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勤勉、务实、自律的“文正公”曾国藩,一个矛盾、挣扎的深嵌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透过曾国藩,读者可窥见中国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这本书更接近真实的曾国藩。他不是圣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乡下考到京城也会骄傲。 一路上坎坷挫折甚多,也曾多次想不开自杀;也会因为闲居在家和亲人争吵;虽然识人无数,也会遭到背叛。一生疾病甚多,拖着病体还有一堆兄弟能走出后来的辉煌,真的不容易。 曾国藩应该是一个道学标杆和官场文化融合了的人,所以他没有像海瑞那样做到极端,与整个官场为敌。
评分##用曾国藩的“苦味”素材,讲出了一个风味故事。
评分##他对人生的认真态度值得学习。刘瑜在最后的跋中试图揭露曾的局限性,列举古人:士大夫们肯定自己是对的,沉迷于“玩志”也可以丧“智”。而最近自己的思路走的恰恰是,沉迷于“玩智”也可以丧“志”,正好与刘所说颠倒。或许我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跳出人欲来,而因此也敬佩不汲汲于名利的人。但这里还是坚信曾的一句话:“不可轻率评判讥古人...今之讲理学者,动好评判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把这一语送给刘瑜。
评分##用曾国藩的“苦味”素材,讲出了一个风味故事。
评分##王阳明和曾国藩,一个是绝顶聪明、顿悟心学的代表,另一个是大智若愚、勤奋老练的代表,相同的是,两人都带兵打仗取得了伟大的功绩,区别是王阳明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曾国藩靠的是先不败而后求胜的“结硬寨打呆仗”。两种风格,殊途同归,两位都是相当值得学习的楷模,吾当效之。
评分##中国神秘文化-迷信。 当曾公面对自己的时候,他是一个高洁的、问心无愧的圣徒,而当他面对于整个官场时,又是一个圆滑务实的政治实干家。
评分##这本应该叫“曾国藩外传”。比起《大明王朝》来说,这本只着眼于一个人,自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虽然自序中作者说不带感情色彩,但其实带了很多感情色彩,大段引文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感情色彩并不感情。是不是到了学院系统,不自觉地就被训练成这种写作方式了。这书应该叫做“你所不知道的曾国藩”。
评分##不错的,曾国藩解读的好书
评分##不同层面看曾国藩的一生,很多相同情节以不同角度出现,饶有趣味。七次科举方以倒数第二中秀才,而后一路勇进,入职后十年七迁官至副部级,颇传奇色彩。相比之下,多少少年得志而大未必佳,想到我一个老师,专升本进河大,而后社科院博士,现在是211教授,观其言行与曾国藩颇为相似,肯下笨劲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