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 9787500857945 中国工人出版社

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 9787500857945 中国工人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劳动权益书系》编写组 著
图书标签:
  • 工伤保险
  • 劳动权益
  • 法律法规
  • 工人权益
  • 社保
  • 职业病
  • 用工关系
  • 劳动保障
  • 政策解读
  • 问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57945
商品编码:297656593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

定价:20.00元

作者:《劳动权益书系》编写组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0857945

字数:

页码: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立足现有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定,设置了职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旨在给职工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一些帮助。《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围绕相关法律与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职工权益,是宣传工会维权的较好途径和方式。

目录


一、你应当知道的工伤保险那些事儿
1.工伤保险是一种怎样的保险,工伤保险对职工有什么好处?
2.已购买商业保险,如果再买工伤保险岂不浪费?
3.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公司的人身意外伤害险有什么不同?
4.工伤保险费要职工自己“掏腰包”吗?
5.用人单位是否应一视同仁,为每个职工购买工伤保险?
6.农民工怎样参加工伤保险?

二、遭受工伤谁认定
7.哪些情况下出现的身体伤害才能称得上“工伤”?
8.是不是只要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的身体伤害都能算作工伤?
9.职工在准备工作或者“收尾”工作阶段受伤可以算作工伤吗?
10.职工在工作中因突发疾病而死亡的,可以算作工伤吗?
11.在工作时间上厕所摔倒而受伤能不能算作工伤?
12.在单位食堂吃饭时受伤能不能算作工伤?
13.职工参加公司年终文艺活动时受伤,能否算作工伤?
14.职工外出开会,在休息期间却遭遇“飞来横祸”,能否算作工伤?
15。职工在上下班乘坐地铁、轮船或火车时遭遇事故使身体受伤,能算工伤吗?
16.职工在上班途中无证驾驶惨遭车祸能算工伤吗?
17.火灾中,职工因参加抢险救灾而受伤能否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18.小保姆在熟人“东家”受伤只能“吃哑巴亏”吗?
19.是不是工伤,究竟谁“说了算”?
20.职业病是什么意思?
21.职工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是不是自行找家医院进行检查并开出证明,就可获得工伤赔偿?
22.职工认为职业病诊断结果有问题,该向谁去“讨说法”?
23.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用人单位以工龄短为由拒绝治疗,怎么办?
24.离职后才发现在原来的用人单位服务时就患上了职业病,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25.职工被“借调”,在完成借调单位的工作时遭遇工伤谁来负责?
26.职工遭遇工伤事故后应采取哪些紧急应对措施?
27.在任何医院治疗工伤都能“报销”医药费吗?
28.工伤后职工能直接要求赔偿吗,哪个机关专门负责工伤认定?
29.“时过境迁”,还能申请工伤认定吗?
30.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31.负责工伤认定的专门机关需要通过哪些程序来认定工伤?
32.认定工伤时需要调查相关事实吗?用人单位故意不配合调查,怎么办?
33.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多久才能得到认定机关的答复?
34.工伤认定机关的答复应就哪些问题进行说明?
35.不服工伤认定结论,可以请谁来“主持公道”?
36.“肇事者”受伤,还能照样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吗?

三、劳动能力鉴定知多少
37.劳动能力鉴定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需要做劳动能力鉴定?
38.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39.职工能免费做劳动能力鉴定吗,如果不免费,能不能由单位“报销”?
40.劳动能力鉴定和法医鉴定是不是一回事呢? ¨
41.职工可以去哪些机构做劳动能力鉴定,怎样保障鉴定的性?
42.如果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或其工作人员“见钱眼开”、弄虚作假,该怎么处置?
43.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多久能得到鉴定机构的答复?
44.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通过哪些工作流程才能得出“靠谱”的鉴定结论?
45.怎么区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46.工伤和职业病的病情是否有轻重程度之分?
47.施工时,高楼坠落致胸椎爆裂骨折脱位,肋骨骨折,能评几级工伤?
48.被货车碾压造成右上肢碾压毁损伤,进行了截肢,关于工伤级别要怎样“讨说法”?
49.在工作中左中指、无名指末端粉碎性骨折,是否能评上级,能评几级呢?
50。职工因工受伤致身体多处伤残,该如何判断工伤等级?
51.工伤职工原有伤残及合并症该怎样处理?
52.对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结论不服,可以向谁去“讨说法”?
53.对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能不能与鉴定机构“打官司”?
54.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病情恶化怎么办?

四、工伤保险待遇咋获取
55.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56,交通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能不能兼得?
57.工伤职工享有哪些工伤保险待遇赔偿项目?
58.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哪些工伤保险待遇的费用?
59.“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什么,依据什么标准来发给工伤职工?
60.受了工伤都能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吗?
61.治疗工伤产生的费用哪些可以“报销”?
62.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63.离职后工伤复发,原单位和社保还管吗?
64.该如何理解“停工留薪期”?
65.工伤职工能享有多久的“停工留薪期”,可以延长吗?
66.工伤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久等不到,职工已换工作,怎么算停工留薪期?
67.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能享受哪些待遇?
68.工伤职工享受生活护理费需要跨越的“门槛”有哪些?
69.工伤职工残疾后需要安装辅助器具的费用该由谁来“买单”?
70.工伤残疾可配置哪些种类的辅助器具?
71.工伤后怎样才能配置辅助器具?
7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73.工伤职工经鉴定构成五级至六级伤残的享有哪些待遇?
74.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工伤职工享有哪些待遇?
75.得了职业病能不能得到赔偿?
76.职工因工殉职的,其近亲属有哪些待遇?
77.职工因工殉职的,哪些亲属可以依法获得抚恤金?
78.职工因工殉职后,他的亲属“凭什么”能领取抚恤金?
79.童工工伤后,享受哪些工伤保险待遇?
80.所谓“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金额一旦“敲定”就不再变化吗?
81.出差遇天灾,出现伤亡,单位要不要管?
82.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伤残津贴突然停发为哪般?
83.职工由于工作原因“漂洋过海”了,他的工伤保险还有用吗?
59.“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什么,依据什么标准来发给工伤职工?
60.受了工伤都能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吗?
61.治疗工伤产生的费用哪些可以“报销”?
62.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63.离职后工伤复发,原单位和社保还管吗?
64.该如何理解“停工留薪期”?
65.工伤职工能享有多久的“停工留薪期”,可以延长吗?
66.工伤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久等不到,职工已换工作,怎么算停工留薪期?
67.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能享受哪些待遇?
68.工伤职工享受生活护理费需要跨越的“门槛”有哪些?
69.工伤职工残疾后需要安装辅助器具的费用该由谁来“买单”?
70.工伤残疾可配置哪些种类的辅助器具?
71.工伤后怎样才能配置辅助器具?
7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73.工伤职工经鉴定构成五级至六级伤残的享有哪些待遇?
74.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工伤职工享有哪些待遇?
75.得了职业病能不能得到赔偿?
76.职工因工殉职的,其近亲属有哪些待遇?
77.职工因工殉职的,哪些亲属可以依法获得抚恤金?
78.职工因工殉职后,他的亲属“凭什么”能领取抚恤金?
79.童工工伤后,享受哪些工伤保险待遇?
80.所谓“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金额一旦“敲定”就不再变化吗?
81.出差遇天灾,出现伤亡,单位要不要管?
82.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伤残津贴突然停发为哪般?
83.职工由于工作原因“漂洋过海”了,他的工伤保险还有用吗?
84.如果用人单位并没给职工办理工伤保险,遭遇工伤事故后职工的工伤赔偿还能得到保障吗?
85.工厂事先声明对工伤事故“概不负责”,职工可以向谁去“”?
86.单位要破产,工伤职工向谁去讨要工伤保险赔偿?
87.工厂无照经营,职工受伤谁来负责?
88.公司已将工程承包出去,工伤职工怎么来维护自己的工伤保险权利?
89.怎样让不法分子“吐出”恶意取的工伤保险基金?

五、文书与图示
工伤认定申请表
劳动能力鉴定、确认申请表
职工工伤待遇申请表
北京市工伤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审批表(5万元以下)
北京市工伤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审批表(5万元以上)
工伤赔偿实用流程图
劳动能力鉴定流程图
工伤医疗待遇的计算公式
工伤伤残待遇的计算公式
因工死亡的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六、关联法律法规政策索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 作者: 暂未署名(本书为科普读物,旨在普及工伤保险知识,作者信息侧重于专业性和权威性)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 9787500857945 内容简介: 本书是“劳动权益书系”中的一本,专注于工伤保险这一与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就业形态下,了解和掌握工伤保险的各项规定,不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更是应对潜在职业风险的有力保障。本书以通俗易懂、问答结合的形式,旨在为广大劳动者、用人单位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全面、准确、实用的工伤保险知识指南。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1. 内容权威、全面: 本书紧密结合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对工伤保险的设立、参保、缴费、认定、待遇支付、争议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尽阐述。无论是工伤认定标准、医疗救治、康复指导,还是伤残等级评定、工伤津贴发放、职业病防治,书中都一一涵盖,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形式新颖、易懂: 传统的法律法规条文往往晦涩难懂,而本书采用“小问答”的形式,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劳动者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什么是工伤?”、“哪些情况不被认定为工伤?”、“如何申请工伤认定?”、“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何计算?”、“伤残等级评定有哪些标准?”等等。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拉近读者与法律知识的距离,帮助读者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答案,并理解其背后的法律依据。 3. 实用性强、贴近生活: 本书的编写紧密围绕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和可能遇到的困境。它不仅解答了“是什么”和“为什么”,更侧重于“怎么办”和“如何做”。例如,书中会详细指导读者如何正确收集和提交工伤认定的证据,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以及在遇到争议时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些实用性的建议和指导,对于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能够冷静应对,依法维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普及性广、适用面宽: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十分广泛。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它是了解自身工伤保险权利和义务的“明白纸”;对于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从业者而言,它是规范管理、规避风险的“指导书”;对于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它也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本书的普及,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工伤保险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劳动环境。 本书内容概述(节选,具体内容以本书为准): 第一部分:工伤保险基础知识 什么是工伤保险? 详细解释工伤保险的定义、目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谁应该参加工伤保险? 明确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包括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工伤保险的费用如何缴纳? 介绍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的确定原则,以及如何根据行业风险类别进行区分。 工伤保险基金的用途有哪些? 阐明工伤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项目,包括工伤医疗费用、伤残津贴、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费用等。 第二部分:工伤认定 哪些情形属于工伤? 详细列举和解释《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各种视同工伤和直接认定的情况,例如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等要素的判定。 哪些情形不属于工伤? 明确排除工伤认定的情形,如醉酒或吸毒导致事故、自残或故意犯罪导致伤亡等。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指导劳动者在发生事故后,如何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申请,以及用人单位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相应职责。 工伤认定的程序和时限是怎样的? 详细介绍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调查、认定结论的作出以及送达等环节,并明确各项时限要求。 如何处理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申请的情况? 提供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部分:工伤待遇 工伤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详细说明工伤医疗费用的范围、标准及报销流程。 什么是停工留薪期? 解释停工留薪期的概念、期限以及在此期间的工资待遇。 伤残等级如何评定? 介绍工伤职工伤残等级评定的依据、标准以及评定程序。 不同伤残等级享受哪些待遇? 详细阐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辅助器具配置费用等各项待遇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什么是职业病? 解释职业病的定义、常见类型,以及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的特殊规定。 因工死亡的,其家属能享受哪些待遇? 详细说明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第四部分:工伤保险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当工伤认定或待遇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 介绍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途径。 用人单位未依法参保缴费的,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明确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违约后果。 劳动者在享受工伤待遇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醒劳动者在享受待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权益受损。 总结: 《劳动权益书系:工伤保险小问答》是一本集法律权威性、内容实用性、形式易懂性于一体的工伤保险普及读物。它以解决劳动者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清晰明了的语言解读复杂的法律条文,力求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伤保险权利,并在遭遇工伤时能够依法、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本书的出版,对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工伤保险小问答》时,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法律知识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写得枯燥乏味,让人望而却步。但是,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亲民”风格所吸引。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工伤保险的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就拿“工伤认定”这个关键环节来说,书中不仅详细列举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还通过生动的事例,模拟了鉴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举证责任”的说明,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劳动者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主动提供证据,而什么情况下,单位有责任提供。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真正体现了本书的价值。此外,书中对于“工伤待遇”的解读也十分到位,从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等,都一一进行了说明,并且还结合了最新的政策变化,这一点非常难得。对于我们普通劳动者而言,了解这些最直接的利益,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重要的法律知识。

评分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工伤保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关键。这本书,正如其名,以一种“小问答”的方式,将工伤保险的方方面面浓缩在一本小册子中,非常方便我们随时查阅。我注意到,书中在“工伤预防”这一块的内容,也有涉及。虽然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工伤发生后的应对,但对于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启发。这体现了作者的全面视角,不仅仅关注事后补偿,也着眼于事前预防。此外,书中对于“工伤鉴定等级”的解释,也让我对工伤的严重程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且了解了不同等级的鉴定会对最终的赔偿金额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朴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读起来非常舒服,也更容易被广大劳动群众所接受。它就像一本贴心的小手册,放在手边,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所需的指引。

评分

作为一名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老工人,我深知工伤保险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劳动者的重要性。过去,对于工伤的认定和赔偿,我们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吃了亏。这本书的出版,绝对是一个及时雨!它就像一本“防身宝典”,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最实用的帮助。书中关于“职业病”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总觉得职业病离自己很远,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很多我们工作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日积月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职业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认定和申请工伤赔偿,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来说,意义重大。另外,书中对于“劳动能力鉴定”的详细说明,也让我对工伤后的康复和后续保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它告诉我们,即使遭遇了不幸,我们依然有权利获得应有的补偿,并且有途径去争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每一句话都直击要点,能够让每一个读者,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能轻松理解。这对于提升我们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给广大的劳动者群体带来了一份及时的“定心丸”。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而工伤保险作为保障我们最基本权益的一道安全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许多基层劳动者来说,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以及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知识空白。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复杂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语言。我尤其欣赏它那种“问答式”的设计,这不仅仅是机械地罗列问题和答案,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者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书中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常见问题,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信息,并且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工伤保险的方方面面。比如,书中对于“什么情况算工伤”、“工伤发生后如何第一时间报备”、“单位不配合怎么办”等等这些最实际的问题,都有着详尽而清晰的解答。这对于那些初次遭遇工伤,或者对工伤保险政策不熟悉的劳动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它不仅普及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工伤保险”世界的窗户。我一直认为,工伤保险是保障劳动者生命线的重要制度,但对于其中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如何在这种不幸发生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感到颇为困惑。而这本《工伤保险小问答》,用一种极为友好的方式,为我一一解答了这些疑惑。它并没有堆砌那些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问答形式,将每一个复杂的概念都分解开来,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例如,书中关于“工伤事故报告”的流程,就清晰地列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步骤,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操作。这对于任何一位劳动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劳动仲裁”和“诉讼”的章节,它并没有回避这些可能面临的法律程序,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引导我们了解这些途径,并且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它告诉我们,工伤保险不仅仅是获得赔偿,更是一种法律上的保障,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赋权给了每一个劳动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