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普中国书系 应急科普丛书 踩踏事故的预防与自救
定价:8.00元
作者:浙江省现代科普宣传研究中心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00739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活动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在有限的大型公共空间中人群流动的频度和密度大幅度增长,从而使人群大量聚集导致的拥挤踩踏事故风险也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校园、体育场所、娱乐场所等大型的公众集会场所,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分析拥挤踩踏事件发生的伤亡情况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对预防事故发生、避免重大影响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踩踏事故频发的场所有哪些?如何防范踩踏事故?发生踩踏事故时如何自救与互救?本书通过回顾外典型踩踏案例,进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了上述问题,既普及了踩踏事故常识,又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
目录
作者介绍
浙江省现代科普宣传研究中心于2005年7月由浙江省科协批准成立。中心一直致力于科普宣传的研究、创作、策划、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并与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共同研发数字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数字化、科普资源新媒体数字化项目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对于像踩踏事故这样高危的突发事件,很多时候我们都抱有一种“离我远点”的心态,直到它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才感到措手不及。这本《踩踏事故的预防与自救》的出现,就像是一剂及时的“预防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剖析踩踏事故的深层原因的。是人群的恐慌情绪蔓延?还是现场组织管理上的疏漏?亦或是场地设计本身就存在隐患?这些都是我非常想弄清楚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比如,在参加大型活动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位置?有哪些信号预示着危险正在临近?在人流涌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冷静,不被裹挟?这些细节性的指导,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其价值难以估量。
评分阅读《踩踏事故的预防与自救》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自我保护意识的全面升级。我一直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时,了解得越多,应对能力就越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导致踩踏事故发生的心理学因素,比如群体恐慌的传播机制,以及如何在这种情绪下保持理智。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现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的介绍,让他们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保障公众安全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一些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疑问,比如在参加大型活动时,如何辨别哪些区域是相对安全的,哪些地方又可能成为危险的聚集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化抽象的风险为具体的应对策略,让我们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具备主动保护能力的参与者。
评分我一直对各种类型的科普读物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次偶然接触到的《踩踏事故的预防与自救》,就正好符合我的胃口。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在“自救”部分会提供哪些实用的技巧。在人潮汹涌、无法动弹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是应该紧贴墙壁,还是找到相对稳定的支撑点?是应该尽量向下蹲伏,还是拼命向上挤?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特殊的姿势,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被挤压,或者在跌倒后快速起身?这些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对于我们普通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时,无疑是宝贵的生命线。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握。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一角发现了这本《踩踏事故的预防与自救》,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作为一名平时关注公共安全的人,总觉得在人多聚集的场合,总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而踩踏事故又是最可怕、最难以控制的一种。我一直对这类话题感到好奇,也希望能够提前了解一些应对方法。这本书从封面设计到字体排版,都给我一种很踏实、专业的感觉,没有花哨的插图,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严谨。我尤其对“预防”和“自救”这两个词很感兴趣,这说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风险有多大,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规避和应对。我翻看了目录,发现内容涵盖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不同场景下的风险评估、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具体逃生技巧。我非常期待能够深入阅读这本书,学习到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知识。
评分读完《踩踏事故的预防与自救》的开头部分,我便被书中详实的案例分析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过的悲剧,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踩踏事故的残酷与可怕。这种触及灵魂的震撼,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读这些案例背后的具体成因,比如,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这场灾难?是信息的不对称,还是应急预案的缺失?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系列针对不同场所(例如演唱会、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甚至商场促销)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方法。毕竟,不同的环境,人群的构成和行为模式都会有所差异,相应的应对策略也应该有所区别。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