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独一无二。
◎开创19世纪西方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先河的文学艺术大师,生前三度(1911年、1912年、191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4年戴维•洛奇《作者,作者》、科尔姆•托宾《大师》、阿兰•霍林 赫斯特《美丽曲线》集体致敬的对象,因为这三部小说的问世,2004年被称为“亨利•詹姆斯年”。
◎李和庆、吴建国教授主编,李维屏教授作序推荐,2020年全新译本,更加符合现代读者阅读口味。
◎经典代表作《一位女士的画像》多次改编美剧电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曾出演女主伊莎贝尔。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文豪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中深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以缱绻繁复的典雅语言和细密流程的情节编排,描写了年轻漂亮、活泼开朗、充满幻想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如何面对一系列人生和命运的抉择。作品展现的依然是詹姆斯历来所关注的欧美两地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深刻探究了自由、责任、爱恋、背叛等伦理问题。本作是品鉴亨利•詹姆斯的绝佳途径。
【关于作者】
亨利•詹姆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大师,西方小说传统的终结者,约瑟夫•康拉德、T.S.艾略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约瑟夫•海勒、格雷厄姆•格林、罗伯-格里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戴维•洛奇、科尔姆•托宾等众多作家一致推崇的作家中的作家。
小说终结于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T.S.艾略特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独一无二。——格雷厄姆•格林
亨利•詹姆斯,美国小说的伟大动力源,小说家的小说家,我们的普鲁斯特。——菲利普•罗斯
因其写作技巧和艺术献身精神,亨利•詹姆斯一直以来都是作家的作家。因其作品给诠释所带来的挑战,他成为批评家的作家。同时因为他那些令人深感兴趣的性格谜团和私人交往,他也成为传记作者的作家。——戴维•洛奇
【翻译底本说明】
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于1880年10月至1881年11月间以连载形式首次发表于英国《麦克米伦杂志》(Macmillan’s Magazine)。1881年6—9月间,亨利•詹姆斯以上述连载版为底本对小说进行了修订, 随后将其送交美国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Houghton,Mifflin and Company)出版单行本,该版本于同年10月推出。一个月后,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 & Co.) 参照美国版单行本推出了该小说的英国版。1907年,亨利•詹姆斯以美国版单行本为底本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全面修订, 并将其收入由他本人亲自编订的24卷本小说作品集(即“纽约版”)中出版,该版本与1881 年单行本内容差别较大。
本译本系从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一位女士的画像》译出,其所用底本为1907年“纽约版”,正文前有作者序言。
##美式小说我真的接受无能,可能是翻译的原因
评分##走着走着就掉进了坑里,而且是自己选的,很多时候有的人说是自信吧,其实是智力不足。
评分###所有英美现实主义小说的范本。也就亨利·詹姆斯这一位英语作家,能够写出比法语作家、俄语作家和西班牙语作家动人精致的句子。
评分##无穷无尽的心理征程。无边无际的人性分析。理解了艾略特说的,古典小说终结于两个人,一个是福楼拜,还有一个就是这家伙,亨利·詹姆斯,探知人性深渊,他就像一个窥探狂。
评分##快逃。译本请选项星耀。
评分##若以“现代”眼光看待这般繁复漫长的心路描摹、这般迂回的多角感情,势必只觉狗血,或产生全知式的恨其不争,那就太误解亨利•詹姆斯的苦心孤诣了。主干情节都幽微漾在大段环境描写和心理刻画中,戏剧化的决策隐匿在充满着暗示、象征和比喻的长句里(对翻译的挑战力度不小)——他最有名的“视角”意识,即所谓“全知叙事视角”在本书中,以伊莎贝尔对整个阴谋的逐渐认知为据点层层展开,因而读者不必批判她的局限性。 除了时代性的考量,悲剧源头仍要溯回至欧陆/美国的文化差异——伊莎贝尔渴羡学识带来的责任感、婚姻/财富自由赋予的愉悦,在古罗马的废墟中“自以为收获智慧,了解人生”,以热情和信仰编织美好而虚幻的理论,付诸于将贫穷、傲慢与野心打造成高贵假面的欧洲贵族,并努力佯装幸福下去。
评分##“她为吉尔伯特·奥斯蒙德编织了一套美好的理论,她爱的并不是他的‘所有’,而是他的‘没有’所装扮出来的美德;这正是她的性格。” “这位女士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接下来,人生之中的漫漫岁月就将她裹挟起来,笼罩在她周围的是由她的漠然织就的灰色帷幕。”
评分##詹姆斯冗长拖沓的风格是需要适应的。前半本几欲放弃,究其原因,还是19世纪的求偶风格与如今相去甚远,故觉文风本身成为一种累赘。后半本描写婚后渐入佳境,不禁感慨,原来不幸的婚姻古往今来不会相差太远。而奥斯蒙德实施的精神虐待和包丽男友之辈的PUA伎俩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在那个时代对一个“女士”而言,去和留是需要经历一番挣扎的抉择,如今的女性have come a long way!男男女女,如何不在迷恋面前低到尘埃,或者说,如何辨别爱和控制,可谓成长教育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评分##以为她要一生假装幸福,但作者最后还是仁慈了。花了一个新年的假期,读了本虐心小说。同《美国人》一样,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