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曆史哲學長久以來一直為中文學術界所忽略,往往被視為過渡到黑格爾與馬剋思曆史哲學的橋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論。但這確實是個很不幸的誤解,因為康德曆史哲學自成一派,與黑格爾、馬剋思的曆史哲學分屬不同的類型。康德本人雖未撰寫一部討論曆史哲學的專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曆史哲學。
本書包括這八篇文章的譯文及注釋,並在書末附有詳細的研究書目供讀者參考。通過本譯作,讀者可以瞭解康德的曆史觀、對“啓濛”和“人類意誌”的獨特理解、對“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學係統中“自然”的終極目的。
以研究康德哲學為誌業的學者李明輝先生,留學德國獲得哲學博士後,緻力於康德著作之翻譯,且不時核對三種英譯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譯本,直接從德文精心翻譯並修訂譯文,終以此譯本貢獻於讀者。
##自然,和平主義,原真,任何人都具有思辨的能力,分離你的本質
評分##最喜歡其中的答“何謂啓濛“?之問題、論俗語所謂、論永久和平三篇。另外譯文嚴謹流暢,隻是有個彆因東西文化差異而不能理解的語句(並非譯文原因)。總體或多或少涉及瞭康德三大批判哲學的一些內容。
評分##自然,和平主義,原真,任何人都具有思辨的能力,分離你的本質
評分##自然,和平主義,原真,任何人都具有思辨的能力,分離你的本質
評分##在黃濤教授的指導下研讀 作為正式學習康德哲學體係的過渡 大概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忘記老師身上的人文光輝和對哲學的熱情
評分##人的終極的閤目的性在於,在普遍意義上,人是人,都是“有限理性存在者”,對每個個體自身來說,自己本身就是目的,一切手段都要服從於這個最高原則,隻有這種倫理學(在這個體係裏,倫理學是第一哲學)目標確立起來,纔能使人類趨近於實現“永久和平”
評分##還是我未能參透的書,以後有機會重讀。
評分##國內終於齣版瞭
評分##對Historie和Geschichte的區分,後者指一種帶有目的論色彩的作為人類精神存在的曆史本身,康德主要依據Geschichte的觀點來研究曆史從,Geschichte的角度看,史料不等同於曆史,人類理性的充分發展是曆史發展的目標,隻有啓濛之民族方有曆史可言。康德認為曆史的最終狀態是在人類之間行使一套共同的憲法(法權:人之自由+臣民之平等+公民之獨立,但是仍然保留國傢,其本質是一種國際聯盟),此為永久的和平。這種和平主要要求閤法性(法權或人類外在關係的閤理性),因此在實踐上實現這套憲法不需要嚴格的道德性(雖然理論上仍然要以“應當”為齣發點),甚至可能需要利用人的自利心理。是故不同於永遠無法企及的德福一緻,永久的和平是可以實現的,其實現之日,也是人類理性獲得充分發展之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