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层科普工作指南
定价:30.00元
作者:罗晖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00912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基层科普场馆、企业、中小学校、社区、农村的广大科普工作者阅读学习,对于其他科普机构和社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医院和体育场所、文化团体和大众传媒等相关的科普工作者来说,本书亦可作为从事基层科普工作的实用指南。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内容提要
本书从理论探讨、概念界定、实践总结和典型展示等多元角度,就基层科普所涉及的功能和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方法、活动内容与形式,以及基层科普工作者(包括科普志愿者)的资质和任务等进行了科学细致的描述,为广大基层科普工作这做好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目录
作者介绍
罗晖,现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90年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士学位,200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先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没过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曾任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副处长、处长,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科技战略与政策、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领域。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专业”和“实用”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指导手册,更是一本包含大量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的实操指南。我翻阅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促膝长谈,听他分享多年来在基层科普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书中对于如何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设计出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的科普内容,提供了非常多创新性的思路。例如,在关于“如何吸引青少年参与科学活动”的部分,书中就列举了很多利用科技手段和游戏化元素的成功案例,让我耳目一新。我曾经尝试组织过几次针对青少年的科学实验活动,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很多孩子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在设计活动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兴趣点,并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元素,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科学。这本书的语言表达清晰明了,结构逻辑严谨,无论是作为一本工具书来查阅,还是作为一本教材来学习,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自从我开始关注社会科学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书籍,总觉得市面上缺少一本能够真正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书”。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基层科普工作指南》,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朴实,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理论,而是直击基层科普工作的痛点和难点。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理解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科普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扩大科普的覆盖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科普传播渠道的选择与优化”那一章,里面详细分析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社区活动等不同渠道的优缺点,并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特别是关于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抓住年轻受众的注意力,书中给出了一些非常新颖的视角和实操技巧,比如利用短视频、直播和互动游戏等方式,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以来依赖传统方式的科普工作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而且,这本书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也注重科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让我意识到,科普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体验的创造。
评分这本《基层科普工作指南》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科普工作者量身定做的。我拿到书的那一刻,感觉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战友。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设置非常实用,从科普理念的构建,到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执行,再到效果评估和传播技巧,简直是全方位的指导。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部分,里面列举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成功科普案例,这些案例的描述细致入微,不仅仅是成功经验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剖析了成功背后的原因,以及可以借鉴的亮点和需要注意的陷阱。比如,有一个关于农村地区儿童科学素养提升的案例,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结合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互动体验活动,这给我很大的启发。很多时候,我们在基层做科普,面临的资源有限,受众群体也各不相同,如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是最大的挑战。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思路,让我不再是凭着一腔热情和零散的经验在摸索,而是有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作为支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思路清晰了很多,也更有信心去设计和实施更有成效的科普活动了。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在基层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来说,这本《基层科普工作指南》都应该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是告诉你“如何做得更好”。我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没有将基层科普工作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为不同领域的科普工作者提供了通用的方法和原则。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科普工作者的能力建设”的内容,就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持续学习、交流和实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获取最新科学信息、如何提升沟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具体建议。我尤其欣赏的是,它还关注到了科普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心理调适和激励机制,这在我看来是非常人性化和具有远见的。很多时候,科普工作者容易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这本书则鼓励大家形成社群,互相支持,共同进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科普工作者社群的支持。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在乡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深知科学知识普及的困难和重要性。当我看到《基层科普工作指南》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救星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这些身处基层的人解决问题。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开展科普工作。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克服受众的认知壁垒和科学误区”的章节,就提供了非常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如何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来吸引听众的兴趣,以及如何识别和纠正常见的科学谣言。我曾经在组织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时,就遇到了很多村民对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接受科学的解释,当时真的束手无策。如果我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就能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毫无压力,而且里面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不需要太多的额外投入,就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