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际金融危机与转轨国家的应对:兼论后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
定价:59.0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郭连成 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16118818
字数:
页码:3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国际金融危机与转轨国家的应对:兼论后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从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互动、金融危机前转轨国家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与金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转轨国家的应对措施及后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和国际金融体系、金融秩序改革问题,提出了采取的应对措施。
前言
章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互动
节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一 金融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互动效应
一 资本流动效应
二 金融风险传导效应
三 金融制度创新效应
四 核心—半边缘—边缘效应
五 金融可持续发展效应
六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经济的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
七 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对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金融中介重组与金融市场发展
一 转轨国家金融制度安排与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 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
三 转轨国家金融中介重组和金融市场发展评析
四 几点启示
第二章 金融危机前转轨国家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与金融稳定
节 转轨国家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 转轨国家银行业改革
二 转轨国家银行业的发展
三 转轨国家银行业的脆弱性分析
第二节 外资进入转轨国家银行业的动机及影响
一 转轨国家外资银行的发展
二 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机与方式
三 外资银行对转轨国家银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转轨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稳定性评价
一 转轨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
二 转轨国家资本市场发展与稳定性评价
第四节 转轨国家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俄罗斯为视角
一 俄罗斯金融制度安排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 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 俄罗斯资本市场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 基本结论
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综论
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演变与发展
一 美国次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二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及演变
三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路径
一 美国次贷危机酿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
二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路径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影响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发达国家的严重冲击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影响
三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第四节 全球的危机救助措施及其效果
一 主要经济体的反危机措施
……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的影响与冲击
第五章 转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附录 关于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改革与调整的思考
一 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改革的不同主张
二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调整的基本原则及思路
三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郭连成,1953年生,苏联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专家、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专家、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大连五一奖章获得者。在《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译著和合著(含主编)19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等30余项。
(3)过剩资本流宗商品市场及新兴市场隐藏巨大的安全隐患。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定量宽松的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投机资本伺机套利肆虐。一方面,欧美的信贷紧缩并未结束,很大一部分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直接诱导大量投机资金窜入国际市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刚走出低谷的世界经济形成巨大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较发达国家而言处于高位,套利交易盛行。在经济较快复苏的刺激下,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新兴市场国家,使新兴市场面临新一轮的资本流入浪潮,引发新一轮套利投机和资产泡沫,隐藏巨大的安全隐患。
(4)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加大了各国的就业压力。为了应对危机,减少外部冲击,保护国内企业利益和增加就业,许多国家的措施具有很强的保护主义性质。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是贸易保护主义表现为强势的国家。2009年美国频频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脆弱复苏的世界经济罩上阴影。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中含有具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即要求该计划所支持项目只能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和制成品,这使外国企业被限制在大量采购项目门外。这之后,美国保护主义行为有增无减。除了大量使用反倾销反补贴、“337”等贸易救济手段外,奥巴马还打破美国前总统布什8年任期内全部否决特保案的惯例,于2009年9月签署通过了针对中国进口轮胎的特保案。该案涉及金额22亿美元,波及中国10万轮胎工人。
……
前言
章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互动
节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一 金融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互动效应
一 资本流动效应
二 金融风险传导效应
三 金融制度创新效应
四 核心—半边缘—边缘效应
五 金融可持续发展效应
六 金融全球化与转轨经济的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
七 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对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金融中介重组与金融市场发展
一 转轨国家金融制度安排与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 转轨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
三 转轨国家金融中介重组和金融市场发展评析
四 几点启示
第二章 金融危机前转轨国家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与金融稳定
节 转轨国家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 转轨国家银行业改革
二 转轨国家银行业的发展
三 转轨国家银行业的脆弱性分析
第二节 外资进入转轨国家银行业的动机及影响
一 转轨国家外资银行的发展
二 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机与方式
三 外资银行对转轨国家银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转轨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稳定性评价
一 转轨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
二 转轨国家资本市场发展与稳定性评价
第四节 转轨国家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俄罗斯为视角
一 俄罗斯金融制度安排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 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 俄罗斯资本市场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 基本结论
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综论
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演变与发展
一 美国次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二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及演变
三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路径
一 美国次贷危机酿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
二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路径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影响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主要发达国家的严重冲击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影响
三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第四节 全球的危机救助措施及其效果
一 主要经济体的反危机措施
……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经济的影响与冲击
第五章 转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后金融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附录 关于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改革与调整的思考
一 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改革的不同主张
二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调整的基本原则及思路
三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题目就吸引了我,"国际金融危机与转轨国家的应对:兼论后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作为一名对全球经济格局,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路径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复杂问题的著作。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一种深入的、结构性的研究,它不仅关注危机本身,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应对”和“后危机时期”的发展战略。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理解那些在剧烈经济震荡中奋力前行的国家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会如何界定“转轨国家”,以及这些国家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各自展现出的独特挑战与机遇。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在经历了多次全球性金融风暴后,其经济的韧性与战略调整,无疑是本书一个极具看点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能够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的国际金融危机现象,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转轨国家”这一概念的界定及其在危机中的表现,提供了非常深刻的洞察。我从中学习到,并非所有国家在面对危机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它们的制度基础、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的水平,都直接影响了其应对能力。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后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的讨论,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这种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寻找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增长路径。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对于关心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命运的读者来说,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分析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在处理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宏大课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尤其是对于“转轨国家”这一特定群体的聚焦,使得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我从中了解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家,在面对相似的国际金融冲击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达到的效果千差万别。作者对于这些差异的归因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让我对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所探讨的“后危机时期经济发展”的论点,更是抓住了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它让我思考,在经历了外部冲击后,这些国家如何能够重新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最终走向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大而又细腻的视角来审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作者并没有将危机的影响简单化,而是层层剥去了经济现象的表象,深入到结构性因素和政策选择的层面。特别是关于转轨国家如何在危机中保持经济增长的章节,其论述逻辑严谨,引用的数据详实,让我对这些国家经济内在的动力与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于不同转轨国家在危机应对策略上的差异性分析,也极具启发性,它促使我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性安排、政策工具以及国际合作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帮助这些国家渡过难关,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对过去危机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为理解和预测未来经济走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大开眼界。作者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转轨国家的影响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因素。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应对”策略的讨论着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各种政策,而是探讨了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局限性以及对不同国家经济体产生的长期影响。例如,在谈到“后危机时期转轨国家经济发展”时,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让我对新兴经济体的未来增长模式产生了新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那些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努力寻求发展之路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