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
定价:118.00元
售价:80.2元,便宜37.8元,折扣67
作者:张跃文 王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97654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以投资者视角,遵循股东利益*化原则,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管理能力和价值分配能力三个维度对我国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公司质量进行了评价。
Ⅰ总报告
1投资者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质量
一导言
二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
三本评价报告的总体框架
四上市公司质量总体评价
五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
Ⅱ分报告
2分板块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
3重点行业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
4各省区市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
Ⅲ附录
5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质量排名表
6参考文献
7后记
张跃文,男,吉林长春人,经济学博士。200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工作,现任公司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曾先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进行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
王力,山西山阴人,经济学博士,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金融、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
姚云,河北邢台人,英国巴斯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
刘翠兰,山西长治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司发展部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
拿到《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无数的财务报表、枯燥的数据,然后经过作者们的提炼、分析,最终凝结成这份沉甸甸的报告。这让我对编撰者们付出的辛劳油然而生敬意。2014-2015年,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意义非凡。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复杂多变的中国股市,辨明方向。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套清晰、有说服力的评价体系,帮助我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质,能让一家公司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稳健,甚至脱颖而出。报告是否会深入探讨公司治理的细节,例如董事会的独立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甚至是企业文化对公司质量的影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够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感受到上市公司质量的“温度”,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从而为我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帮助我在纷繁的市场中找到真正的“好公司”。
评分拿到《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我最想看到的,是它能否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揭示出那些“不易察觉”的公司质量信号。在2014-2015年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单凭表面业绩很容易被误导,而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更深层的细节之中。这份报告,我期望它能提供一套相对客观、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帮助我理解,除了盈利能力,还有哪些因素是衡量一家公司“高质量”的关键。比如,它是否会关注公司的现金流健康程度?或者是研究开发投入的有效性?又或者,它能否提供一些关于管理层稳定性、股权结构的分析,这些都是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隐形翅膀。我希望这份报告不仅仅是给专业机构看的,它应该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解释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好公司”,以及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筛选出它们。期待报告中那些基于2014-2015年真实数据的洞察,能够真正提升我的投资认知,让我不再仅仅追逐短期热点,而是能够更注重公司的内在品质。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迫不及待地翻开,虽然还未深入阅读,但单凭这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就足以感受到编撰者的用心。书中“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的副标题,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价值,让我对能够洞察中国资本市场深层运作的洞察力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心2014-2015这个时间跨度,那正是中国经济经历深刻转型、资本市场风云变幻的关键时期。我想知道,在这份报告中,是否能看到一些行业领军企业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韧性,又有哪些新兴力量正在悄然崛起。报告的“蓝皮书”定位,通常意味着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前瞻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份冷冰冰的数据集合,更能触及到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深层因素,例如公司治理结构、创新能力、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等。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在投资领域做出更明智决策的普通读者而言,一本能够提供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的报告,无疑是宝贵的指引。期待书中那些经过严谨分析和数据支撑的结论,能够帮助我拨开市场迷雾,更好地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真实面貌,并为我的投资策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我对《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从中获得一种“透视”的力量。2014-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股市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几年,从牛市冲高到市场调整,再到一系列监管政策的推出,这一切都对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份报告,我希望能看到它不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深入剖析在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哪些驱动公司质量提升或下滑的根本原因。例如,报告是否会讨论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它们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升级来应对挑战的?又或者,报告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帮助我们辨别那些拥有良好内部控制和透明度的高质量企业?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案例分析,能够生动地说明某些评价指标的实际应用,以及这些指标与公司长期价值之间的关联。总而言之,我期待这份蓝皮书能成为我理解中国上市公司“好”与“坏”的一本“教科书”,帮助我提升辨别价值、规避风险的能力。
评分我拿到《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时,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或许能解答我关于中国股市‘泡沫’和‘价值’的一些困惑。”2014-2015年,市场波动剧烈,很多公司股价涨跌幅巨大,但究竟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哪些只是被炒作的概念,相信这份报告会给出一些基于数据的判断。我迫切希望看到报告中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定义和评价维度,它是否能够超越传统的财务指标,更深入地考察公司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我尤其关心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那些真正具备“硬实力”的企业是如何表现的,以及它们成功的模式和关键要素是什么。同时,我也希望能从报告中了解到,在那个时期,哪些类型的风险对上市公司质量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以及是否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被提及。对于我而言,这份报告不仅是一份学术研究成果,更是我理解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运行逻辑的一扇窗口,希望它能帮助我建立起更成熟、更理性的投资理念,远离盲目跟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