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舫:花鸟 (明)黄凤池 9787539481401

诗画舫:花鸟 (明)黄凤池 97875394814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黄凤池 著
图书标签:
  • 诗画舫
  • 花鸟
  • 黄凤池
  • 明代文学
  • 绘画
  • 鸟类
  • 花卉
  • 古代典籍
  • 艺术史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481401
商品编码:295168847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诗画舫:花鸟
作者 (明)黄凤池
定价 18.00元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9481401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该书汇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扇谱六部分,每部分为一册,共收名家手书题词、唐诗400余首,配画400余幅,用古画解古意,颇具匠心。其中辑录了《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为“四君”,以这四种植物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流传开来,后人便用“四君子”来统称梅、兰、菊、竹了各册均有序言,册《山水》前有《唐六如画并序》,从时间上推测,唐寅已经去世近百年,应该是托名唐寅所作。其他册分别由陈继儒等人作序,他们生活年代与落款时间吻合可信。


   作者简介

黄凤池,明代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动在明代万历至天启年间,是的书商,后迁居杭州开设书坊集雅斋,专门出版画谱类图书。集前辈书画诸家书法绘画作品,分类摹刻编撰成册《诗画舫》6册。此书开创了绘画刻本先河,影响以后刊刻行世的《芥子园画传》等诸画谱。


   目录

   编辑推荐

适合书画爱好者学习,借鉴。


   文摘





   序言

诗画舫:花鸟 一、 绣羽啼红,丹青绘春——明代花鸟画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悠久的绘画传统中,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寄托着文人雅士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体悟,以及对高洁品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画舫:花鸟》这部作品,正是明代花鸟画艺术的一面生动镜子,以其精湛的笔墨技法和深邃的艺术思想,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花鸟画的独特风貌。 明代,在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跃的背景下,花鸟画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文人画与院体画交相辉映,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人画家们更加注重写意传神,强调笔墨情趣,将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融入笔端,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而宫廷画师则在继承宋代院体画工整细腻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时代特色,画面更加华丽富贵,寓意吉祥。 《诗画舫:花鸟》正是汇集了这一时期诸多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它们共同展现了明代画家们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从枝头怒放的牡丹,到水边嬉戏的白鹭;从雨后初霁的芭蕉,到秋风染就的枫叶,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世界。 二、 笔墨的生命,意象的诗意——解读《诗画舫:花鸟》中的艺术语言 审视《诗画舫:花鸟》中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明代花鸟画在笔墨运用上的精进与成熟。画家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形似,而是更加注重笔墨本身的表现力,通过线条的曲直、墨色的浓淡、水法的运用,来塑造物象的质感、神韵和生命力。 比如,对于花卉的描绘,画家们或用工笔细描,将花瓣的娇嫩、花蕊的精致刻画得淋漓尽致,如丝绸般光滑的花瓣,仿佛能嗅到淡淡的幽香;或用写意手法,寥寥数笔,便将花朵的生机与动态捕捉到位,一团团、一簇簇,自然而然,充满了勃勃生机。枝干的遒劲有力,叶片的舒展飘逸,无不体现着画家对物象内在生命力的把握。 鸟类的描绘更是花鸟画的点睛之笔。羽毛的细腻光泽,眼睛的神采飞扬,姿态的或栖息、或飞翔、或鸣唱,都展现了画家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细致观察。有些作品中的飞鸟,笔势迅疾,羽翼舒展,仿佛能听到它们在空中划过的声音;有些则静卧枝头,神情安详,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花鸟画在“意”的追求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画家们常常将花鸟与山水、人物相结合,或是在画面中融入诗句,将绘画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一幅花鸟画,可能蕴含着一段典故,可能寄托着一份情感,可能表达着一种人生哲理。例如,画中常常出现的松、竹、梅、兰等,不仅是自然的景物,更是文人品格的象征,是“四君子”精神的体现。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高洁,鸳鸯象征美满,这些象征意义赋予了花鸟画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画舫:花鸟》中的作品,正是这些艺术语言的集大成者。它们向我们展示了明代画家们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墨韵,以及丰富的象征意义,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世界。 三、 时代的印记,审美的流变——《诗画舫:花鸟》中的文化图景 《诗画舫:花鸟》不仅是艺术品的汇集,更是明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明代是一个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这种社会变革也体现在了艺术领域,使得花鸟画的创作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观赏性和装饰性。 从画面风格上看,我们可以看到明代花鸟画的地域性特征和流派差异。例如,江南地区的花鸟画风格多变,既有继承宋代院体的工致,也有文人写意的清新。而宫廷画院的作品则倾向于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寓意吉祥,多用于宫廷装饰和赏赐。 《诗画舫:花鸟》的编纂,也反映了明代士人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追求。他们对花鸟画的热爱,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对理想人格、高洁情操的向往。在那个时代,绘画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利,文人士大夫阶层成为了花鸟画创作和传播的重要推动力。他们通过诗、书、画的结合,将个人情感、人生感悟融入作品,使得花鸟画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这部作品,仿佛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他们笔下的花鸟,或许是书房案头的陈设,或许是庭院中的景致,更可能是内心深处情感的投射。一枝傲然独立的寒梅,寄托着不畏严寒的坚韧;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描绘着自由自在的向往。 四、 传承与创新——《诗画舫:花鸟》的艺术价值与启示 《诗画舫:花鸟》所收录的作品,无疑是明代花鸟画艺术的瑰宝。它们在继承宋代绘画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明代画家们独特的创造力,为后世的花鸟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从艺术价值上看,这些作品在技法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立意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文化内涵上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更是了解明代社会、文化、审美的重要窗口。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诗画舫:花鸟》所传递的艺术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对外在形态的模仿,更是对内在生命力的捕捉和对情感意境的表达。它鼓励我们,在观察自然时,要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体悟生命的美好与力量;在创作时,要追求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深远,将个人情感与艺术融为一体。 阅读《诗画舫:花鸟》,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作品,犹如一条诗画的船舫,载着我们穿越时空,在明代的艺术长河中,悠然畅游。

用户评价

评分

《诗画舫:花鸟》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静谧的庭院中,偶遇一位才华横溢的隐士,他用画笔和诗句,向你娓娓道来他对自然万物的深情。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华丽的辞藻或繁复的技法,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意”的表达上。黄凤池先生笔下的花鸟,虽然形神兼备,但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气韵。我喜欢那些看似简单的构图,却能在细微之处显现出不凡的功力。一两朵盛开的花,几笔写意的枝叶,再配上一只点睛之笔的飞鸟,便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而那些题画诗,更是精炼而富有哲理,它们与画面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氛围。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细细品味每一笔墨的痕迹,每一字句的韵味。这是一种远离尘嚣的阅读体验,让我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升华。

评分

初拿到这本《诗画舫:花鸟》,内心是充满期待的。一直以来,我对于古人如何将诗与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为一体,便有着浓厚的兴趣。黄凤池先生的这部作品,据说是明代花鸟画的集大成者,我深信其中一定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装帧和古朴的纸张,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文人雅士辈出的年代。每一幅画作都栩栩如生,色彩淡雅而不失韵味,构图疏密有致,笔墨之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功力。我尤其被其中描绘的那些花卉和禽鸟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象,更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那迎风摇曳的梅花,傲然挺立的竹子,以及展翅欲飞的燕雀,都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而画作旁的题诗,更是点睛之笔,它们用凝练的文字,将画面的意境升华,使观者在视觉和精神上都得到双重的享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品味每一笔、每一字所蕴含的古老智慧与艺术情趣。

评分

当我开始细致地研读《诗画舫:花鸟》中的每一幅作品时,我才真正领略到黄凤池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他对花鸟的描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无论是梅兰竹菊的雅致,还是牡丹芍药的雍容,亦或是飞鸟游鱼的灵动,他都能运用恰到好处的笔墨和色彩,将它们的形态、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满足于单纯的写实,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他善于捕捉物象最能打动人心的瞬间,并将其定格在画面之中。比如,我看到一幅画中,一只小鸟正扑腾着翅膀,似乎要飞离枝头,那瞬间的动态感,以及眼神中的渴望,都让人心生怜惜。而与之相配的诗句,则更增添了一份诗意和哲思。通过这些作品,我不仅学习到了花鸟画的技法,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古人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评分

对于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我而言,能够接触到《诗画舫:花鸟》这样的佳作,实属难得。这本书的魅力,不单单在于其精美的图画,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积淀。黄凤池先生的创作,体现了明代花鸟画的精髓,他既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又在技法和意境上有所创新。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写意和写实的结合运用,能够在逼真地再现物象的同时,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使其超越单纯的具象描绘。画作中的诗句,更是如同画龙点睛,将画面的意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发观者无限的遐想。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体悟,仿佛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关于美学、关于哲学、关于生活态度的艺术教科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审视自然、审视生活的新视角,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是一次令人惊艳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黄凤池的《诗画舫:花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一直觉得,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技法,更应该触及到观者的内心深处,引发共鸣。《诗画舫:花鸟》做到了这一点。我发现,作者在创作时,绝不仅仅是“画”而已,他似乎是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都倾注在了笔尖之下。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只鸟,都仿佛是他精心观察、反复推敲后的结果。而那些诗句,更是与画面相得益彰,它们像是画家的心声,又像是观者的解读,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艺术世界。我常常在一幅画前驻足良久,试图捕捉画面中那一闪而过的灵感,以及诗句背后隐藏的情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花鸟画的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像”与“不像”,而是上升到了“意境”和“神韵”的层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