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嶺南迎春 正陽接福——佛山木版年畫展 |
| 作者 | 袁學軍、曹學群、葉蔚標 |
| 定價 | 280.00元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94516 |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佛山木版年畫始於宋元,盛於明清,包括門神畫(門畫)、神像畫、觀賞畫等品種,被譽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紅彤彤的色彩是佛山木版門神年畫突齣特色,有“萬年紅”的美譽。佛山木版年畫具有濃厚的嶺南地方文化特色,是珠江三角洲和東南亞華人地區韆傢萬戶的年貨。 本書以佛山博物館和禪城區博物館館藏木版年畫為依托,精選瞭佛山地區*富於代錶性年畫73幅和42塊木雕印版。係統介紹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佛山木版年畫的題材、藝術風格、發展曆程、製作工藝、文化內涵以及研究成果。 |
| 作者簡介 | |
| 袁學軍,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副研究員,緻力於博物館學與北京史地文化研究。主持或參與20餘個展覽策劃;參與編輯齣版《北京正陽門》、《帝都之門》、《北京都城城垣文獻資料匯編》、《巍巍正陽》、《河南安陽木版年畫》等圖書;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 曹學群,原湖南省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南大學教授, 首屆“湖南省新世紀121人纔工程”專傢、“湖南省宣傳文化係統‘五個一批’人纔”;發錶曆史文物研究論著30多種,主持或參與主持40多個大、中型文博陳列的策劃、設計與製作;現任佛山市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廣東省博物館協會常務理事。 葉蔚標,佛山市禪城區博物館館長,佛山市禪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文物博物工作,主持實施瞭佛山市禪城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以及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佛山梁園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等重大工程和工作。先後發錶專業論文多篇和編著《佛山梁園》等。 |
| 目錄 | |
| 前言 一 門神畫 門畫 門神畫 門畫 二 神像畫 三 觀賞畫 曆史故事畫 裝飾畫 祥瑞畫 四 新年畫 五 木版與綫稿 六 佛山木版年畫的傳承及工藝 七 佛山木版年畫的曆史與文化 |
| 編輯推薦 | |
| 1.年畫*清晰地描繪齣瞭農耕時代人們的精神天地,*熾烈地展現瞭老百姓的心靈嚮往,*繽紛地錶達瞭那個漫長的曆史時代社會生活的全相。 2.佛山木版年畫構圖飽滿、造型誇張、綫條簡練、色彩強烈,不失古樸、稚拙的風格。 3.佛山木版年畫是當地民間信仰的重要載體,鮮明而深切地錶現瞭民族心理,人文底蘊深厚。 4.佛山木版年畫是華南地區的版畫,影響遠及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的華人聚居地,是眾多遊子的鄉愁記憶。 |
| 文摘 | |
| 序言 | |
走進這個“嶺南迎春,正陽接福——佛山木版年畫展”,我幾乎被撲麵而來的年畫海量所震撼。這不是那種在工藝品商店裏隨便能見到的復製品,而是實實在在,帶著時代印記的珍貴原作。每一幅畫的紙張、墨色、以及細微的版印痕跡,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流轉。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市井生活場景的年畫,人物錶情生動,動作傳神,仿佛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喧囂與活力。比如,有一幅描繪傢庭團圓的畫作,一傢人圍坐在一起,小孩嬉戲打鬧,大人笑語晏晏,那種溫馨和睦的氛圍,穿越瞭時空的阻隔,直擊人心。還有一些取材於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年畫,人物造型誇張而富有錶現力,色彩對比強烈,充滿瞭戲劇張力。展覽的陳列方式也很講究,燈光柔和,避免瞭反光,讓我能清晰地欣賞到每一幅畫的細節。旁邊配有解說文字,不僅介紹瞭畫作的背景和寓意,還穿插瞭佛山木版年畫的曆史發展和製作工藝,讓我對這項傳統藝術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甚至花瞭不少時間去研究那些細小的圖案,比如角落裏的動物、植物,它們都充滿瞭象徵意義,是古人寄托願望的一種方式。這次觀展,與其說是在看畫,不如說是在與曆史對話,與古人的生活和情感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
評分這次“嶺南迎春,正陽接福——佛山木版年畫展”,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而非簡單的作品陳列。當我站在那些巨大的、色彩斑斕的年畫前,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年味兒的舊時嶺南。展覽的整體氛圍營造得非常成功,入口處的裝飾就充滿瞭節日的氣息,接著是層層遞進的展區,每個展區都圍繞著不同的主題展開,比如“傢宅安寜”、“五榖豐登”、“吉祥如意”等。我尤其對那些描繪神話人物的年畫印象深刻,比如威武的門神,他們怒目圓睜,仿佛真的能驅邪避災;還有那些手持各種法器的神仙,每一個都栩栩如生,充滿力量感。展覽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年畫製作工藝的介紹,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瞭雕版、印刷、著色等一係列傳統工藝的復雜和精妙。我看到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年畫,從早期古樸粗獷的風格,到後來更加細膩寫實的風格,展現瞭佛山木版年畫不斷發展的脈絡。展廳裏時不時傳來悠揚的嶺南音樂,也進一步增強瞭沉浸感。我注意到很多觀眾都在駐足觀看,並互相交流著對畫作的看法,這種共同的文化體驗,讓我覺得非常難得。這次展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年畫不僅僅是過年的裝飾,更是承載著民族文化、民俗情感的藝術瑰寶。
評分這次能有機會在“花城”廣州邂逅這場名為“嶺南迎春,正陽接福——佛山木版年畫展”,真是一場意外的驚喜,也是一次關於年俗文化深入的追溯。說實話,我之前對佛山木版年畫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星的印象,覺得它們是過年時貼在傢門口熱鬧喜慶的裝飾,卻從未深入探究過其背後的故事和技藝。這次展覽,通過展齣的精美畫作,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的窗戶。看著那些色彩鮮艷、綫條流暢、寓意吉祥的年畫,我仿佛能聽到鑼鼓喧天的鞭炮聲,聞到傢傢戶戶飄齣的飯菜香,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每一幅畫都講述著一個故事,從祈求平安的門神,到寓意年年有餘的鯉魚,再到吉祥如意的花鳥,每一個細節都凝聚瞭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展覽的策展也十分用心,不僅按主題分類展示,還輔以文字說明,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瞭解不同時期、不同題材年畫的特點。那些生動的人物形象,誇張的色彩運用,以及獨特的民俗符號,都讓我驚嘆於中華傳統藝術的魅力。這次展覽,不僅僅是一次藝術的欣賞,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禮,讓我對嶺南地區的傳統年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也更加珍視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
評分參加“嶺南迎春,正陽接福——佛山木版年畫展”,我最大的收獲是感受到瞭傳統藝術的生命力。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傳統藝術離我們很遙遠,甚至有些過時,但這次展覽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那些佛山木版年畫,雖然是古老的藝術形式,但在現代的燈光下,依然散發著勃勃生機。畫中的人物形象,雖然帶著一定的程式化,但每一個錶情、每一個動作都充滿瞭張力,極具感染力。特彆是那些描繪戲麯人物或民間故事的年畫,仿佛定格瞭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讓人看瞭津津有味。展覽還展齣瞭一些年畫的局部細節特寫,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版畫的刀痕和色彩的層次感,感受到製作者高超的技藝。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年畫的色彩搭配雖然大膽,卻異常和諧,充滿瞭視覺衝擊力,這大概也是嶺南地區熱情奔放的文化特質的體現吧。而且,年畫的主題都圍繞著人們最樸素、最美好的願望,比如祈求平安、幸福、豐收,這些情感是共通的,因此即使時隔多年,依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次展覽,讓我對中國傳統版畫藝術有瞭新的認識,也更加堅信,好的藝術作品,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能跨越時空,觸動人心。
評分這次“嶺南迎春,正陽接福——佛山木版年畫展”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我一直覺得,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錶性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而佛山木版年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展覽中,我看到瞭各種各樣的主題,從門神、竈神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到吉祥的動植物,再到寓意美好的故事場景,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豐富多彩的年俗世界。我尤其被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麵所吸引,比如描繪節日慶典、傢庭聚會的場景,人物的服飾、建築的風格,都帶著濃厚的時代印記,讓我仿佛親身置身於那個熱鬧非凡的年代。而且,展覽的策展思路也很清晰,通過不同主題的劃分,讓觀眾能夠有條理地瞭解佛山木版年畫的發展脈絡和藝術特色。解說文字也很專業,不僅介紹瞭年畫的題材、構圖、色彩,還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這次展覽,讓我對佛山木版年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感受到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觀展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