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去梯言-股災簡史:逃頂、監管、交易規則和熔斷機製的那些事兒
定價:39.80元
售價:27.1元,便宜12.7元,摺扣68
作者:劉海亮,買敬江
齣版社:立信會計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4294909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這本書不僅寫給股市菜鳥,也寫給幾經沉浮的老股民,對於那些每次交易後都患得患失的股民來說,《股災簡史》更是之書!◆理清影響股市發展的重大脈絡,300年股票曆史一本書讀透股票市場的起源;西方股市發展的“群狼時代”與的監管;中國的證券發展史;市場交易幕後黑手的罪與罰……
章
股災:證券市場的幽靈/ 001
1. 掏空法國的密西西比股災 / 003
2. 破碎的英國南海泡沫 / 011
3. 撼動美國的“黑色星期二” / 021
4.“黑色星期一”再臨 / 028
5. 震撼日本的1990 / 034
【章末結語】 / 039
第二章
逃頂:操盤聖手的成與敗/ 041
1. 利弗莫爾: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 / 043
2. 威廉·江恩:預測大師的戰績 / 050
3. 小羅伯特·R.普萊切特:宗師的敗筆 / 053
4. 本傑明·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的失利 / 056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吸引人的,一種深沉而略帶曆史感的色彩搭配,讓人聯想到那些沉甸甸的金融事件。我本來對金融曆史瞭解不多,但“股災簡史”這幾個字,以及後麵緊跟著的“逃頂、監管、交易規則和熔斷機製”這些術語,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總覺得,每一次市場的劇烈波動,背後都蘊含著值得深思的故事。我特彆想知道,在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決策者是如何應對的,他們的判斷是基於什麼邏輯?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些事件又提供瞭怎樣的經驗和教訓?我一直覺得,瞭解曆史,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曆史,就像是擁有瞭一麵鏡子,可以照見我們現在的行為,並為未來提供一些指導。這本書的名字恰好抓住瞭我這種心理,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堆數據的堆砌,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影響著無數人命運的敘事。我希望它能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我揭開那些復雜金融術語背後的真相,讓我對市場運行的邏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監管”這個詞,總是伴隨著一些復雜的情緒。一方麵,我們期望監管能夠維護市場的公平和穩定,防止大的風險發生;另一方麵,又擔心過度監管會扼殺市場的活力,阻礙創新。這本書提到瞭“監管”,這讓我很感興趣。我想知道,在不同的股災時期,監管機構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的政策調整是齣於怎樣的考量?有沒有一些監管措施,在當時看起來可能有些爭議,但事後證明是明智的?反過來,有沒有一些疏忽或者錯誤的監管,反而加劇瞭市場的動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不同國傢、不同曆史時期監管政策的演變,以及它們對市場格局産生的長期影響。瞭解這些,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市場的運作機製,也能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世界裏,規則和秩序的重要性。
評分“交易規則”聽起來可能有點枯燥,但仔細想想,正是這些規則塑造瞭市場的形態。從漲跌停闆到T+1,再到熔斷機製,每一次規則的變動,都可能對市場參與者的行為産生深遠的影響。這本書將“交易規則”與“股災”聯係在一起,我非常期待。我想瞭解,在那些經典的股災中,現有的交易規則是否存在漏洞,或者說,是否恰恰是某些規則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瞭危機的爆發?而事後,又是哪些交易規則的調整,幫助市場逐步恢復瞭秩序?我希望這本書能用生動的語言,解釋這些規則是如何在危機中失效,又是如何在危機後被改進,以及這些改進是如何改變瞭市場的“遊戲玩法”。對我這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清晰地理解交易規則,是避免盲目操作、減少不必要損失的基礎。
評分“熔斷機製”這個概念,相信很多人在近些年的金融市場中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它的初衷是為瞭給市場“踩刹車”,防止恐慌情緒的蔓延,但實際效果如何,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這本書提到瞭“熔斷機製”,我非常想知道,在它被引入之前,或者在它被實施的過程中,都經曆過哪些討論和爭議?它在實際的股災中究竟起到瞭怎樣的作用?是成功地阻止瞭災難的進一步擴大,還是反而因為其自身的觸發,加劇瞭市場的恐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來分析熔斷機製的有效性,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畢竟,一個設計不當的“刹車”係統,可能會導緻更大的麻煩。瞭解熔斷機製的運作原理和實際效果,對於我們理解現代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至關重要。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洞察先機的“逃頂者”感到非常好奇。他們是如何做到在市場狂熱的頂峰全身而退,甚至還能從中獲利的?這其中肯定不僅僅是運氣,更多的是一種敏銳的嗅覺和深刻的洞察力。這本書提到“逃頂”,這正是我一直想要瞭解的部分。我想知道,這些所謂的“逃頂者”他們觀察的是哪些信號?是宏觀經濟數據,還是市場情緒的變化,亦或是技術指標的預警?他們是如何在彆人貪婪的時候保持清醒,又如何在恐懼中做齣理性的決定?我希望這本書能通過案例分析,甚至是模擬性的場景,來剖析這些“逃頂”的智慧。或許,通過學習他們的經驗,我也能為自己的投資之路增添一份保障,不至於在市場的潮起潮落中迷失方嚮。畢竟,每一次巨大的虧損,都可能是因為錯過瞭“逃頂”的時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