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
定价:69.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张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9774533
字数:207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体制转轨时期金融体系的风险,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银行业和证券业为重点,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经济转轨时期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本书提出了促进金融稳定的制度安排,并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重点、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与促进金融稳定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归纳总结。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奇,男,1972年7月生,中员,1991年至2001年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及金融系,分别于1995年、1998年和2001年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01年至2011年期间先后在财政部预算司中央支出一处、综合处、办公厅部长办公室以及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工作,任副处长、处长、高级经理职务,自2011年7月起任中国银行非执行董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政策、金融风险、金融稳定等。
文摘
序言
当我翻开这本《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时,一股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息扑面而来。从序言的严谨措辞和参考文献的详实程度,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和理论构建上的扎实功底。我原以为这本书会聚焦于那些宏大的、全球性的金融风险,比如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或者由技术革新引发的金融脱媒现象。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时,我发现作者的视角更加聚焦于“体制转轨”这一特定背景下的金融风险。这让我有些意外,但随即又感到一丝兴奋,因为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独有的课题。我希望能从中一窥,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金融体系自身的基因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哪些旧有的结构性问题被保留了下来,又有哪些新的风险点被创造出来。例如,国有银行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建立、外资的引入,这些重大的转折点是如何塑造了当时的金融生态,又潜藏着怎样的危机伏笔。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精密的逻辑推演和翔实的案例数据,将这些复杂的演变过程梳理得清晰明了,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看似偶然的金融事件背后,其实是深层的体制性原因在发挥作用。这本书应该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金融风险更容易爆发,以及如何在体制层面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真正化解风险。
评分我手里的这本《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和现实意义。我最初的设想是,这本书应该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的金融史诗,它会详细描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漫长道路上,金融体系是如何被重塑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忽视的、潜在的风险是如何悄然滋生并最终爆发的。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金融概念和复杂的体制变革,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让我能够感同身受。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对那些关键的历史节点的回顾,比如金融机构的改革、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对外开放的进程,并深入分析这些举措在短期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中长期内可能埋下的金融风险隐患。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提出一些关于如何规避和管理这些风险的深刻见解,为当下的金融实践提供借鉴。如果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关于未来的启示,那它无疑就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拿到《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的是那些惊心动魄的金融故事,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或者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我原以为这本书会像一本精彩的金融史记,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金融事件,分析其中的关键人物和决策失误。我期待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抽丝剥茧,找出导致金融危机的蛛丝马迹,并揭示隐藏在幕后的真相。然而,当我初步浏览这本书的章节标题和内容梗概时,我发现它似乎更加侧重于宏观经济层面和政策导向。这让我有些许的失望,因为我更喜欢那些充满细节和戏剧性的人物故事。但是,换个角度想,也许这种宏观的视角更能帮助我理解金融风险的根源所在。如果作者能够深入分析不同经济体在进行体制转轨时,所面临的共性与个性化的金融风险,以及这些风险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具理论深度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理解金融风险是如何在体制变迁的大背景下,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孕育和演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
评分这本《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的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复杂经济学议题的兴趣。我最初的期望是,它能带领我深入理解,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金融系统是如何在新的规则和力量的驱动下运作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如何交织,催生出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我尤其好奇的是,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会失效,新的风险防范体系又该如何建立。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地图,让我能够识别那些隐藏在繁荣数据背后的潜在危机?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不仅能描述宏伟的经济蓝图,更能细致地解析金融这座大厦的结构,指出那些可能导致坍塌的薄弱环节。从书名推测,它可能包含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体制转轨案例的比较分析,或者对特定转轨时期金融政策的深入剖析。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转轨进程相对平稳,而另一些则伴随着严重的金融动荡,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色调沉稳,字体大气,给人一种学术且权威的感觉。从书名《体制转轨与金融风险》来看,我原本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金融体系如何演变,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风险是如何滋生、蔓延并最终影响经济稳定的。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为金融体系把脉,精准定位那些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病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读过一些经济学著作,深知体制转轨并非易事,它往往伴随着阵痛和不确定性,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肌体的生命力。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让我理解不同阶段的转轨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那些具体的金融创新或监管失误如何累积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想象一下,如果作者能辅以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比如某个特定时期的金融危机是如何被当时的体制所塑造,或者某种创新在缺乏有效监管下是如何演变成风险的,那将极大地增强这本书的可读性和说服力。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对未来金融风险的演变趋势有所预测,为读者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警惕,理性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