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
定价:36.80元
售价:25.0元,便宜11.8元,折扣67
作者: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509531631
字数:30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781kg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作为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信托业连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尤其是在2007年“新两规”颁布实施以来,信托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08~2010年,信托资产规模连续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和3万亿元大关。信托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理财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所认可,信托公司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改观,信托业在理财市场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我购买《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这本书,更多的是被其“研究”二字所吸引。在我看来,一本真正好的研究报告,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和逻辑的梳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研究方法论,来指导读者如何去解读和分析信托年报。例如,书中是否探讨了在有限的公开信息下,如何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方式去挖掘信托公司运营的真实状况?对于年报中的财务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等,作者是如何进行深度解读的?是否有别于教科书式的解释,而是结合2011年的具体市场环境,来阐述这些指标背后的深层含义?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信托公司或者某类信托产品,来展示研究方法是如何应用的,以及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具有实操价值的结论。更进一步,我希望作者能够对2011年中国信托业的研究前沿进行梳理,点明当时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为那些希望在信托领域深入探索的读者提供宝贵的指引。这本书,我期望它能成为我理解信托业研究范式的入门砖,也是我未来深入研究的灵感源泉。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直观地指向了“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对那个特定年份信托行业脉搏的深度捕捉。翻开书页,我期待的并非枯燥的数据罗列,而是能够勾勒出2011年中国信托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开始面临转型与挑战的生动图景。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时政策环境的微妙变化,例如是否有一些新的监管规定出台,又或是对现有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风险偏好。同时,作为一名读者,我非常好奇在2011年,信托公司是如何应对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比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货币政策的收紧或放松,又或者是整体经济增速的变化,这些因素是如何体现在它们的年报数据中的?书中对各类信托产品的分析,我想一定能揭示出当时市场需求的热点与冷门,是集合资金信托占主导,还是单一资金信托、财产信托等有所突破?而那些备受关注的风险控制策略,例如不良资产的处置、合规性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创新性风险管理,相信也是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篇章。我更期待的是,通过对这份“年报分析”的解读,能看到作者如何提炼出2011年信托业的共性与个性,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当时行业发展轨迹的独特视角,以及其中蕴含的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评分说实话,当初选择《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完全是因为我对“信托”这个金融工具本身就充满了好奇,而“年报分析”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窥探其运作肌理的窗口。我并非专业背景的金融人士,因此我特别看重这本书的易读性和启发性。我希望它能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在2011年,信托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它们主要的业务模式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利润是如何产生的。书中对于各类信托产品的介绍,比如集合信托、单一信托、专向信托等,我希望能有清晰的界定和区分,并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同时,我非常关注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说明在2011年,有哪些主要的风险类型,以及信托公司是如何应对这些风险的,例如杠杆问题、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投资者保护的探讨,那就更好了,毕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了解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样重要。我期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理解信托行业运作逻辑的“启蒙读物”,让我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初步但深刻的认知,并且能够对其在2011年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评分《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这本书,我将其视为一个时代的金融档案。2011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上,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份,而信托业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必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期望这本书能够通过对当年信托公司年报的深度剖析,为我们还原出那个时期信托业的真实面貌。这不仅仅是数据的呈现,更是对历史的回溯。我想了解,在2011年,信托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如何对接当时的市场需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又或者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项目中的?书中对于“通道业务”的探讨,一定能反映出当时行业面临的监管压力和业务模式的演变。此外,我非常好奇当时信托产品的创新热点,是否存在一些新兴的信托结构或者投资策略在2011年崭露头角?而对于风险识别与防范,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信托公司遇到的主要风险点有哪些,又是如何通过风控手段来规避或化解的。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历史视角,让我们能够透过数字的表象,去感受2011年中国信托业的呼吸与脉搏,以及它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我选择《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是被它所包含的“分析”二字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乏数据,但真正稀缺的是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洞察的分析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分析框架,让我们能够理解如何从信托年报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解读。对于2011年的信托市场,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剖析当时的市场格局,例如不同类型信托公司的竞争态势,它们的市场份额是如何变化的。而对于具体的信托产品,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其收益率、风险水平以及其在市场上的表现,例如哪些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又有哪些面临着挑战。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非标”资产的讨论,因为在2011年,这无疑是信托业绕不开的话题,书中是如何对其进行界定、评估风险以及合规性分析的,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此外,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信托公司盈利模式的深入分析,例如它们是如何通过管理费、业绩报酬等获取收益的,以及在2011年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模式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体现。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提升信托行业分析能力的“实战手册”,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托年报所蕴含的信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