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漢年紀》三十捲,附《考異》十捲,南宋王益之撰。本書是一部記述西漢曆史的編年體史書,廣泛參閱瞭《史記》、《漢書》、《漢紀》、《資治通鑒》、《通典》等諸多著述,體製完備,內容豐富,尤其是《考異》部分,對所參諸書進行瞭大量的匡謬補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是研究西漢曆史的重要文獻。作者簡介王益之,字行甫,南宋人。著有《西漢年紀》三十捲(附《考異》十捲),《漢官總錄》十捲,《職源》五十捲。 王根林,上海古籍齣版社退休編輯,曾整理校點《西京雜記(外五種)》、《癸辛雜識》、《虞初新誌》等古籍。最近總在思考,我們現代人理解曆史,到底缺失瞭什麼。讀過一些現代通俗曆史讀物後,總覺得少瞭點“氣骨”。這本源自宋代的典籍,恰好彌補瞭這種缺失。它所呈現的曆史圖景,是建立在一種更宏大、更貼近時代語境的基礎上的。當我沉浸於這些古老的文字中時,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時的史傢在下筆時,肩負的是一種近乎道德的責任感。他們筆下的君王將相,不再是臉譜化的人物,而是充滿瞭復雜的人性掙紮。這種對“人”的關注,使得原本枯燥的曆史敘述變得跌宕起伏,充滿瞭戲劇張力,讓人讀起來既敬畏又唏噓,深思良久。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擺在案頭,光是裝幀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繁體竪排的排版,讓人仿佛一瞬間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初翻幾頁,便被那種古樸典雅的文字魅力所吸引,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瞭歲月的打磨,帶著特有的韻味。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看書”,不如說是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雖然我並非專業的曆史學者,但對大曆史的好奇心驅使我深入其中。那些關於權力更迭、傢族興衰的敘述,如同精妙的絲綫編織成的錦緞,細節之處充滿瞭令人拍案叫絕的洞察力。它不僅僅是對史實的羅列,更是一種對時代精神和人物命運的深刻剖析,文字中流淌齣的那種曆史的滄桑感,讓人在閤捲之時,仍久久不能平靜,迴味無窮。
評分拿到這本“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刊”中的一冊,首先感受到的是中華書局一貫的嚴謹與考究。這種匯集瞭曆代重要史著的係列,本身就代錶瞭一種學術的標杆。雖然我尚未完全讀完,但就其呈現的整體麵貌而言,它無疑為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窗口,去窺見古代史傢是如何構建和闡釋曆史的。閱讀過程中,我尤其留意瞭其中對於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記述角度,那與現代史學觀點不盡相同之處,恰恰是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它像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的是當時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那種樸素而深刻的史觀,遠比冰冷的數據要來得鮮活和具有啓發性。對於想要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史”的意義的人來說,這本冊子是不可多得的珍寶。
評分這是一次非常獨特的閱讀旅程,它考驗著讀者的耐心,也豐厚著讀者的學識。我發現,閱讀此類經過精心整理的宋代典籍,最大的樂趣之一,就在於對比不同時代對同一事件的側重點差異。古人的觀察視角,常常能提供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參照係,去重新審視那些我們自以為已經完全理解的曆史節點。它不是那種讓你一口氣讀完的“故事書”,而是需要你泡一杯茶,靜下心來,逐句推敲的“學問書”。每一次重讀某個章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這正是經典常讀常新的魅力所在。可以說,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脈絡有誌於深入瞭解的人而言,將其納入書架,都是一項極具價值的投資。
評分說實在的,一開始麵對竪排的繁體字,我的閱讀速度慢瞭不少,這是一種需要重新適應的節奏。然而,一旦進入狀態,那種沉浸感是橫排印刷難以比擬的。它強迫你放慢腳步,去品味每一個詞組的結構和力量。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相當精美,體現瞭對原典的尊重。每一次指尖拂過紙頁,都能感受到那種被精心對待的曆史文獻的厚重。我更傾嚮於將它視為一種“文史探幽”的工具,而非快餐式的閱讀材料。它要求讀者投入心力去辨析字裏行間蘊含的深意,去體會古人在記錄重大事件時的那種慎重與權衡。這種閱讀體驗,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緻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