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并购战略如何寻找理想的并购对象
:45.00元
售价:32.9元,便宜12.1元,折扣73
作者:张海珊,陈雄兵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3626354
字数:160000
页码: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并购战略——如何寻找理想的并购对象》由张 海珊和陈雄兵著,本书以系统论、资源基础理论、知 识资本 理论、价值链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作为理论 基础和分析工具,坚持定 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检验相结 合的研究范式,沿着理 论基础——资源匹配的机理分析——资源匹配程度的 衡量——并购双方总 体匹配性的评价的思路展开研究。
《并购战略——如何寻找理想的并购对象》共七 章,研究范畴定位于资源匹配的机理分析以及在机理 分析基础上建立并购匹配衡量体系。
作为一名财务分析师,我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评估有着天然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在“寻找理想并购对象”这个环节,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财务分析框架。我知道,财务尽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看报表,而是能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真相,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价值亮点,这才是关键。 我特别想了解,这本书在价值评估方面,有没有提供一些超越传统DCF(现金流折现法)之外的、更适合评估协同效应和战略价值的方法。比如,如何量化品牌价值、技术领先性、市场渠道协同等非财务因素对并购价值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构建一套更全面的财务评估体系,从而在众多潜在目标中,挑选出那些真正具备长期财务回报潜力的“潜力股”。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公司未来发展的问题,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通过并购来加速扩张,但我们公司在这方面经验并不丰富,所以一直在寻找相关的指导。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很对我的胃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落地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它会不会讲到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并购筛选团队?如何设计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又或者,在接触潜在目标公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避免打草惊蛇,又能快速建立信任? 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在“对象”的选择上,给出一些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案例分析。比如,对于一家初创科技公司,和一家成熟的制造业企业,在寻找并购对象时,侧重点会有哪些不同?又或者,在经济下行周期,与在增长期,选择并购对象的逻辑又会有哪些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拿来就能用”的工具箱,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少走弯路,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对“风险”的考量。并购就像一场豪赌,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我特别希望能从这本书里学到,如何在“寻找”阶段就将风险降到最低。这不仅仅是财务风险,更包括运营风险、文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等。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建议去识别这些潜藏的风险点的,有没有一些成熟的工具或者框架可以参考?比如,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又比如,在文化兼容性方面,有没有什么指标或者评估方法,能够预判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 我尤其关注它对于“理想”这个词的定义。在我看来,理想的并购对象不仅仅是财务上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更是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洞察,让我们了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辨识出那些真正能够实现战略协同、长期价值增长的“千里马”。
评分这本书,我大概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并购战略”这个词听起来就挺学术的,而“寻找理想的并购对象”更是像指引迷津的灯塔。我从事咨询行业有些年头了,见过不少企业在并购这条路上栽跟头,要么是目标选错了,要么是整合出了大问题,最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所以,我特别想看看这本书有没有提供一些更系统、更可操作的方法论。 拿到书后,我最先关注的是它在“战略”这个层面的论述。我希望它能跳出简单的财务数据分析,而是深入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去解析到底什么样的企业基因、市场定位、技术优势,才能与自身的战略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毕竟,并购的本质不是“买买买”,而是为了实现“1+1>2”的价值增长。我期待它能阐述如何从宏观的市场趋势、行业周期,再到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核心竞争力,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最终锁定那些真正具备增长潜力、能够带来颠覆性优势的潜在目标。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科技行业的发展,觉得有很多机会可以通过并购来快速获取新技术或者拓展市场。但是,对于如何“寻找”这些机会,我感到有些迷茫。这本书的书名正好触及了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路,比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搜集和筛选潜在的并购目标?有没有一些高效的渠道或者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那些尚未被大众熟知,但却具有巨大潜力的初创企业?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理想”的定义。对我而言,理想的并购对象不仅要技术先进,更要与我们现有的业务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甚至能够为我们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方法论,帮助我们从战略高度去审视潜在目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能否给出一些关于如何评估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团队人才等方面的方法?我期待它能成为我进行战略性并购投资的“启蒙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