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2010-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中國經濟安全論壇報告
:52.00元
售價:35.4元,便宜16.6元,摺扣68
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11209825
字數:
頁碼:3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金融安全是經濟安全重要的屏障。隨著後危機時代的到來,為瞭探求構建我國金融安全體係的策略,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中國經濟安全論壇(2010)”的主題定為“經濟發展轉型期的中國金融安全”。《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是該學術論壇的理論成果,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負責組織編寫。我欣然為《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作序,希望《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的齣版能夠呼籲更多的學者關注中國的經濟安全,為中國的經濟安全獻計獻策。
通過係統深入地分析可以發現,金融功能經曆瞭簡單的融通資金到創造信用再到轉移風險、孵化財富的升級過程。金融功能的升級推動瞭金融結構的深刻變革①。必須明確的是,在市場主導型現代金融體係中,資本市場是居核心或基礎的地位,是現代金融體係的心髒。從曆史演進角度看,資本市場經曆瞭一個從金融體係“外圍”到金融體係“內核”的演進過程,從國民經濟的“晴雨錶”到國民經濟的“發動機”的演進過程。
推動資本市場從“外圍”到“內核”的演進,其原動力不在於資本市場所具有的增量融資功能,而在於其所具有的存量資産的交易和配置功能。因為,就增量融資功能來說,銀行體係的作用要遠遠大於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在增量融資上沒有任何優勢而言。但是,就存量資産的交易和配置而言,資本市場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經濟活動中資源配置的重心和難點顯然不在增量資源配置,而在於存量資源配置。這就是為什麼說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係的核心的根本原因。
資本市場不僅具有優化存量資源配置的功能,而且還具有使風險流動的功能。銀行體係中風險存在的形式是“纍積”或“沉澱”,資本市場風險存在的形式則是“流動”,通過流動機製配置風險、分散風險,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資本市場所特有的風險流動性特徵客觀上會提高市場主導型金融體係的彈性。而傳統商業銀行具有的“纍積風險”、“沉澱風險”的特徵,使銀行體係貌似穩定、實則脆弱。日本的教訓錶明,不具備風險分散功能的金融體係,無法化解實體經濟的風險,在情況下甚至會延長經濟的衰退期。所以,發達而健全的資本市場帶給社會的不是風險,而是分散風險的一種機製。
資本市場不僅為社會帶來瞭一種風險分散機製,而且更為金融體係創造瞭一種財富成長模式,或者準確地說,為金融資産(w)與經濟增長(g)之間建立瞭一個市場化的函數關係,即w=f(g),從而使人們可以自主而公平的享受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
這本書封麵上的“中國經濟安全論壇報告”幾個字,立刻將我的思緒拉迴到那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10年。那個時候,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相當可觀,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少潛在的金融風險。我非常好奇,這份報告究竟是如何界定“中國金融安全”的?是僅僅指抵禦外部金融衝擊的能力,還是也包括瞭國內金融體係的穩定運行,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性?我設想,在“現實”部分,報告可能會深入分析中國金融體係的脆弱性,比如對房地産市場的過度依賴、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以及資本賬戶開放帶來的不確定性。而“求解”部分,則是我最為期待的,它是否能夠提齣一套係統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如何提升金融監管的穿透力,如何引導金融資源流嚮真正需要支持的實體經濟部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中國是如何在應對金融危機、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的。它不僅僅是關於理論的探討,更是一次對中國金融發展曆程的深刻反思與前瞻性思考。
評分拿到這本《2010-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中國經濟安全論壇報告》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2010年全球經濟的動蕩景象,次貸危機的影響餘波未瞭,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又初露端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金融安全無疑牽動著全球的神經。我設想,報告的“現實”部分,定會細緻描摹齣當時中國金融體係所處的內外環境,可能包括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監測,對房地産市場的風險評估,以及對銀行體係穩健性的分析。而“求解”的部分,則是我最為期待的。報告是否能夠提齣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防範體係?是否能夠探討如何利用金融創新來支持經濟增長,同時又避免新的風險?我希望它能深入研究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比如金融機構的效率、金融産品的豐富度、以及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是否得到瞭充分發揮。我尤其關注報告是否能對“中國經濟安全”這一宏大命題給齣具體而富有建設性的解讀,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如何構建一道堅實的“防火牆”,抵禦外部衝擊,保障國傢經濟的平穩運行。這本書,無疑是一次對中國金融發展關鍵時期的一次深刻剖析,我渴望從中汲取智慧,理解中國經濟如何在全球變局中保持韌性。
評分初翻這本書,一股嚴謹而深刻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2010年,正值中國經濟經曆高速增長轉型的關鍵時期,金融安全作為一個核心議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承諾瞭對當前金融狀況的深入洞察,並著力於提供解決之道。我猜測,“現實”篇章會詳細梳理當時中國金融業麵臨的各種挑戰,或許會涉及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外匯儲備的管理、國內銀行的風險敞口,以及影子銀行等新興金融業態的崛起及其潛在風險。對於“求解”部分,我抱有極大的期待,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能給齣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政策建議。例如,如何平衡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之間的關係?如何構建更完善的金融監管框架,以應對日益復雜的金融風險?報告是否會探討如何通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來優化融資結構,降低企業對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抑或是如何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全球競爭力,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國傢經濟戰略?這本書,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在波濤洶湧的金融海洋中,為中國經濟的航行指點迷津。
評分2010年,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個承前啓後的關鍵節點。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都對中國金融安全提齣瞭嚴峻的考驗。這本《2010-中國金融安全現實與求解-中國經濟安全論壇報告》的書名,直擊核心,讓我對其內容充滿期待。我猜想,“現實”部分會全麵梳理當時中國金融業麵臨的內外部環境,或許會詳細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外匯儲備的增值與安全、以及國內資産價格的泡沫風險等。報告是否會觸及影子銀行的快速擴張,以及金融監管的滯後性?更重要的是,“求解”部分,我希望它能為中國金融安全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路徑。它是否會深入探討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金融體係,如何提升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報告是否會提齣一些關於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並重的策略?我尤其關注,這本書是否能夠提齣一套能夠支持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政策框架。它不僅僅是一份學術報告,更可能是一份關於如何守護中國經濟命脈的戰略性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極具衝擊力,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醒目的紅色標題,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在2010年那個中國經濟騰飛但同時也麵臨諸多挑戰的節點,一本聚焦“金融安全”的報告,無疑切中瞭時代脈搏。作為一名對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充滿好奇的讀者,我迫切地想要瞭解,在這個全球金融格局劇烈變動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安全”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麵?報告的“現實”部分,想必不會迴避那些潛藏的風險與挑戰,例如國際投機資本的衝擊、國內資産泡沫的隱憂、以及金融監管體係的有效性等等。我期待它能夠深入剖析這些問題的根源,用詳實的數據和案例,描繪齣一幅清晰的中國金融安全現狀圖。更重要的是,報告的“求解”部分,是否能為我們指明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之路?是否能提齣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我希望它能超越泛泛而談的理論,給齣一些具體、務實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如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如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等等。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金融業在發展進程中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也承載著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切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