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成为合格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
定价:19.80元
作者:张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0301348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道德健康等三方面标准。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目臻完满的状态。
本书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入手,介绍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揭示了塑造健康心理状态的要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书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因势利导的教育和辅导手段,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本着尊重、共情和真诚这三个基本要求,本书还对其他各类人群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处的情境和具体的心理问题予以分析和解释,为心理咨询的实施提供了的技巧,从而促进人们保持心理健康,缓解精神压力,提高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并*终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内容提要
“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是一套从心理学的入门开始,全面地对心理学所涉及的领域进行介绍的丛书。其内容充实,图文结合,深入细致地探求心理学的内涵,旨在解决人们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是这套丛书之一。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等三方面,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成为保证健康的及其重要的一环。本书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揭示塑造健康心理状态的要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提供给学校和家长因势利导的教育手段。对具体的心理问题和情境予以分析和解释,加强心理咨询的技巧的使用,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精神压力,提高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提升生活品质。
本书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对于心理咨询人员以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的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章 心理与健康
人心理的实质
健康的概念
健康模式的演进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判断
心理健康思想的渊源
各种因素在心是健康中的整合作用
环境因素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理论基础
古代的“养心之道”
世界心理卫生运动
中国心理卫生运动
心理健康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标准的确定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测量
决定心理健康可能性的诸因素
亲子关系和教养态度
父母的个性、修养和家庭气氛
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
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
专栏 保持心理平衡
第2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整体性、主体性与活动性
重要的两个结合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科渗透、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门素质要求
专栏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
第3章 尊重、共情、真诚
第4章 学校心理咨询技术
第5章 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着实让我这个一直在教育领域摸索前行的老师,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合格的教师”,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当下赋予这个命题的全新维度和更深层次的内涵。我常常思考,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对“合格”的定义是否也需要不断更新?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新一代的年轻学子时,他们的成长环境、心理需求、以及所要应对的挑战,都与过去截然不同。这本书的副标题,“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更是让我眼睛一亮。我非常认同“图解”这种方式,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会是陈词滥调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视觉化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更容易被我们这些需要将其转化为实际教学方法的教师所理解和吸收。我非常好奇,书中会触及哪些“现代人心理新话题”。会不会是关于数字时代对青少年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影响?是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压力,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又或者,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理解并接纳自己?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习到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心理健康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更健康、更积极的状态下成长。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名字太有分量了。“成为合格的教师”这五个字,就像一个沉甸甸的责任,也像是一个光明的前景,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如何才能达成。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当下的热门,也是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一直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如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宝典”,能够为我这个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我非常期待书中会涉及哪些“心理新话题”。是不是会探讨现在孩子们面临的独特压力,比如学业竞争、家庭教育模式的变迁、甚至是一些社会现象对他们心理的影响?而“图解”这个关键词,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会非常强。我猜想,它不会是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著作,而是用清晰易懂的图画,把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变得可视化,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从而更容易被我们这些实践者所理解和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信号,如何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和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让我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评分初次接触到这本书的名称,便被其深刻而又贴近现实的题目所吸引。作为一名身处教育一线,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我始终将“合格”二字视为前进的动力和追求的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关键领域,在我看来,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关乎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他们能否在充满挑战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本书的副标题“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更是点燃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猜测,它不会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而是以一种更为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解读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困境和发展难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下社会中那些涌现出的新型心理问题,例如,虚拟社交对真实人际交往的影响,信息过载如何干扰个体的注意力与情绪管理,或是快节奏生活下,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平和与稳定。而“图解”的形式,更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它有望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如同观看一部精彩的纪录片,轻松掌握那些关键的心理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箱,让我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学生的情感需求,更有效地介入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合格”的教师。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脑洞大开!虽然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但说实话,我总觉得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我总缺了点什么,不够“与时俱进”。这本书的标题“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尤其好奇“图解”这个词,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示来讲解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这对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各种脑图、流程图,甚至是一些幽默的漫画,帮助我理解那些听起来有点高深的心理学名词。而且,“现代人心理新话题”,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现在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烦恼,跟我们那个年代肯定大不一样。网络、社交媒体、各种新兴的社群文化,这些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会不会触及这些热点话题?比如,网络成瘾、校园欺凌的新形式、青春期叛逆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又或者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作为老师,我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挑战,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人格。这本书,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它在我书桌上,散发着知识的光芒,等待我去探索那些我从未涉足过的心理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及书名“成为合格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图解现代人心理新话题”,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的心理挑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本书的题目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既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聚焦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我特别欣赏“图解”这个词,它暗示着这本书的内容将是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运用大量的图表、插画、甚至是漫画,将一些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具象化,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教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不禁开始想象,书中会涵盖哪些“现代人心理新话题”。是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是关于如何应对网络欺凌?是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还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心态?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让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积极地预防和促进。这本书,我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导师,正准备向我展示如何成为一名更懂学生、更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