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聚焦新秩序
: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肖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08640020
字数:219000
页码:2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影子银行”、“庞氏局”等多种金融现象与我们当前“钱荒”“股灾”的现实生活有何联系?
◆面对鱼目混珠的理财产品,普通人到底该如何避免陷阱,保住钱袋?
◆企业会怎样应对欧美货币宽松政策,以及如何在进出口贸易中扩大利润、规避汇率(货币)风险?
◆将采取什么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
通过阅读《聚焦新秩序——国际金融热点精述》,可以帮您精准地把握我国金融改革方向的*信号。作为证监会主席,肖钢以崭新的国际视角,聚焦金融危机以来大事件、大变动、大的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新的发展趋势和秩序变革,跟踪**的发展动态,从中选取了五大方面的60个热点问题,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全貌进行高度概括和解读,具有不可替代的性。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格局剧烈变革,国际金融的新事件、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则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综合实力明显上升,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事件的发生、国际金融规则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日益明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本书由肖钢倡议和牵头撰写,作者选取了5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60个热点问题,从历史、现状、趋势、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生动的评述,加以阐释。这些问题涵盖财政货币政策转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塑造、金融业重组与变革、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五大领域,为各级领导和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的人士提供了难得的、鲜活的史料参考。
肖钢,1958年出生,从1981年到中国人民银行任行长秘书,到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03年,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2004年8月至2013年3月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2013年3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中国金融领域的高级官员、金融改革家,肖钢的言论和行动被广大媒体广为跟踪和转载评论,并直接牵涉中国股市的波动。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银色的字体,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浩瀚与未知的探索。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究竟是走向更加分裂混乱,还是孕育着某种崭新的、更加有序的局面?“聚焦新秩序”这个书名,就好像给了我一个寻找答案的线索。我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经历挑战后,如何走向一种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新模式;亦或是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结构,从而催生出新的规则和生态。也许书中还会涉及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传统强权的相对衰落,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秩序的动态调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当下复杂局势的工具和视角,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堆砌,而是能够将各种现象联系起来,看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它或许会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迫使我去思考那些一直被忽略的细节,或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趋势,最终如何汇聚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塑造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评分当我看到“聚焦新秩序”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我曾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当前世界格局的演变,或许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出促成当前局势的关键节点,然后以清晰的逻辑链条,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我期待它能解答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疑惑,例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人文关怀?或者,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能否找到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实现共同繁荣?书中是否会探讨新的治理理念,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环境恶化、信息茧房等等?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更能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想象一下,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智者的大脑,听他条分缕析地阐述世界运行的规律,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意义。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张探索未知世界的地图,它指引我看到那些 hitherto 未曾留意到的风景,从而对未来产生更清晰的认知和更积极的期待。
评分“聚焦新秩序”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展开。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对这个“新秩序”充满了好奇。不知道它描绘的是一个政治经济的新格局,还是一个文化价值观的全新演变,又或者是人类社会形态的根本性颠覆。我设想,作者一定对当下世界的种种乱象有着深入的洞察,并且试图从中梳理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脉络。书中或许会探讨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比如传统大国的衰落与新兴力量的崛起,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的重塑。也可能涉及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甚至伦理道德的边界。更进一步,也许它还会触及全球化进程的下一阶段,是走向更加紧密的合作,还是走向碎片化的区域联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对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思考,在信息爆炸、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建立一个既稳定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体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未来方向的指引,一种对时代洪流的理解与反思,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并思考自己在这个“新秩序”中应有的位置。
评分初次看到“聚焦新秩序”这个书名,我便被它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所吸引。它似乎在宣告,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旧有的秩序正在瓦解,而一个新的时代正呼之欲出。我脑海中构想的,是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当前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书籍。书中或许会深入剖析科技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颠覆性创新,如何重塑我们的经济模式、社会结构乃至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同时,它也可能探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传统力量的消长,以及新兴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国际关系的新动态。更让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的框架。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在一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可持续、富有韧性的社会新模式的启示。它或许会挑战我固有的认知,让我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变化,并思考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它在迷雾重重的时代,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对未来不再迷茫,而是充满期待。
评分“聚焦新秩序”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本书将会引领我进入一个关于未来世界运作模式的深刻探讨。在我看来,它很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政治或者经济的表层分析,而是深入到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甚至人类意识的层面,去描绘一种全新的秩序。我设想,作者会详细阐述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新秩序”的出现,是科技的指数级增长,还是全球性挑战的累积,亦或是人类文明自身演进的必然结果?书中或许会细致描绘这种新秩序的构成要素,例如,全新的经济协作方式,可能不再以传统国家为核心,而是以跨国企业、技术联盟甚至社群为单位;也可能涉及到新型的治理结构,如何在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趋势下,维持社会的稳定与效率。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种视角,帮助我理解这种“新秩序”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适应新的生存法则,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像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它将帮助我跳出旧有的框架,以一种更广阔、更前瞻的视野来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