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定价:29.80元
作者:王俊峰,钟震,金书羽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22184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站在经济危机一年后的时间点上,梳理经济迷局,揭秘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冲突与合作并存,强硬与妥协交错,之战中,中国如何博弈求生?
内容提要
本书以肇始于美国并终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为观察点,全面介绍了经济危机后各国颁布的措施及其成效,并从国际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各国大规模行为背后鲜为人知的经济及政治博弈之战。
本书是站在经济危机一年后的时间点上回看这次危机,因此,更注重以翔实的数据说话,深刻剖析了各国在行动中的冲突与合作,妥协与交锋,并对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梳理,描绘出这场博弈之战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的巨大改变。
在这个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秩序和货币体系即将发生巨大改变的后危机时代,本书将有助于读者拓展观察世界经济局势的视角,动态、宏观地看待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
目录
丛书序
前 言 背后的故事
上篇 全球联手
章 美国:挥金如土的计划
本章导读
巨擘们的倒掉
布什7000亿“拯救”华尔街
奥巴马7870亿“新政”
借钱容易还钱难
流动性陷阱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房市见底?
探底后的4种可能性
第二章 中国:心暖则经济暖
本章导读
绕不过的美国险滩
“四万亿”的大蛋糕
大同中的微妙差异
罗杰斯:中国经济先复苏
中国式焦虑与张弛之道
第三章 欧盟联合
本章导读
金融危机拖累欧盟市场
团结就是力量
欧盟:松散联盟的弊端
复苏中的隐忧
第四章 其他各国计划
本章导读
“冰火之国”的昨天与今天
澳大利亚“路过”萧条
俄罗斯走在十字路口
麻生太郎加码天平
隧道中央的韩国经济
中篇 大国博弈:之战
第五章 世纪大战
本章导读
绿色之争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新货币体系的象征意义
国际舞台上的新势力
第六章 硝烟中的美国
本章导读
谁动了谁的奶酪?
所谓“华尔街原则”
那些难以取悦的人们
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们的钱呢?
美国对抗世界
第七章 中美“G2二重奏”
本章导读
奥巴马:只买美国货
中美太平洋“海战”
中国操纵汇率?
“G2”之幻
磨合中的中美关系
SD—SED—SE&D;
突破“零和博弈”
第八章 “新老欧洲”与“铁三角”
本章导读
新老欧洲的分歧
欧盟“铁三角”之“德法轴心”
欧盟“铁三角”之游离的英国
历尽波折的《里斯本条约》
经济危机中欧盟内部的博弈
第九章 欧盟的朋友和敌人
本章导读
从作壁上观到强烈谴责
被推迟的中欧峰会
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
经济危机后的欧盟与世界
第十章 大国峰会“华山论剑”
本章导读
新兴国家在华盛顿的崛起
达沃斯在冬季
雾都棋局
“金砖四国”梦
G8的橄榄枝
你好,匹兹堡
哥本哈根僵局
下篇 环球同此凉热
第十一章 探究国际货币新秩序
本章导读
美元没落
欧元崛起
“超主权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亚洲货币基金”与“亚元”
碳货币与碳关税
世界货币体系的三个未来
第十二章 未来世界
本章导读
“一年级研究生”奥巴马的多边外交
全球化、去全球化与多极化
经济失衡与权利失衡
博弈与均衡
美国制造“二次危机”
新能源泡沫
国际金融变局的未来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王俊峰,管理学博士,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1988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1993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学位。早提出国家“绿色GDP”概念和国家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
文摘
序言
当我在书店看到《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金融博弈的场景。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讲述一些关于金融市场上那些精明的玩家,他们如何通过各种策略来获取利益,又如何在风险中生存。金融海啸,这是一个令人心悸的词,它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动荡,而“博弈”这个词则暗示了在这样的动荡中,充满了无数的较量和算计。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些“博弈”?是会聚焦于宏观经济的层面,分析各国政府、央行之间的角力,还是会深入到微观层面,展现金融机构、投资大鳄之间的明争暗斗?我期待它能够让我了解到,在那些看似平静的金融市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副标题“三部曲”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像一部史诗一样,为我展现金融海啸的完整画卷,让我不仅仅是了解到事件本身,更能理解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
评分《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悬念和挑战。金融海啸,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毁灭性的力量,而“博弈”则暗示着其中充满了策略、对抗和不确定性。我一直对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感到好奇,究竟是哪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如此巨大的动荡?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操盘手,以及他们为了利益进行的各种“博弈”?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同时又不失其专业性和深度。副标题“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更是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关于金融危机的大型叙事。我希望作者能够在这三部曲中,构建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时间点去展现金融海啸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对世界格局和个体命运造成的深远影响。我期待它能是一部既能满足我求知欲,又能触动我情感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色调沉稳中带着一丝不安,仿佛预示着故事即将展开的波澜壮阔。我一直对宏大的叙事和复杂的人性刻画很感兴趣,这本书的名字《博弈》本身就带有一种张力,让人联想到棋局中的步步为营,以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较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否展现出金融领域那些不为人知的博弈,那些隐藏在数字和报表背后的真实人性,以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个体的选择和挣扎。作者会如何构建这样一个宏大的金融世界?是会聚焦于几个核心人物的命运沉浮,还是会描绘出整个行业乃至全球经济的图景?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跌宕起伏的旋律,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更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读完之后,我希望能对金融海啸背后的逻辑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惊叹它的威力。这本书的名字也暗示了其系列性,这让我对接下来的两部作品充满了好奇,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层层剥开金融海啸的谜团,展现出更深邃的内涵。
评分我被《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这个书名深深吸引。它让我想到了在棋盘上,双方你来我往,每一步都充满算计和风险。如果这本书真的能解读金融海啸,那这无疑是一场极其宏大和复杂的“博弈”。我想知道,作者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会聚焦于那些呼风唤雨的金融巨头,讲述他们如何在这个棋局中布局,如何利用规则,甚至如何打破规则?还是会着眼于那些被卷入漩涡的普通人,展现他们在巨变面前的无助、挣扎和求生?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普通人的命运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展现出宏大事件的真实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金融海啸中的人性百态,有贪婪与恐惧,有智慧与愚蠢,有背叛与坚守。同时,“三部曲”这个设定也意味着作者有足够的空间去铺陈故事,去展现事件的长期影响和深远后果。我期待它能是一部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历史事件,更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启示。
评分从书名《博弈》以及副标题“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来看,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可能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的非虚构作品,或者是以小说形式讲述真实事件的深度纪实。金融海啸,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震撼力,它代表着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无数人的财富瞬间蒸发,无数企业轰然倒塌。我一直想了解,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灾难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运作机制?是简单的经济周期,还是人为的操纵?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阴暗角落?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严谨的逻辑和翔实的数据,为我们梳理出金融海啸的来龙去脉,剖析其成因,预测其影响,甚至提出应对之道。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能够用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让即使是对金融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读懂其中精妙之处。副标题中的“三部曲”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这意味着作者在这一题材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作,我希望这三部曲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带领读者全面理解金融海啸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