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去梯言-股灾简史:逃顶、监管、交易规则和熔断机制的那些事儿
定价: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刘海亮,买敬江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429490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这本书不仅写给股市菜鸟,也写给几经沉浮的老股民,对于那些每次交易后都患得患失的股民来说,《股灾简史》更是之书!◆理清影响股市发展的重大脉络,300年股票历史一本书读透股票市场的起源;西方股市发展的“群狼时代”与的监管;中国的证券发展史;市场交易幕后黑手的罪与罚……
章
股灾:证券市场的幽灵/ 001
1. 掏空法国的密西西比股灾 / 003
2. 破碎的英国南海泡沫 / 011
3. 撼动美国的“黑色星期二” / 021
4.“黑色星期一”再临 / 028
5. 震撼日本的1990 / 034
【章末结语】 / 039
第二章
逃顶:操盘圣手的成与败/ 041
1. 利弗莫尔: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 043
2. 威廉·江恩:预测大师的战绩 / 050
3.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宗师的败笔 / 053
4. 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失利 / 056
“熔断机制”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在近些年的金融市场中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它的初衷是为了给市场“踩刹车”,防止恐慌情绪的蔓延,但实际效果如何,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本书提到了“熔断机制”,我非常想知道,在它被引入之前,或者在它被实施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讨论和争议?它在实际的股灾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成功地阻止了灾难的进一步扩大,还是反而因为其自身的触发,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分析熔断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毕竟,一个设计不当的“刹车”系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麻烦。了解熔断机制的运作原理和实际效果,对于我们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至关重要。
评分“交易规则”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仔细想想,正是这些规则塑造了市场的形态。从涨跌停板到T+1,再到熔断机制,每一次规则的变动,都可能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将“交易规则”与“股灾”联系在一起,我非常期待。我想了解,在那些经典的股灾中,现有的交易规则是否存在漏洞,或者说,是否恰恰是某些规则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危机的爆发?而事后,又是哪些交易规则的调整,帮助市场逐步恢复了秩序?我希望这本书能用生动的语言,解释这些规则是如何在危机中失效,又是如何在危机后被改进,以及这些改进是如何改变了市场的“游戏玩法”。对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清晰地理解交易规则,是避免盲目操作、减少不必要损失的基础。
评分“监管”这个词,总是伴随着一些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们期望监管能够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防止大的风险发生;另一方面,又担心过度监管会扼杀市场的活力,阻碍创新。这本书提到了“监管”,这让我很感兴趣。我想知道,在不同的股灾时期,监管机构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政策调整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有没有一些监管措施,在当时看起来可能有些争议,但事后证明是明智的?反过来,有没有一些疏忽或者错误的监管,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动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监管政策的演变,以及它们对市场格局产生的长期影响。了解这些,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也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金融世界里,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一种深沉而略带历史感的色彩搭配,让人联想到那些沉甸甸的金融事件。我本来对金融历史了解不多,但“股灾简史”这几个字,以及后面紧跟着的“逃顶、监管、交易规则和熔断机制”这些术语,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总觉得,每一次市场的剧烈波动,背后都蕴含着值得深思的故事。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决策者是如何应对的,他们的判断是基于什么逻辑?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事件又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一直觉得,了解历史,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历史,就像是拥有了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现在的行为,并为未来提供一些指导。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抓住了我这种心理,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堆数据的堆砌,而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影响着无数人命运的叙事。我希望它能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揭开那些复杂金融术语背后的真相,让我对市场运行的逻辑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洞察先机的“逃顶者”感到非常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在市场狂热的顶峰全身而退,甚至还能从中获利的?这其中肯定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是一种敏锐的嗅觉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本书提到“逃顶”,这正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部分。我想知道,这些所谓的“逃顶者”他们观察的是哪些信号?是宏观经济数据,还是市场情绪的变化,亦或是技术指标的预警?他们是如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保持清醒,又如何在恐惧中做出理性的决定?我希望这本书能通过案例分析,甚至是模拟性的场景,来剖析这些“逃顶”的智慧。或许,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也能为自己的投资之路增添一份保障,不至于在市场的潮起潮落中迷失方向。毕竟,每一次巨大的亏损,都可能是因为错过了“逃顶”的时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