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金融 清华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平平 车云月 著
图书标签:
  • 互联网金融
  • 金融科技
  • 金融创新
  • 普惠金融
  • 数字经济
  • 金融工程
  • 风险管理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金融学
  • 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5247
商品编码:2976487217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金融

定价:49.00元

作者:何平平 车云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3024852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详实具体。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门户以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等,对这些主要业态的内涵特点、运营模式、风险防范、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监管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互联网金融概况。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除了理论教学,还配有相关的案例和分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治了学生对于理论教学感到枯燥和茫然的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互联网金融理论,做到学以致用。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互联网金融的需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对互联网金融从理论到应用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具有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全书共分为10章,前两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格局,这是本书的基础性内容;第3~9章分别介绍了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和互联网证券中的相关具体内容,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0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这是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书也可作为研究生以及从事互联网金融研究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 1

1.1 互联网金融概念... 2

1.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

1.1.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3

1.1.3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素... 4

1.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5

1.2.1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与传统金融
相同... 5

1.2.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
区别... 5

1.3 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 7

1.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7

1.3.2 蓝海战略理论... 8

1.3.3 大数据理论... 9

1.3.4 长尾理论... 13

1.3.5 金融功能理论... 15

1.3.6 普惠金融理论... 16

1.4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17

1.4.1 政策因素:“互联网+金融”
时代... 17

1.4.2 技术因素:移动互联网时代... 21

1.4.3 需求:中小微企业及个人
投融资... 24

1.4.4 供给:居民财富收入增长... 26

1.5 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意义... 27

1.5.1 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弥补
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 27

1.5.2 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作用,
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 27

1.5.3 满足电子商务需求,扩大社会
消费... 28

1.5.4 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资金
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28

1.5.5 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8

本章作业... 28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格局.... 29

2.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30

2.1.1 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 31

2.1.2 互联网金融居间服务模式... 38

2.1.3 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模式... 41

2.1.4 互联网金融门户... 43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44

2.2.1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44

2.2.2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46

2.2.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47

本章作业... 57

第3章 第三方支付.... 59

3.1 第三方支付概述... 60

3.1.1 第三方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60

3.1.2 第三方支付发展历程... 64

3.1.3 第三方支付运作原理... 67

3.1.4 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政策环境... 68

3.2 互联网支付... 69

3.2.1 互联网支付的定义与特点... 69

3.2.2 互联网支付分类(按支付
方式) 71

3.2.3 互联网支付典型平台... 72

3.3 移动支付... 74

3.3.1 移动支付的定义与特点... 74

3.3.2 移动支付的分类... 75

3.3.3 移动支付典型平台... 79

3.4 银行卡收单... 82

3.4.1 银行卡收单市场概述... 82

3.4.2 我国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发展
历程... 82

3.4.3 银行卡支付渠道... 84

3.4.4 银行卡收单市场的主要
参与者... 84

3.4.5 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结构
与流程... 85

3.4.6 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盈利模式... 86

3.4.7 银行卡收单服务模式... 87

3.4.8 案例:银联商务... 88

3.5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 89

3.5.1 预付卡的定义... 89

3.5.2 预付卡的分类... 89

3.5.3 预付卡的产业链... 89

3.5.4 预付卡的收益来源... 90

3.6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 91

3.6.1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 91

3.6.2 第三方支付风险的防范... 93

3.7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 95

3.7.1 第三方支付的整体趋势... 95

3.7.2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趋势... 96

3.7.3 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 97

3.7.4 银行卡收单的发展趋势... 98

3.7.5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发展
趋势... 99

本章作业... 100

第4章 网络贷款.... 101

4.1 网络借贷概述... 102

4.1.1 网络借贷的内涵... 102

4.1.2 网络借贷的分类... 102

4.1.3 P2P网络借贷与网络小额
贷款的比较... 102

4.1.4 发展网络借贷的意义... 104

4.1.5 网络借贷的经营原则... 105

4.2 P2P网络借贷... 106

4.2.1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106

4.2.2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 106

4.2.3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 115

4.2.4 P2P网络借贷的负面清单
管理... 117

4.2.5 P2P网络借贷对于出借人与
借款人的行为规范... 120

4.2.6 P2P网络借贷产业链... 121

4.2.7 P2P网络借贷的流程... 127

4.2.8 P2P网络借贷资金存管... 129

4.2.9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
披露... 133

4.3 网络小额贷款... 135

4.3.1 网络小额贷款产生的背景... 135

4.3.2 网络小额贷款与传统小额
贷款的关系... 137

4.3.3 网络小额贷款的发展状况... 138

4.3.4 网络小额贷款的政策规范
及实践... 139

4.3.5 网络小额贷款的征信管理... 143

4.3.6 案例:阿里小额贷款... 144

本章作业... 153

第5章 众筹融资.... 155

5.1 众筹的起源与发展... 156

5.1.1 众筹的内涵... 156

5.1.2 众筹的起源... 157

5.1.3 众筹模式分类... 157

5.1.4 众筹的发展... 159

5.2 股权众筹... 161

5.2.1 股权众筹的定义及意义... 161

5.2.2 股权众筹的运作模式
及流程... 168

5.2.3 股权众筹的募投管退... 179

5.3 产品众筹与公益众筹... 181

5.3.1 产品众筹... 181

5.3.2 公益众筹... 189

5.4 众筹融资风险管理... 191

5.4.1 众筹融资的风险... 191

5.4.2 众筹融资的风险防范... 194

本章作业... 198

第6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199

6.1 互联网金融门户产生的背景
与分类... 200

6.1.1 互联网金融门户产生背景... 200

6.1.2 互联网金融门户分类... 200

6.2 互联网金融门户特点... 202

6.2.1 搜索方便快捷,匹配快速
精准... 202

6.2.2 顾客导向战略,注重用户
体验... 202

6.2.3 占据网络入口,凸显渠道
价值... 202

6.3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对金融业的
影响... 202

6.4 互联网金融门户业务模式... 203

6.4.1 P2P网贷类门户... 203

6.4.2 信贷类门户... 205

6.4.3 保险类门户... 206

6.4.4 理财类门户... 209

6.4.5 综合类门户... 211

6.5 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趋势... 215

6.5.1 门户发展渠道化... 215

6.5.2 产品类别多元化... 215

6.5.3 业务模式多样化... 216

6.5.4 营销方式移动化... 216

本章作业... 216

第7章 互联网银行.... 217

7.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
的冲击... 218

7.1.1 对商业银行存款理财的
冲击... 218

7.1.2 对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功能的
冲击... 218

7.1.3 弱化了商业银行的支付
功能... 218

7.1.4 弱化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
角色... 219

7.1.5 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盈利
模式... 220

7.1.6 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
挑战... 221

7.2 互联网银行1.0:直销银行... 221

7.2.1 互联网银行的历史发展
脉络... 221

7.2.2 直销银行的定义与特征... 222

7.2.3 直销银行的诞生与发展... 224

7.2.4 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的
区别... 231

7.2.5 直销银行的运营模式... 232

7.2.6 国外直销银行典型案例... 233

7.2.7 我国直销银行典型案例... 236

7.2.8 当前直销银行发展过程中
面临的现实障碍... 239

7.2.9 直销银行发展趋势... 240

7.3 互联网银行2.0:数字银行... 241

7.3.1 数字银行的内涵和特点... 241

7.3.2 国外数字银行的典型案例... 242

7.3.3 美国、欧盟数字银行的发展
经验... 247

7.3.4 我国数字银行的发展... 249

7.3.5 互联网银行2.0思考及启示... 253

本章作业... 254

第8章 互联网保险.... 255

8.1 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行业的
影响... 256

8.1.1 对保险经营观念的颠覆... 256

8.1.2 对行业销售入口的冲击... 256

8.1.3 对保险市场边界的扩展... 256

8.1.4 对行业服务要求的改变... 257

8.1.5 对运营流程革新的挑战... 257

8.1.6 对风险定价能力的加强... 257

8.2 互联网保险概述... 258

8.2.1 互联网保险的定义与内容... 258

8.2.2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与优势... 259

8.2.3 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种类
与特点... 262

8.2.4 互联网保险形态... 264

8.2.5 互联网保险的定位... 265

8.3 互联网保险产业链... 268

8.3.1 消费者... 269

8.3.2 渠道入口... 270

8.3.3 产品创新... 271

8.3.4 产品定价... 272

8.3.5 保险公司... 272

8.3.6 基础设施... 272

8.4 互联网保险发展概况... 273

8.4.1 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概况... 273

8.4.2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概况... 278

8.5 我国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 286

8.5.1 官方网站模式... 287

8.5.2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289

8.5.3 网络兼业代理模式... 291

8.5.4 专业中介代理模式... 292

8.5.5 专业互联网保险企业模式... 294

8.6 互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
和趋势... 296

8.6.1 互联网保险发展面临的
挑战... 296

8.6.2 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 298

本章作业... 299

第9章 互联网基金与互联网证券.... 301

9.1 互联网基金... 302

9.1.1 互联网基金的内涵... 302

9.1.2 互联网基金的特点... 303

9.1.3 互联网基金的创新... 305

9.1.4 我国互联网基金发展... 306

9.1.5 互联网基金的产业链... 313

9.1.6 互联网基金的主要销售
模式... 319

9.1.7 互联网基金风险管理... 326

9.2 互联网证券... 329

9.2.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证券行业的
影响... 329

9.2.2 互联网证券概述... 331

9.2.3 互联网证券的发展... 331

9.2.4 我国互联网证券模式... 343

9.2.5 互联网证券风险管理... 349

9.2.6 我国互联网证券发展趋势... 351

本章作业... 352

0章互联网金融监管.... 353

10.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354

10.1.1 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金融
监管准则... 354

10.1.2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
表现... 354

10.2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355

10.2.1 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 355

10.2.2 互联网金融流动性风险... 356

10.2.3 互联网金融网络技术和网络
安全风险... 357

10.3 互联网金融的刑法规制... 358

10.3.1 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可能
涉嫌的犯罪... 358

10.3.2 利用互联网金融实施违法
行为可能涉嫌的犯罪... 361

10.4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模式... 363

10.4.1 审慎监管... 363

10.4.2 行为监管... 364

10.4.3 消费者权益保护... 364

10.4.4 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 365

10.5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 365

10.5.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混业经营
模式... 365

10.5.2 我国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
模式... 366

10.5.3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
监管体系的构成... 366

10.5.4 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
机制... 367

10.5.5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
问题... 368

10.6 欧美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 373

10.6.1 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373

10.6.2 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378

10.7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的构建... 381

10.7.1 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
对我国的启示... 381

10.7.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 382

本章作业... 385

主要参考文献.... 386


作者介绍


车云月,五洲树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知名职教专家,创新型校企合作领军人物,“5411”教育理念创始人。担任新迈尔教育集团总裁,中关村加一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发展中心主任等职位。在IT类创新和综合性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的创新。凭借其多年的教育行业从业经验与实干精神,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局面。近年来更涉足国际教育领域,力争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加国际化,培养更加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何平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科技项目5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现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工作,任湖南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

文摘






序言



《金融科技浪潮:重塑未来金融格局》 引言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其演进与创新从未停止。从早期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到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每一次变革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财富管理方式。本书旨在深入剖析金融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关键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为读者勾勒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我们并非探讨一本特定的书籍,而是聚焦于一个宏大而充满活力的时代主题。 第一章:金融科技的起源与演进 金融科技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技术进步与金融需求相互碰撞、孕育而生的必然产物。本章将追溯金融科技的萌芽,从早期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的出现,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引入,梳理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演进脉络。我们将探讨是什么催生了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增长?是用户需求的升级?是技术瓶颈的突破?还是监管环境的变化?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科技的本质,洞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1 传统金融的局限与挑战: 传统金融体系在服务效率、成本、普惠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金融科技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1.2 技术革新:金融科技的基石: 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3 金融科技的定义与范畴: 深入解析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界定其涵盖的业务领域,如支付、借贷、投资、保险、理财等。 1.4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概览: 梳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特点、政策导向和市场格局。 第二章:驱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 金融科技的繁荣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支撑。本章将聚焦于那些正在深刻改变金融业态的核心技术,并深入分析它们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潜在价值。从数据分析到智能决策,从安全保障到资产数字化,这些技术共同构筑了金融科技的强大生命力。 2.1 大数据分析:洞察市场与用户: 数据采集与整合: 如何从海量、多维度的数据源中获取有效信息? 数据挖掘与建模: 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技术,发现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风险评估与信用评分: 基于大数据进行更精准的客户画像和风险定价。 个性化推荐与精准营销: 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2 人工智能(AI):赋能智能金融: 自然语言处理(NLP): 智能客服、文档分析、舆情监测。 机器学习(ML): 交易欺诈检测、算法交易、智能投顾。 计算机视觉: 身份认证、票据识别、远程开户。 知识图谱: 构建金融知识体系,提升决策效率。 2.3 区块链技术:重塑信任与效率: 分布式账本: 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智能合约: 自动化执行合同条款,降低交易成本和履约风险。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 探索货币的未来形态与支付的效率提升。 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应用。 2.4 云计算:构建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 弹性伸缩与成本优化: 应对市场波动,降低IT投入。 数据存储与安全: 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快速部署与迭代: 加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上线速度。 第三章:金融科技的核心业务模式与创新应用 金融科技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在于其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实际的金融痛点。本章将深入剖析金融科技在支付、借贷、投资、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的典型应用和新兴模式,展现其如何重塑传统金融服务。 3.1 支付创新:便捷与普惠的革命: 移动支付: 从扫码支付到NFC支付,支付方式的便捷化。 聚合支付与商户服务: 整合多种支付渠道,提升商户经营效率。 跨境支付与汇款: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服务全球用户。 3.2 普惠金融与创新借贷: P2P借贷与众筹: 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渠道。 信用评分模型与大数据风控: 突破传统信用体系的限制,为“长尾”用户提供信贷服务。 消费信贷与场景金融: 将信贷服务嵌入消费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3.3 智能投顾与财富管理: 算法驱动的投资建议: 提供个性化、低成本的投资组合管理。 机器人顾问(Robo-advisor): 自动化投资咨询与资产配置。 场景化理财: 将理财与生活场景结合,提升用户参与度。 3.4 保险科技(InsurTech):重塑保险服务: 碎片化保险与定制化产品: 满足特定需求,提供灵活的保险方案。 大数据与AI在核保、理赔中的应用: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识别欺诈。 健康险与互助保险: 推动健康管理与风险共担。 3.5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 加密货币的演进与影响: 了解比特币、以太坊等的发展历程及其对金融体系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球探索: 分析CBDC的设计理念、潜在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未来支付结算体系的演变。 第四章:金融科技的风险、挑战与监管 金融科技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4.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泄露与网络攻击: 金融数据的敏感性带来的巨大风险。 用户隐私的边界与合规: 如何在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GDPR、CCPA等国际隐私法规的影响。 4.2 算法偏见与模型风险: 算法的“黑箱”问题: 难以解释的决策过程带来的风险。 数据偏差导致的歧视性结果: 如信贷审批中的不公平对待。 模型过时与失效的风险。 4.3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稳定: 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 风险的传导与放大。 “影子银行”的监管挑战: 非持牌机构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 高频交易与市场波动。 4.4 监管的演进与应对策略: “监管沙盒”的模式: 鼓励创新,在可控范围内测试新产品。 技术中立与功能对等原则: 监管应关注业务实质而非技术形态。 跨部门、跨地域的国际监管合作。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第五章: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与社会影响 金融科技的演进永无止境,新的技术和模式将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本章将展望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 5.1 开放银行与API经济: 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 打破信息孤岛,促进生态合作。 第三方应用与场景创新: 赋能更多创新服务。 5.2 去中心化金融(DeFi): 无需中介的金融服务: 借贷、交易、保险等在区块链上的实现。 潜在的颠覆性与挑战: 如何解决可扩展性、监管与安全问题? 5.3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利用金融科技支持ESG投资: 推动绿色经济转型。 区块链在碳排放交易中的应用。 5.4 金融科技与数字身份: 安全、便捷的身份认证: 支撑线上金融活动的信任基础。 数字身份在跨境支付、普惠金融中的作用。 5.5 金融科技对就业与社会公平的影响: 就业结构的变迁: 新职业的兴起与传统岗位的转型。 数字鸿沟与金融包容性: 如何确保技术进步惠及所有人? 金融科技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 结语 金融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全球金融的面貌。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服务理念的升级。拥抱金融科技,理解其脉络,洞察其机遇,应对其挑战,是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竞争力和抓住机遇的关键。本书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共同探索金融科技所描绘的更加智能、便捷、普惠的未来金融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非常清晰,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恰到好处地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每章节的结尾都提供了相关的延伸阅读和思考题,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可以让我进一步深入钻研感兴趣的部分。

评分

我一直对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平时也会关注一些行业动态,但总是感觉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这方面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概念,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核心驱动力以及未来趋势都做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喜欢它对风险控制和合规性问题的探讨,这一点对于理解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个行业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开始能够更独立地分析一些行业内的现象和问题,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朋友来说,这本书都绝对值得一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搭配银色的字体,很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当我拿到手里时,就感觉它分量十足,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内容肯定很扎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是那种比较厚实、细腻的印刷纸,摸起来滑滑的,翻页的时候没有刺耳的声音,阅读体验非常舒适。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平衡。它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各个细分领域,比如支付、借贷、众筹、保险等等,并且对它们背后的技术支撑、商业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同时,它也关注了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这让我对这个行业的动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