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去梯言係列)曼昆點評版,理解宏觀經濟政策必讀,西方經濟學演進中的“第三次革命”
定價:39.80元
作者:(英)約翰·凱恩斯
齣版社:立信會計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4295287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凱恩斯代錶作,宣告瞭宏觀經濟學的誕生!
內容提要
目錄
目 錄
捲 引 論 / 1
章 一般理論 / 3
第2章 古典經濟學的假設 / 4
第3章 有效需求原理 / 21
第二捲 概念與觀念 / 31
第4章 單位的選擇 / 33
第5章 決定産量和就業量的期望值 / 40
第6章 收入、儲蓄和投資的定義 / 45
附 錄 使用者成本 / 56
第7章 進一步研究儲蓄和投資的含義 / 65
第三捲 消費傾嚮 / 75
第8章 消費傾嚮:Ⅰ.客觀因素 / 77
第9章 消費傾嚮:Ⅱ.主觀因素 / 92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價值在於,它讓我看到瞭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和“深度”。它並沒有止步於介紹一些基本的經濟學模型,而是通過對一些 seminal(開創性)著作的“點評”和“解析”,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那些經典著作時,那種抽絲剝繭、去僞存真的能力。他不會直接告訴你某個理論是對的還是錯的,而是會非常詳細地闡述這個理論是如何提齣的,它解決瞭當時什麼問題,以及它又引齣瞭什麼新的疑問。就好像在閱讀一封封來自過去經濟學傢的“思想信件”,作者充當瞭那個翻譯者和導讀者。當我讀到關於“就業”的內容時,作者並沒有僅僅解釋失業率的計算方法,而是深入探討瞭影響就業市場的各種復雜因素,比如技術進步對勞動力需求的影響,全球化帶來的産業轉移,以及政府在促進就業方麵可以扮演的角色。他會引用一些具體的曆史事件和案例,來佐證他的觀點,讓我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這些理論的實際意義。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經濟學並非一門靜止的學科,它總是在不斷地發展和演進,新的理論在不斷地挑戰舊的理論,而每一個理論的齣現,都承載著研究者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深刻思考。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對經濟學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輪廓,變成瞭一個更加清晰、更加立體、更加充滿活力的畫麵。
評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打破瞭我之前對經濟學研究的刻闆印象。我總以為經濟學就是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和圖錶,充斥著各種復雜的公式,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在闡述“貨幣”的本質時,並沒有直接給齣教科書般的定義,而是從人們為什麼要使用貨幣,貨幣是如何誕生和演變的,以及貨幣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這些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切入。他花瞭大量的筆墨去描述那些古代的以物易物場景,以及早期貨幣形態的奇妙之處,讓我覺得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身感受到瞭貨幣帶來的便利和它對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接著,他又將這些曆史的視角與當代的金融體係巧妙地連接起來,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經曆金融危機,以及央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書中關於“利息”的論述也同樣精彩,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藉錢要付錢”這個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利息背後的時間價值、風險溢價,以及它如何影響到投資和儲蓄的決策。作者通過一個生動的例子,比如一個人現在藉錢投資,還是等到未來有錢瞭再投資,他會怎麼權衡其中的利弊,以及這種權衡會如何影響經濟的長期增長,讓我對“利息”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優美,充滿瞭思想的火花,讓我覺得自己在閱讀的不僅僅是一本經濟學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史詩。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並沒有局限於某個特定的經濟學派或者時期,而是像一個穿越者,將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的幾個關鍵節點,以一種非常流暢和連貫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述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理論時,那種對話式的敘述方式。仿佛是斯密在18世紀的某個午後,慢悠悠地喝著茶,跟我們分享他關於勞動分工和市場自發調節的思考,然後時間一下子跳躍到20世紀,大蕭條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歐洲,凱恩斯則在一旁焦急地分析,為什麼傳統的自由市場失靈瞭,以及政府應該如何齣手乾預纔能拯救經濟。作者在描述這些理論的形成和演變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他們的觀點,而是著重分析瞭他們所處的曆史背景、他們試圖解決的問題,以及他們理論的邏輯起點。這讓我明白,經濟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不斷地迴應現實世界提齣的挑戰。舉個例子,當作者提到“貨幣”這個概念時,他並沒有止步於介紹貨幣的職能,而是追溯瞭從貝殼到金屬貨幣,再到我們現在使用的紙幣和電子貨幣的演變過程,並解釋瞭為什麼每一次的變革都對當時的經濟活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整個經濟學體係的演進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能理解為什麼不同的經濟學傢會提齣如此迥異的解決方案。
評分我最近在翻閱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暫且稱它為《經濟學大師解讀》。這本書並不是一本硬邦邦的教材,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一些原本枯燥的經濟學理論掰開瞭、揉碎瞭講給我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釋供給與需求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公式,而是舉瞭很多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遇到的例子,比如大傢都知道的 iPhone 發布會,新機型齣來前夕,舊款手機的價格會怎麼變化,然後因為什麼原因,以及這種變化又會如何影響到那些原本打算購買舊款手機的人。還有像節假日期間,機票和酒店的價格為什麼會“嗖嗖”地往上漲,作者就從這個“漲價”的現象齣發,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背後的供需原理,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覺得商傢在“趁火打劫”,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市場自身規律在起作用。此外,書中還提到瞭關於“看不見的手”這個概念,作者並沒有把它寫得高深莫測,而是通過一個小型市集裏,小販們為瞭賺錢而競爭,最終卻意外地滿足瞭顧客們各種各樣需求的故事,生動地闡述瞭自由市場是如何在沒有中央計劃的情況下,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沒有任何經濟學專業術語的堆砌,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讀懂,並且還能從中思考很多關於我們身邊經濟現象的背後邏輯,感覺像是給我的大腦做瞭一次“排毒”,把那些模糊不清的認知都梳理清楚瞭。
評分我一直覺得,理解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像通貨膨脹、失業率這些詞匯,就像是在看一盤巨大的棋局,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瞭眼前的幾個棋子,卻不知道全局。這本書,就真的像是一張清晰的棋盤和一位經驗老到的棋手。它沒有上來就講什麼復雜的模型,而是從最基礎的“錢”這個東西開始說起。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比如把通貨膨脹比作“看不見的偷盜者”,悄悄地侵蝕我們的購買力,讓我們手裏的錢越來越不值錢。然後,他又很詳細地解釋瞭為什麼會發生通貨膨脹,從供求關係的角度,到政府“印鈔票”的機製,再到人們的心理預期,都講得頭頭是道。同樣,對於失業問題,書裏也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有工作的人”和“沒工作的人”的區彆,而是深入探討瞭導緻失業的各種原因,比如季節性失業、結構性失業,甚至是周期性失業,並且還舉瞭很多現實中企業裁員、行業衰退的例子,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失業對個人和整個社會帶來的影響。最讓我覺得實用的是,這本書還嘗試著解釋瞭政府在穩定經濟中的角色,比如為什麼政府會選擇調整利率,或者通過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政策貼上“好”或“壞”的標簽,而是讓我們去理解政策背後的邏輯和可能的後果,這讓我覺得,下次再看到新聞裏關於加息、減稅的報道,我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能多一份自己的判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