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古珠考(全二冊)

埃及古珠考(全二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夏鼐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一部分 緒論
第一章 珠子的考古學價值/3
第二章 研究範疇/12
第三章 登記方法/16
第四章 材料組織方法/25
第五章 材質術語及鑒定/31
***
第二部分 分珠子製作技術
第六章 玻璃珠/45
第七章 石珠/54
第八章 塑材珠/76
第九章 金屬珠/86
第十章 其他材質的珠子/94
***
第三部分 分類與圖譜
第十一章 分類方法述評/101
第十二章 新分類係統/110
第十三章 圖譜編製方法述評/113
第十四章 新圖譜係統/126
***
第四部分 編年研究
第十五章 史前時期/142
第十六章 早王朝時期/165
第十七章 古王國時期/176
第十八章 第一中間期/192
第十九章 中王國時期/205
第二十章 第二中間期/224
第二十一章 新王國時期/237
第二十二章 晚期埃及階段/263
第二十三章 希臘羅馬時期/287
參考文獻/308
***
古埃及珠飾圖譜(綫圖頁並登記頁)/327
串珠登記頁/348
《埃及古珠考》的寫作過程/379
阿爾曼特遺址所齣珠子的斷代報告/425
古埃及地圖/437
古埃及曆史年錶/438
譯名對照錶/441
譯者後記/448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新中國考古學與埃及學奠基人夏鼐先生博士學位論文中文版首度齣版,中國埃及考古學扛鼎之作。

◆填補古埃及珠飾研究的空白,從串珠的考古價值、研究方法、製作工藝、分類、斷代以及古埃及和其他地區的文化交往等做瞭多方麵研究。

◆倫敦大學學院皮特裏博物館獨傢授權300 多幅埃及古代珠飾圖片,文物收藏、藝術設計的絕佳參考。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夏鼐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也是埃及考古學領域係統研究珠飾的代錶作。本書在首次公布皮特裏收集品這一獨特珠子收藏的同時,緻力於對珠飾這種最重要的埃及文物進行係統性研究。本書第一部分討論瞭珠飾的考古學價值及將采用的研究方法,特彆強調瞭製珠工藝對斷代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對各類齣版物中的材料及珠子實物進行瞭批判性考察,在此基礎上對製珠工藝做瞭詳細研究。第三部分考察並評價瞭各類珠子的分類法係統,並提齣瞭新的分類法,為本課題日後的深入研究奠定瞭良好基礎。在新分類法的基礎上,設計瞭新的圖譜係統。新圖譜包含20幅綫圖,它是第一個關於古埃及珠飾的綜閤性圖譜,覆蓋瞭阿拉伯徵服之前所有時期的埃及珠飾。本書最後一部分是編年研究。按照古埃及曆史發展順序分九個時期進行論述。在每個曆史時期,都會討論珠飾的材質、類型(包括工藝特點)、用法、珠子編排方式和珠子的圖像錶達,同時指齣各時期珠飾的特點,以及它們從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的發展演變過程。本書還涉及珠飾反映的埃及對外交流情況。此外,本書修正瞭許多對珠飾材質鑒定和年代判斷的舊有錯誤,並首次揭示一些新的現象。

除正文外,中文版收錄300多幅倫敦大學學院獨傢授權的埃及古珠照片,全彩印刷,是文物收藏、藝術設計的絕佳參考。

**********

【名傢推薦】

這是一部寄托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任所長、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兩任院長20餘載期待,開中國埃及學鴻濛的扛鼎之作,是中國考古學傢矗立於世界考古學術高地的“方尖碑”。

——王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這是一次發生在古埃及與中華文化之間劃時代的對話,一個集西方現代考古思想和中華民族思辨特質之大成之作,一篇用人類燦爛的珠飾藝術譜寫的世界古文明發端淵源的垂世華章。

——顔海英(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古代東方文明研究所所長)

夏鼐的博士論文太成功,讓倫敦其他學者望而卻步,他們不想花一生精力重復這項工作。沒有人再進行這項研究,在東北非考古理論和實踐的核心區留下一片空白,直接影響瞭學術界對西亞、東南歐這些最密切關聯區域的研究。要讓珠飾研究這個至關重要的領域得以重生,《埃及古珠考》的齣版,正是缺席已久的必要條件。這是因為“普通珠子”能為我們提供普遍珍惜的東西,那就是我們最具物質性的、最為親密的聯係,即人類活生生的身體與可以感知的意識層麵的聯係。

——斯蒂芬·誇剋(倫敦大學學院埃及考古學教授)

夏鼐先生的《埃及古珠考》,研究從對象的確定到問題的提齣再到理論的應用,形而下起始,形而上完成,研究路徑科學、紮實,終集該研究領域之大成。當今埃及學研究如欲對世界有所貢獻,夏先生之研究路徑不可以不學。

——李曉東(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教授)

用戶評價

評分

##終於讀完瞭,說是讀完,其實更多像是翻瞭一下,畢竟研究方嚮不同就像隔座山。本書是夏鼐先生幾十年前在英國UCL的博士論文,我一直以為是考古學方嚮,後經他人介紹纔得知這篇論文是美術史方嚮的,因為這些珠子不是夏鼐先生自己發掘,而是藉用瞭皮特裏的考古藏品完成的。本以為博士論文有庫存,隻要翻譯一下就可以瞭,結果這書對照瞭留存的多個版本(有些毀於戰火或者受損)纔最終定稿。 本書的第一章講述瞭珠子的考古學價值,嚮大傢描述自己作這篇論文的目的和研究方法,編圖錄部分實在太嚴謹瞭!第二部分講瞭珠子的製造技術,文科生看的一知半解…第三部分詳細描述瞭珠子是如何分類和編錄的。第四部分就是文章的重頭戲,將埃及的珠子從史前時代到希臘羅馬時期一一梳理。文章進行多個學科的交叉組閤,看起來很有挑戰。隻可惜希臘羅馬部分偏少。

評分

##此番純屬因為對珠子莫名的興趣纔讀瞭這本研究論文,不做深入也就讀個樂,但從整體的結構來看,很明顯能感受到身為學者,何為研究的典範,年代學、地層學的涉及、注重細節、統計、選擇性發掘等,從珠子的考古價值和研究它們的方法開篇,特彆強調瞭珠子製作技術對測年的重要性,然後檢查和評估各種珠子分類方案,繼而提齣一個新的分類係統,並重製圖譜(著實震撼),對後來的研究也是幫助極大。此外他在曆史比較和文化比較的框架下,總結各種經驗教訓,糾正西方學者的偏見也令人欽佩。倘若迴顧夏鼐先生半個多世紀前在埃及學領域的勇敢開拓和辛勤耕耘,就可知他不愧為中國“埃及學之父”。

評分

##夏鼐先生的博士論文,非常細緻,至今遠未過時。

評分

##我仙女導師翻譯的????‍♀️。去年去798宣傳的時候把圖錄翻完瞭,夏鼐先生在埃及學/考古學的大本營(皮特裏和他的女資助人)UCL求學期間對館內收藏的珠子的編目和研究。

評分

##夏鼐先生的博士論文,非常細緻,至今遠未過時。

評分

78年前的研究成果,今齣漢譯意義重大。在一些中國學人的觀念中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即一手資料就是西方人的論著。夏先生的博士論文有力地糾正瞭這點。

評分

78年前的研究成果,今齣漢譯意義重大。在一些中國學人的觀念中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即一手資料就是西方人的論著。夏先生的博士論文有力地糾正瞭這點。

評分

##終於讀完瞭,說是讀完,其實更多像是翻瞭一下,畢竟研究方嚮不同就像隔座山。本書是夏鼐先生幾十年前在英國UCL的博士論文,我一直以為是考古學方嚮,後經他人介紹纔得知這篇論文是美術史方嚮的,因為這些珠子不是夏鼐先生自己發掘,而是藉用瞭皮特裏的考古藏品完成的。本以為博士論文有庫存,隻要翻譯一下就可以瞭,結果這書對照瞭留存的多個版本(有些毀於戰火或者受損)纔最終定稿。 本書的第一章講述瞭珠子的考古學價值,嚮大傢描述自己作這篇論文的目的和研究方法,編圖錄部分實在太嚴謹瞭!第二部分講瞭珠子的製造技術,文科生看的一知半解…第三部分詳細描述瞭珠子是如何分類和編錄的。第四部分就是文章的重頭戲,將埃及的珠子從史前時代到希臘羅馬時期一一梳理。文章進行多個學科的交叉組閤,看起來很有挑戰。隻可惜希臘羅馬部分偏少。

評分

##夏鼐先生在戰爭環境中完成瞭此“野心勃勃”之作。在西方主導的埃及考古學領域,夏先生誓要寫齣一本以串珠構建埃及考古年代學的著作,立學可謂高遠。如今讀起這本著作雖略顯艱澀難懂,但對於夏先生當年的視野、韌性、精力,由心感佩。書中的不少研究理念,如對器物材料、製作微痕、製作工具的關注,至今仍然值得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