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系列报告:关于中国遵守《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详细评估报告
: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04965172
字数:
页码:1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系列报告:关于中国遵守<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详细评估报告》是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2010年评估的初步评估意见,是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的一部分。此次评估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FSAP项目技术顾问格瑞戈·谭泽尔先生负责。本评估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自评估报告、证监会和中国其他机构网站的公开信息以及相关的中国法律法规编写完成。谭泽尔先生与证监会的多名工作人员、其他部门的官员、中国自律组织的代表和业界人士举行了会谈。会谈于2010年5月举行,历时两周。本次评估使用IOSCO的四级评估法(即完全实施、大致实施、部分实施和未实施)逐条考察了2010年中国实施IOSCO《原则》的情况。在编写本详细评估报告的过程中,谭泽尔先生以IOSCO《评估方法》为指导,对每项原则的各个主题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中列出了旨在确保一致性的关键问题以及评估实施情况的标准。评估活动得以及时完成,与证监会众多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密不可分。证监会工作人员为此投入了大量时间,详细回答了相关问题,并协助约见了业界人士。我们约见的自律组织、交易所以及其他机构的人员也非常配合,同样投入了大量时间为我们答疑解惑。
缩略词表
I.摘要、主要结论及建议
A.引言
B.评估使用的信息和方法
C.制度和市场结构概述
D.有效证券监管的前提条件
E.主要结论
F.行动建议和当局回应
行动建议
当局回应
Ⅱ.详细评估
表
1.IOSCO原则实施情况详细评估概要
2.关于促进IOSC0原则实施的行动建议
评价五: 第一次接触到《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系列报告》,就对其严谨的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印象深刻。特别是这份关于《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的评估报告,它以一种极为审慎和科学的方式,对中国金融部门在遵守这一国际重要准则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报告中对于“目标”和“原则”的界定,以及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实践中进行衡量,都显得尤为专业和细致。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这份报告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去收集数据、分析案例,并试图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判,而是一次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其未来方向的积极探索。它以一种客观、公正的立场,呈现了中国金融部门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我未必是金融领域的专家,但报告中所展现出的分析逻辑和结论,依然能让我感受到其巨大的研究价值。这本书无疑为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评价四: 这部《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系列报告》以其对《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的深度评估,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全新视角。报告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引导读者去理解中国金融部门在遵循国际准则过程中的独特挑战与应对策略。我特别被报告中对“合规性”与“有效性”的辩证思考所吸引。它并非简单地判断中国金融部门是否“符合”了某些标准,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标准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可能性和实际成效。报告中对不同金融子领域的考察,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实践的细致审视,都展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仔细地为中国金融部门把脉问诊,并试图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虽然报告中不乏专业术语,但其整体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能够带领读者逐步深入到问题的核心。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深度的著作,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评分评价二: 初次翻阅这部厚重的报告,我便被其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所震撼。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度和思考力去消化吸收。报告以一种非常规的视角,将《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这一抽象的国际框架,与中国金融部门的实际运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了一次细致入微的“体检”。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风险评估的部分,作者是如何识别、衡量和应对中国金融市场特有的风险点的,这对于理解当前及未来金融监管的重点至关重要。报告中穿插的案例分析,虽然可能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有些晦涩,但其背后所蕴含的逻辑推理和政策影响,依然能让我窥见中国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和深度。我尤其赞赏报告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尝试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使得报告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尽管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报告中所有的技术性细节,但其传递出的严谨、客观以及对中国金融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这本书无疑是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以及对中国金融市场有深入研究需求的读者的宝贵参考资料。
评分评价三: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光是书名就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它承载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系列报告”的沉甸甸的身份,并且还聚焦于《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这样高屋建瓴的国际准则。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这并非一本枯燥的政策汇编,而是一次对中国证券监管体系进行系统性、全局性“透视”的尝试。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撑,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中国在遵循国际证券监管的优秀实践方面,究竟走到了哪一步?报告中对“目标”与“原则”的拆解,以及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对照,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它不像一些表面文章那样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去挖掘问题的根源和表现。我从中看到了监管的“基因”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如何发生变异与融合,也看到了中国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蜕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敢于直面”的态度,它不回避问题,也不粉饰太平,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勾勒出中国金融监管的真实图景。对于希望全面了解中国证券监管现状及其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读”之作。
评分评价一: 这是一本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巨著,它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式的严谨,深入剖析了中国金融部门在遵守《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这一国际通行准则方面的实践历程。从报告的结构来看,作者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血来构建一个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分析框架。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历史数据和案例的详尽梳理,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轨迹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在不同时期,监管政策是如何在理念与现实之间博弈,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调整。报告中对监管目标与原则的逐一解读,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比对分析,这种“量体裁衣”式的评估方式,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实践指导意义。虽然篇幅宏大,内容详实,但报告整体呈现出的逻辑清晰度,以及对复杂金融概念的精准阐释,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驾驭能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金融沙盘之中,看着监管的棋子如何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上纵横捭阖,每一次落子都牵动着无数的资金流向和市场情绪。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走向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前瞻性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