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並購戰略如何尋找理想的並購對象
:45.00元
售價:32.9元,便宜12.1元,摺扣73
作者:張海珊,陳雄兵
齣版社:中國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3626354
字數:160000
頁碼:17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並購戰略——如何尋找理想的並購對象》由張 海珊和陳雄兵著,本書以係統論、資源基礎理論、知 識資本 理論、價值鏈理論、模糊數學、神經網絡等作為理論 基礎和分析工具,堅持定 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閤、規範研究與實證檢驗相結 閤的研究範式,沿著理 論基礎——資源匹配的機理分析——資源匹配程度的 衡量——並購雙方總 體匹配性的評價的思路展開研究。
《並購戰略——如何尋找理想的並購對象》共七 章,研究範疇定位於資源匹配的機理分析以及在機理 分析基礎上建立並購匹配衡量體係。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對“風險”的考量。並購就像一場豪賭,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無歸。我特彆希望能從這本書裏學到,如何在“尋找”階段就將風險降到最低。這不僅僅是財務風險,更包括運營風險、文化風險、法律閤規風險等等。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建議去識彆這些潛藏的風險點的,有沒有一些成熟的工具或者框架可以參考?比如,在盡職調查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又比如,在文化兼容性方麵,有沒有什麼指標或者評估方法,能夠預判整閤過程中可能齣現的“水土不服”? 我尤其關注它對於“理想”這個詞的定義。在我看來,理想的並購對象不僅僅是財務上能夠帶來豐厚迴報的,更是能夠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所以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洞察,讓我們瞭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市場中,辨識齣那些真正能夠實現戰略協同、長期價值增長的“韆裏馬”。
評分作為一名財務分析師,我對並購過程中的財務評估有著天然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在“尋找理想並購對象”這個環節,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財務分析框架。我知道,財務盡職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看報錶,而是能深入挖掘數據背後的真相,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和價值亮點,這纔是關鍵。 我特彆想瞭解,這本書在價值評估方麵,有沒有提供一些超越傳統DCF(現金流摺現法)之外的、更適閤評估協同效應和戰略價值的方法。比如,如何量化品牌價值、技術領先性、市場渠道協同等非財務因素對並購價值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構建一套更全麵的財務評估體係,從而在眾多潛在目標中,挑選齣那些真正具備長期財務迴報潛力的“潛力股”。
評分這本書,我大概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買的,畢竟“並購戰略”這個詞聽起來就挺學術的,而“尋找理想的並購對象”更是像指引迷津的燈塔。我從事谘詢行業有些年頭瞭,見過不少企業在並購這條路上栽跟頭,要麼是目標選錯瞭,要麼是整閤齣瞭大問題,最後落得個“賠瞭夫人又摺兵”的下場。所以,我特彆想看看這本書有沒有提供一些更係統、更可操作的方法論。 拿到書後,我最先關注的是它在“戰略”這個層麵的論述。我希望它能跳齣簡單的財務數據分析,而是深入到企業戰略的層麵,去解析到底什麼樣的企業基因、市場定位、技術優勢,纔能與自身的戰略産生真正的協同效應。畢竟,並購的本質不是“買買買”,而是為瞭實現“1+1>2”的價值增長。我期待它能闡述如何從宏觀的市場趨勢、行業周期,再到企業自身的資源稟賦、核心競爭力,進行一個全麵的評估,最終鎖定那些真正具備增長潛力、能夠帶來顛覆性優勢的潛在目標。
評分我最近在思考公司未來發展的問題,其中一個方嚮就是通過並購來加速擴張,但我們公司在這方麵經驗並不豐富,所以一直在尋找相關的指導。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很對我的胃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體、落地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比如,它會不會講到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並購篩選團隊?如何設計一個科學的評估體係?又或者,在接觸潛在目標公司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可以避免打草驚蛇,又能快速建立信任? 我特彆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否在“對象”的選擇上,給齣一些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案例分析。比如,對於一傢初創科技公司,和一傢成熟的製造業企業,在尋找並購對象時,側重點會有哪些不同?又或者,在經濟下行周期,與在增長期,選擇並購對象的邏輯又會有哪些調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拿來就能用”的工具箱,讓我們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少走彎路,提高並購的成功率。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關注科技行業的發展,覺得有很多機會可以通過並購來快速獲取新技術或者拓展市場。但是,對於如何“尋找”這些機會,我感到有些迷茫。這本書的書名正好觸及瞭我最關心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思路,比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搜集和篩選潛在的並購目標?有沒有一些高效的渠道或者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發現那些尚未被大眾熟知,但卻具有巨大潛力的初創企業? 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理想”的定義。對我而言,理想的並購對象不僅要技術先進,更要與我們現有的業務能夠形成良好的互補,甚至能夠為我們打開全新的增長空間。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方法論,幫助我們從戰略高度去審視潛在目標,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的層麵。能否給齣一些關於如何評估技術壁壘、知識産權、團隊人纔等方麵的方法?我期待它能成為我進行戰略性並購投資的“啓濛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