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金融改革40問
:48.00元
售價:32.6元,便宜15.4元,摺扣67
作者:王江 等
齣版社: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313109439
字數:136000
頁碼:1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改革到深處,中國金融改革嚮何處去?
《中國金融改革40問》由王江、張春和硃寜主編,為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9位教授對中國金融改革的獨到見解。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宏觀經濟與金融改革之問、貨幣改革之問、資本市場改革之問,迴答瞭40個金融領域的焦點問題,包含人民幣國際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資産證券化、金融監管等。
《中國金融改革40問》適閤金融界、經濟界、高校以及機構相關讀者參考閱讀。
王江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院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瑞穗金融集團講席教授
美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金融學博士
研究領域:資産定價理論、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證券市場微結構、國際金融、金融創新和金融工程等
這本書的一些章節,特彆是關於農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部分,讓我看到瞭金融改革更溫情的一麵。過去,我總覺得金融改革離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些遙遠,更多的是關於宏觀經濟的博弈。但讀到書中關於如何通過金融創新,讓更多的小微企業、農民、低收入群體能夠獲得信貸支持,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時,我纔真正感受到金融改革的價值和意義。它不僅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體現。書中對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的分析,也讓我看到瞭技術進步如何能夠打破信息壁壘,降低服務成本,讓金融服務更加觸手可及。這讓我對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方嚮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要發展壯大,更要服務於人民,服務於國傢的發展戰略,實現更廣泛的社會效益。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對於理解中國金融風險的演變和應對機製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視角。在經曆瞭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而這本書恰好觸及瞭這個敏感但至關重要的話題。書中對不良資産處置、影子銀行治理、房地産金融風險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的梳理,讓我對中國金融體係的韌性有瞭一個更客觀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風險防範和化解的係統性思考,它不是簡單地列舉風險點,而是試圖從製度設計、監管手段、市場約束等多個維度,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穩健的金融體係。讀完這些章節,我感覺自己對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個宏大命題,不再是停留在新聞標題的層麵,而是有瞭更深入、更具象的理解,也更理解瞭國傢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為何如此強調金融穩定。
評分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它沉甸甸的厚度吸引瞭,封麵設計樸素卻又不失莊重,一看就是一本學術性較強的著作。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軌跡,特彆是金融領域的改革曆程非常感興趣,總覺得要理解當下中國的經濟狀況,就必須深入剖析過去幾十年的金融變革。這本書的名字《中國金融改革40問》恰好擊中瞭我的好奇點。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穿越中國金融改革的迷霧,解答那些睏擾我已久的問題。從宏觀政策的製定到微觀市場的運作,從銀行體係的轉型到資本市場的開放,從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到金融風險的防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不僅僅是羅列事實和數據,更重要的是能夠解析這些改革背後的邏輯、麵臨的挑戰以及取得的成就。當然,我也知道40個問題可能隻是一個縮影,但如果能精選齣那些最具代錶性、最具深遠影響的問題進行解答,那也足以讓我受益匪淺。我對書中可能齣現的案例分析、數據圖錶以及專傢觀點充滿瞭期待,希望能藉此機會,建立起對中國金融改革更清晰、更係統的認知框架。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腦子裏縈繞著許多關於金融創新和風險控製的思考。書中關於數字貨幣的討論,讓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技術革新對傳統金融體係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它不僅僅是支付方式的改變,更觸及瞭貨幣發行、央行職能,甚至國傢主權的邊界。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現有的金融監管體係,它是否能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如何在新技術浪潮中,既能擁抱創新,又能有效防範潛在的係統性風險?書中提及的一些案例,雖然沒有深入展開,但足以引發我對於“監管沙盒”等創新監管模式的遐想。同時,在談到對外開放和國際閤作時,我也深切體會到中國金融體係在融入全球經濟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從吸引外資到走齣去,金融的全球化進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保持自身獨立性,又能與其他國傢建立互利共贏的關係,是中國金融改革麵臨的長期課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理解金融全球化復雜性的另一扇門。
評分我對書中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曆程的解讀印象尤為深刻。從最初的股票試點,到如今的科創闆、創業闆注冊製改革,每一步都充滿瞭探索與試錯。我曾一度覺得資本市場就是個“賭場”,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瞭解到其背後復雜的製度設計和政策考量。它不僅是融資的平颱,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是國傢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關鍵支撐。書中關於資本市場如何服務實體經濟的論述,讓我意識到,真正健康的資本市場,應當是能夠有效引導資金流嚮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淘汰落後産能,而非僅僅追求短期炒作。此外,書中對金融監管的分析,也讓我看到,在強調市場效率的同時,如何建立健全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監管體係,既防止市場失靈,又能避免監管過度,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平衡和調整的藝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