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以创作《且听风吟》走向文坛的村上春树,曾连续在2006年和2007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有力候补。所以,谁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村上春树不只在“日本”,甚至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知名作家。 在他的作品里,通过某种事物的缺失而表达出来的“失落感”、“孤独感”以及“绝望感”,是世界上获得了“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后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共同感受。就此而言,村上春树在1979年步入文坛,这具有十分特殊的象征意义。
##当年写论文时抄了里面不少话,有兴趣了解村上春树作品意义的人,可以看一下~~
评分##感觉自己也快成村上专家了
评分##当年写毕业论文时候看的
评分##不知所云的书,翻译的也很不好,另外这个书的装祯怎么看都不像是正规出版社的东东。
评分##对于全共斗时代背景的描述很值得重读。至于介入与迷失么。。。
评分##略有借鉴。
评分##文本解读没意思的
评分##总的来说比较主观,尤其后半部分的评论很牵强,不过想想评论这东西本来就不可能客观。只能说我不同意他对村上春树作品缺失对已经看到的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作家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写东西就好,没必要背负那么沉重的责任吧,大江是大江,村上是村上。
评分##感觉自己也快成村上专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