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在小說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亞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獨一無二。
◎開創19世紀西方心理現實主義小說先河的文學藝術大師,生前三度(1911年、1912年、1916年)獲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2004年戴維•洛奇《作者,作者》、科爾姆•托賓《大師》、阿蘭•霍林 赫斯特《美麗麯綫》集體緻敬的對象,因為這三部小說的問世,2004年被稱為“亨利•詹姆斯年”。
◎李和慶、吳建國教授主編,李維屏教授作序推薦,2020年全新譯本,更加符閤現代讀者閱讀口味。
◎經典代錶作《一位女士的畫像》多次改編美劇電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曾齣演女主伊莎貝爾。
《一位女士的畫像》是美國文豪亨利•詹姆斯早期創作中深具代錶性的經典之作,以繾綣繁復的典雅語言和細密流程的情節編排,描寫瞭年輕漂亮、活潑開朗、充滿幻想的美國姑娘伊莎貝爾如何麵對一係列人生和命運的抉擇。作品展現的依然是詹姆斯曆來所關注的歐美兩地的文化差異和衝突,深刻探究瞭自由、責任、愛戀、背叛等倫理問題。本作是品鑒亨利•詹姆斯的絕佳途徑。
【關於作者】
亨利•詹姆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大師,西方小說傳統的終結者,約瑟夫•康拉德、T.S.艾略特、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約瑟夫•海勒、格雷厄姆•格林、羅伯-格裏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戴維•洛奇、科爾姆•托賓等眾多作傢一緻推崇的作傢中的作傢。
小說終結於福樓拜和亨利•詹姆斯。——T.S.艾略特
亨利•詹姆斯在小說史上的地位,便如同莎士比亞在詩歌史上的地位一般獨一無二。——格雷厄姆•格林
亨利•詹姆斯,美國小說的偉大動力源,小說傢的小說傢,我們的普魯斯特。——菲利普•羅斯
因其寫作技巧和藝術獻身精神,亨利•詹姆斯一直以來都是作傢的作傢。因其作品給詮釋所帶來的挑戰,他成為批評傢的作傢。同時因為他那些令人深感興趣的性格謎團和私人交往,他也成為傳記作者的作傢。——戴維•洛奇
【翻譯底本說明】
長篇小說《一位女士的畫像》於1880年10月至1881年11月間以連載形式首次發錶於英國《麥剋米倫雜誌》(Macmillan’s Magazine)。1881年6—9月間,亨利•詹姆斯以上述連載版為底本對小說進行瞭修訂, 隨後將其送交美國霍頓—米夫林齣版公司(Houghton,Mifflin and Company)齣版單行本,該版本於同年10月推齣。一個月後,英國麥剋米倫齣版公司(Macmillan & Co.) 參照美國版單行本推齣瞭該小說的英國版。1907年,亨利•詹姆斯以美國版單行本為底本對這部小說進行瞭全麵修訂, 並將其收入由他本人親自編訂的24捲本小說作品集(即“紐約版”)中齣版,該版本與1881 年單行本內容差彆較大。
本譯本係從牛津大學齣版社1986年版《一位女士的畫像》譯齣,其所用底本為1907年“紐約版”,正文前有作者序言。
##古典的終結,也是“浪漫”的終結。雖然錶麵看來還是大莊園裏婚喪嫁娶做媒那點事,但骨子裏有反奧斯汀的敘事,原本故事大結局的姻緣成為心理剖析的另一個起點,女主角從被做媒到去做媒兩重身份的轉化中,走進的另一個鏡像身份看清自己的處境。無所事事的“世外高人”形象帶有同時代男性作傢難得的自省,看起來最超然物外實際最需要物質裝點來應證自己的存在,把奧斯丁點到為止的財産對婚姻的意義放到更深的文化心理維度去探討,多角戀愛關係的試探也是“天真無邪”美國和陰魂不散老歐洲的對峙。在另一個層麵,那位錶哥的動機也值得深挖,可以說是更廣闊的愛,也可以說這就是一位願意為想象冒險浪漫讀物消費的舊時代讀者。
評分##文筆非常好,故事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他把主人公伊莎貝爾寫的好弱智,哪裏有這麼蠢的女人,明知道多斯濛德是個自私冷酷保守善妒的可以說一無是處的男人,她還要迴去,缺心眼啊!
評分##文筆非常好,故事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他把主人公伊莎貝爾寫的好弱智,哪裏有這麼蠢的女人,明知道多斯濛德是個自私冷酷保守善妒的可以說一無是處的男人,她還要迴去,缺心眼啊!
評分##走著走著就掉進瞭坑裏,而且是自己選的,很多時候有的人說是自信吧,其實是智力不足。
評分##凱撒的妻子是不能有醜聞的 兩個看似最聰明的女士卻是最可悲,最無知的——作為心理現實主義小說的創始人,亨利·詹姆斯這部作品——《一位女士的畫像》,運用瞭大量筆墨描寫人物心理,再加上大量的比喻與晦澀的人物對話,使得此書相對難讀(伊莎貝爾結婚前這部分對我來說簡直是摺磨,結婚後纔漸入佳境)。這本書絕對不像普通的暢銷書那般“討人喜歡”,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和她的作者,都是偉大的!
評分##文筆非常好,故事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他把主人公伊莎貝爾寫的好弱智,哪裏有這麼蠢的女人,明知道多斯濛德是個自私冷酷保守善妒的可以說一無是處的男人,她還要迴去,缺心眼啊!
評分##大概是在5年前在托賓的《大師》裏認識的亨詹,一個被稱為“文學魚子醬”(文筆擁有究極的精緻、冷僻、繁麗)的“大師”,在兩個文本的對照中觀察齣亨詹對於自由、人性、社會關係的求索與幽微,命中大師自己的生命關切。看到拉爾夫死亡之時對伊莎貝爾“是我害瞭你”的告白,想到伊莎貝爾因瞭對“體驗”的幻想而付諸充滿瞭風險和欺騙的實踐,纔發覺對於一個女性而言的最佳位置,可能不是成為她的老公/情人/愛而不得的追求者,而是一個明知你的來路盡是危險卻還是鼓勵你放手一搏的錶兄。
評分##美式小說我真的接受無能,可能是翻譯的原因
評分##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想乾嘛…自負想突齣個性,但沒有生活經驗支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