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足巨人

泥足巨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戴维·格兰茨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以史为鉴,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译者序
前言
导言
1. 红军概况
规模与配置
军队的实际组建和动员
数据表
2. 指挥与控制、指挥人员
指挥人员流失的主要影响与后果
指挥干部和培训
主要指挥员和参谋人员
数据表
3. 红军战士
公式化形象
资料来源
官方形象的演变
正在出现的人文层面
4. 战略展开计划和动员
战争前夕的国防计划和战略展开计划
制订动员计划
1941 年 6 月 22 日之前的动员和战略展开
数据表
5. 地面作战兵种的作战准备
陆军
步兵
汽车装甲坦克兵
骑兵
空降兵(空中突击)
筑垒地域
数据表
6. 作战支援兵种和后勤的作战准备
炮兵
工程兵
通信兵
防空部队
边防军和内卫部队
后勤
数据表
7. 空军
结构、装备、指挥与控制
人员和部队的训练及战术
战争准备
实际战备水平
数据表
8. 大本营和战略预备队
首批预备队(1941年6月—7月15日)
后续预备队(1941 年 7 月 15 日至 8 月)
机械化预备队
支援兵种和勤务部门
数据表
9. 战争前夕的红军情报工作
战争警告
“巴巴罗萨”的前夜
对苏联1941年6月情报工作的评价

结论

附录 A 苏联红军的作战序列,
1941 年 6 月 22 日到 8 月 1 日
附录 B 苏联红军 1941 年国防计划
附录 C 对手的观点:
德国情报机关在战争前夕的评估
附录 D 苏德战场军队的实力对比,
1941 年 6 月 22 日
参考文献点评与选定目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通过介绍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联红军的建设情况,军事历史学家戴维·格兰茨在本书中有力地反驳了西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苏德战争爆发原因与责任的错误说法。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主要是企图回答一个问题“苏联为什么在苏德战争一开始时会输的这么惨?” 根据本书的研究,苏联的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是当时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不仅如此,由于苏联根据苏芬战争体现出的其军队装备和理论落后且效率低下的现实情况,有铁木辛哥主导当时正在进行全面改革。但是改革的半截的军队其实更加脆弱。因此苏联领导层当时是期望可以推迟战争的发生。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苏联在德国动武的迹象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仍然企图避免激怒德国所以尽量避免公开的动员行为。因此,所谓的苏联有可能对德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其实是无稽之谈因为当时的苏联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而且苏联自己非常清楚。

评分

##一樣,可讀性不高,但做為資料卻是“巨人的肩膀”。作者寫本書是針對“蘇聯是否曾想在41年對德先制攻擊”的論爭做回應,而同時也了答覆了“為何史達林無視各種即將開戰的現象堅持不會被攻擊”。確實,蘇聯隨著國際局勢已經開始在備戰,但它的擴張與動員速度,是其社會跟工業經濟無法負荷的,加上「大清洗」嚴重傷害了紅軍的骨幹,這些要恢復至少要五年以上。深知這點的史達林評估至少42年夏天之前都無法跟久經沙場的德軍抗衡,所以才努力地避免讓希特勒想對他動手,更遑論“先制攻擊”,無論這是多一廂情願。至於德國,儘管情報有很多缺失,但它們確實已經發現巨人正在覺醒,如果非要一戰的話,趁早下手是“正確”的,因為一旦等紅軍改革完後,它將會是一股可怕的軍事機器。

评分

##资料还是能看的——但最让我不满的一点在于格兰茨在P39-40页引用铁木辛哥报告上面实际上是“片面引用自己所有利的观点”,而如果翻阅档案原文的话意思相差甚远。至于观点的话跟以前的巨人的碰撞总体差不多,我之前写的关于巨人的碰撞的评价基本上都能适用。所以说格兰茨归根结底还是职业军人,对苏东体制的“偏见”还是在纸上还是能反映出来的

评分

##总结一下格兰茨要说的关键点:战前的红军处在铁木辛哥改革的关键时期,管理混乱,装备严重不足,军官、飞行员和其他技术人员短缺且缺乏经验,总体上战斗力极其低下,只有规模看上去大得可怕。因此,关于巴巴罗萨是德军预防性进攻的说法是完全扯淡。通过仔细分析朱可夫1941.5.15的文件可以发现,所谓红军先发制人的攻击只是朱可夫在获得德军向边境疯狂增兵的情报后的初步想法,最终也停留在草稿上,并没有提交给斯大林

评分

##资料还是能看的——但最让我不满的一点在于格兰茨在P39-40页引用铁木辛哥报告上面实际上是“片面引用自己所有利的观点”,而如果翻阅档案原文的话意思相差甚远。至于观点的话跟以前的巨人的碰撞总体差不多,我之前写的关于巨人的碰撞的评价基本上都能适用。所以说格兰茨归根结底还是职业军人,对苏东体制的“偏见”还是在纸上还是能反映出来的

评分

##数据翔实、全面。大雷雨计划只是意淫,在苏军全面改革、人员重组以及装备更新的最脆弱时候,面对世界第一久经沙场的德军攻击,确实也只能靠人命填了。这样看来后续苏军展示的凌厉反击,更让人惊叹苏联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无愧伟大二字!

评分

##本书依然体现格兰茨的一贯风格: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叙事则较少。冰冷的数字背后,正是战前苏联军队的真实写照,远胜于各种动情的描述。战前的苏军纸面上非常强大,然实际上非常脆弱,却又具备巨大的潜力,标题所言泥足巨人,可谓恰如其分。

评分

##序言恶心

评分

##全景式描绘卫国战争前苏联红军的巨著,立场公允,资料丰富,结合时局来读真的感慨万千。翻译十分用心,对原书中的种种错误进行了细致的修订,还加了一篇地名对照的附录,值得一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