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博弈(解讀金融海嘯三部麯)
定價:29.80元
作者:王俊峰,鍾震,金書羽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22184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站在經濟危機一年後的時間點上,梳理經濟迷局,揭秘錯綜復雜的大國博弈。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年代。衝突與閤作並存,強硬與妥協交錯,之戰中,中國如何博弈求生?
內容提要
本書以肇始於美國並終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機為觀察點,全麵介紹瞭經濟危機後各國頒布的措施及其成效,並從國際政治關係的角度,分析瞭各國大規模行為背後鮮為人知的經濟及政治博弈之戰。
本書是站在經濟危機一年後的時間點上迴看這次危機,因此,更注重以翔實的數據說話,深刻剖析瞭各國在行動中的衝突與閤作,妥協與交鋒,並對各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係進行瞭梳理,描繪齣這場博弈之戰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帶來的巨大改變。
在這個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世界秩序和貨幣體係即將發生巨大改變的後危機時代,本書將有助於讀者拓展觀察世界經濟局勢的視角,動態、宏觀地看待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
目錄
叢書序
前 言 背後的故事
上篇 全球聯手
章 美國:揮金如土的計劃
本章導讀
巨擘們的倒掉
布什7000億“拯救”華爾街
奧巴馬7870億“新政”
藉錢容易還錢難
流動性陷阱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房市見底?
探底後的4種可能性
第二章 中國:心暖則經濟暖
本章導讀
繞不過的美國險灘
“四萬億”的大蛋糕
大同中的微妙差異
羅傑斯:中國經濟先復蘇
中國式焦慮與張弛之道
第三章 歐盟聯閤
本章導讀
金融危機拖纍歐盟市場
團結就是力量
歐盟:鬆散聯盟的弊端
復蘇中的隱憂
第四章 其他各國計劃
本章導讀
“冰火之國”的昨天與今天
澳大利亞“路過”蕭條
俄羅斯走在十字路口
麻生太郎加碼天平
隧道中央的韓國經濟
中篇 大國博弈:之戰
第五章 世紀大戰
本章導讀
綠色之爭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新貨幣體係的象徵意義
國際舞颱上的新勢力
第六章 硝煙中的美國
本章導讀
誰動瞭誰的奶酪?
所謂“華爾街原則”
那些難以取悅的人們
你方唱罷我登場
我們的錢呢?
美國對抗世界
第七章 中美“G2二重奏”
本章導讀
奧巴馬:隻買美國貨
中美太平洋“海戰”
中國操縱匯率?
“G2”之幻
磨閤中的中美關係
SD—SED—SE&D;
突破“零和博弈”
第八章 “新老歐洲”與“鐵三角”
本章導讀
新老歐洲的分歧
歐盟“鐵三角”之“德法軸心”
歐盟“鐵三角”之遊離的英國
曆盡波摺的《裏斯本條約》
經濟危機中歐盟內部的博弈
第九章 歐盟的朋友和敵人
本章導讀
從作壁上觀到強烈譴責
被推遲的中歐峰會
歐盟的“東部夥伴關係”
經濟危機後的歐盟與世界
第十章 大國峰會“華山論劍”
本章導讀
新興國傢在華盛頓的崛起
達沃斯在鼕季
霧都棋局
“金磚四國”夢
G8的橄欖枝
你好,匹茲堡
哥本哈根僵局
下篇 環球同此涼熱
第十一章 探究國際貨幣新秩序
本章導讀
美元沒落
歐元崛起
“超主權貨幣”與“人民幣國際化”
“亞洲貨幣基金”與“亞元”
碳貨幣與碳關稅
世界貨幣體係的三個未來
第十二章 未來世界
本章導讀
“一年級研究生”奧巴馬的多邊外交
全球化、去全球化與多極化
經濟失衡與權利失衡
博弈與均衡
美國製造“二次危機”
新能源泡沫
國際金融變局的未來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王俊峰,管理學博士,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高科技産業化研究會理事。1988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1993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博士學位。早提齣國傢“綠色GDP”概念和國傢能源、經濟、環境協調發
文摘
序言
《博弈(解讀金融海嘯三部麯)》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懸念和挑戰。金融海嘯,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毀滅性的力量,而“博弈”則暗示著其中充滿瞭策略、對抗和不確定性。我一直對金融危機背後的深層原因感到好奇,究竟是哪些因素相互作用,導緻瞭如此巨大的動蕩?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揭示那些隱藏在數字背後的操盤手,以及他們為瞭利益進行的各種“博弈”?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將復雜的金融概念變得易於理解,同時又不失其專業性和深度。副標題“解讀金融海嘯三部麯”更是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個關於金融危機的大型敘事。我希望作者能夠在這三部麯中,構建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從不同的側麵、不同的時間點去展現金融海嘯的演變過程,以及它對世界格局和個體命運造成的深遠影響。我期待它能是一部既能滿足我求知欲,又能觸動我情感的作品。
評分我被《博弈(解讀金融海嘯三部麯)》這個書名深深吸引。它讓我想到瞭在棋盤上,雙方你來我往,每一步都充滿算計和風險。如果這本書真的能解讀金融海嘯,那這無疑是一場極其宏大和復雜的“博弈”。我想知道,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會聚焦於那些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頭,講述他們如何在這個棋局中布局,如何利用規則,甚至如何打破規則?還是會著眼於那些被捲入漩渦的普通人,展現他們在巨變麵前的無助、掙紮和求生?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普通人的命運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展現齣宏大事件的真實麵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齣金融海嘯中的人性百態,有貪婪與恐懼,有智慧與愚蠢,有背叛與堅守。同時,“三部麯”這個設定也意味著作者有足夠的空間去鋪陳故事,去展現事件的長期影響和深遠後果。我期待它能是一部有溫度、有深度、有力量的作品,讓我們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瞭解一個曆史事件,更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人生和社會的啓示。
評分從書名《博弈》以及副標題“解讀金融海嘯三部麯”來看,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可能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的非虛構作品,或者是以小說形式講述真實事件的深度紀實。金融海嘯,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震撼力,它代錶著全球經濟的劇烈動蕩,無數人的財富瞬間蒸發,無數企業轟然倒塌。我一直想瞭解,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災難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運作機製?是簡單的經濟周期,還是人為的操縱?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揭示那些隱藏在光鮮外錶下的陰暗角落?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用嚴謹的邏輯和翔實的數據,為我們梳理齣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剖析其成因,預測其影響,甚至提齣應對之道。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而是能夠用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讓即使是對金融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讀懂其中精妙之處。副標題中的“三部麯”更是吊足瞭我的胃口,這意味著作者在這一題材上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創作,我希望這三部麯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帶領讀者全麵理解金融海嘯的復雜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色調沉穩中帶著一絲不安,仿佛預示著故事即將展開的波瀾壯闊。我一直對宏大的敘事和復雜的人性刻畫很感興趣,這本書的名字《博弈》本身就帶有一種張力,讓人聯想到棋局中的步步為營,以及為瞭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較量。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否展現齣金融領域那些不為人知的博弈,那些隱藏在數字和報錶背後的真實人性,以及在巨大的利益麵前,個體的選擇和掙紮。作者會如何構建這樣一個宏大的金融世界?是會聚焦於幾個核心人物的命運沉浮,還是會描繪齣整個行業乃至全球經濟的圖景?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有跌宕起伏的鏇律,有細膩的情感錶達,更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讀完之後,我希望能對金融海嘯背後的邏輯有更清晰的認識,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去驚嘆它的威力。這本書的名字也暗示瞭其係列性,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兩部作品充滿瞭好奇,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層層剝開金融海嘯的謎團,展現齣更深邃的內涵。
評分當我在書店看到《博弈(解讀金融海嘯三部麯)》這本書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金融博弈的場景。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講述一些關於金融市場上那些精明的玩傢,他們如何通過各種策略來獲取利益,又如何在風險中生存。金融海嘯,這是一個令人心悸的詞,它代錶著巨大的經濟動蕩,而“博弈”這個詞則暗示瞭在這樣的動蕩中,充滿瞭無數的較量和算計。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這些“博弈”?是會聚焦於宏觀經濟的層麵,分析各國政府、央行之間的角力,還是會深入到微觀層麵,展現金融機構、投資大鰐之間的明爭暗鬥?我期待它能夠讓我瞭解到,在那些看似平靜的金融市場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驚濤駭浪。副標題“三部麯”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充滿期待,我希望它能夠像一部史詩一樣,為我展現金融海嘯的完整畫捲,讓我不僅僅是瞭解到事件本身,更能理解事件背後的邏輯和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