非冰冷的数字游戏,它承载着时代的脉搏,也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这本书的名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深度理解的渴望。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与“玫瑰”这一象征美好的意象相结合,来解读金融领域的复杂与动态。金融改革,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变革与机遇的张力。在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巨大、发展迅猛的国家,金融改革的每一次触动都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神经,也对整个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迷雾,看清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的宏大趋势。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金融逻辑剥茧抽丝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不再望而却步,而是能够理解并把握这些变化。

评分

“剖析中国资本市场大趋势”——这句话如同一个闪烁的信号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我常常感到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自己如同汪洋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对市场的方向把握不清。中国资本市场,这片充满机遇也伴随风险的广阔天地,其未来的发展走向究竟是怎样的?是持续的牛市,还是周期性的调整?是否存在一些隐性的规律和深层次的驱动力,是我们普通投资者难以窥见的?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自己对宏观经济和市场动向的洞察力,不再仅仅是跟随市场的脚步,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预判市场的可能走向。这本书,似乎承诺要揭示那些隐藏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背后的真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